過顆流星:譯《赫爾辛基日報》相關報導,圖片來源於網絡
https://www.hs.fi/politiikka/art-2000005856844.html
根據 芬蘭氣候變化專家小組主席, 赫爾辛基大學 Markku Ollikainen教授的說法,芬蘭木材生化精煉廠從木材提取燃料的做法不可取,因為「它們的負擔是化石燃料的四倍。」
Markku Ollikainen教授在採訪中還表示,由於新氣候報告的結論,芬蘭需要仔細考慮整個國家的土地使用方面所涉及的有關政策。土地使用部門特別指的是森林和農業用地的碳排和碳匯。
「芬蘭在任的政府從未考慮過,一般都是設定這是下屆政府的工作,」Ollikainen 教授說。
Ollikainen特別挑戰生物經濟計劃。
「我不支持生產燃料的生物煉油廠。它們的負擔是化石燃料的四倍。「
為了減少交通排放,Ollikainen 認為政府應該更多地支持公共項目,例如建設電動汽車充電網絡,並發明新的解決方案以提供替代能源。
「這屆政府的決定沒有得到平衡,」但是,目前的政府作為一個整體在氣候行動方面仍然比其前任更積極。
根據氣候報告的結論,芬蘭考慮增加土地利用部門的碳匯淨值,即尋求土地利用部門的碳匯高於排放的情況。土地使用部門產生的排放來自農業,森林消失和森林採伐。
「隨著砍伐的增加,碳匯必然減少。如果我們想增加碳匯的量值,我們有三種方法:減少土壤排放,即結束土地清理,如果我們有自由土地,則種植森林。一種選擇是為森林所有者創造激勵措施,以種植森林,從而在那裡增加更多的碳匯,「Ollikainen說。
根據Ollikainen的說法,還有必要密切關注芬蘭計劃開展的新紙漿廠項目。
IPCC政府氣候報告IPCC在芬蘭周一上午公布了其報告。在「巴黎氣候協議」中,世界各國的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幅度維持在遠低於工業化時代的2度以下,並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攝氏度以下。平均溫度上升1.5度對地球上的生命產生重大影響。該報告研究了這些影響與平均溫度上升兩度相比。
該報告的結論是,如果將全球變暖降至1.5度,則需要來自世界各地的快速而陡峭的行動。目前的減排量沒有達到目標,而是氣溫上升到了三度。
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應減少45%,到2050年應達到零排放。如果排放不清除,應從大氣中排除等量的二氧化碳。
關注「今日芬蘭」
請添加微信公眾號:今日芬蘭
或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