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的輸入,物的輸入也不可掉以輕心。在北京新發地市場之後,世界各地的一些疫情也有線索指向進口冷凍食品。「冷鏈食品傳染新冠」雖然仍沒有確證,但越來越多的案例讓它成真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在全國加強邊防檢驗檢疫、防範這個風險的同時,冷凍肉食的運輸和加工食用也要多加注意。
點擊圖片閱讀:
這兩種輸入在過去幾個月,造成了國內的許多「小波」。在冬季,這些「小波」很可能由於氣候環境有利而增多,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很容易星火燎原。
不過,經歷了武漢、東北、北京等地的疫情後,我國的衛生防疫工作做得越來越細緻、科學,能夠逐步在相對較低社會成本情況下,更好地控制棘手的疫情。
應該說,在世界疫情動蕩的時候,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正常化運轉了。應當為我國從事疾病控制方方面面的人員點讚。
科學地講,傳染病存在自身的不確定性,一個偶發事件就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預測未來的傳染病,有三個比較大的因素需要考慮:
第一,是現狀——疾病的危害是否得到認知;第二,是防控措施是否到位;第三,是新冠本身存在不確定性,像偷襲一樣威脅人類。
其中,前兩點是確定的。我們可以通過加強監測,並高效地防範、控制疫情,儘量減少第三點的不確定性。
防控積極、措施得當,能把各種風險消滅在萌芽;相反,如果粉飾太平、消極應對,小問題也會被拖延成大疫情,疫情是掩蓋不住的,這就是烈性傳染病的特點。
經過之前疫情的洗禮,中國的學者、醫護人員和社會各界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總結出許多經驗,來應對每個「下一波」。
比如說,6 月到 7 月,北京新發地的疫情來勢洶洶,但並沒有成為又一次全國性疫情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