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年味:爆魚

2021-02-16 看懂上海

關於「魚」的菜餚,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都是必不可少的。北方人常吃大灶燉魚、紅燒鯉魚,西南川渝則有水煮魚,潮汕地區更喜歡清蒸魚,唯獨江南一帶愛吃爆魚。

爆魚

在生活在上海,逢年過節,餐桌上必定有爆魚,就連趕早的一碗頭湯麵,爆魚面也成了不二之選。所謂爆魚,取名自其「煎炸」的製作方法。吃爆魚討口彩,不但年年有餘,而且「爆」字亦有發之意,寓意吉祥。

上海人年夜飯吃爆魚,那是幾代人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 80多歲的黃阿婆也不知道 是 從何時開始有這個習俗,只記得在她小的時候,餐桌上已經有了爆魚這道菜。吃爆魚有講究,年夜飯餐桌上,雞鴨魚肉都要齊全,那是大團圓。而爆魚也不只是擺上桌後以示「年年有餘」,吃到嘴裡鹹香脆美的味道,在製作的過程中,那醃製過的青魚塊滑入油鍋那「滋滋」的聲響,就已經讓人沸騰,家中主婦們是最享受這一刻的。

趕早的一碗頭湯麵,爆魚面也成了不二之選

上海靠江靠海,為何不新鮮著吃魚?黃阿婆覺得,爆魚經過了醃製、油炸和滷燒,不但味道好,關鍵是可以存放很久。不像蒸一條魚,一人一筷子,一頓就沒有了。年夜飯上這一頓爆魚,那是要吃整整一個春節的。「當年條件不富裕,做爆魚可以吃很久,切成小塊也可以讓每個人都吃上一塊,盼望來年工作生活更進一步。現在條件好了,吃爆魚不稀奇,但我們家還是保持傳統,過年會做許多爆魚,放著孩子們回家慢慢吃。 」


易於儲存,歸於上海人的 「精明」。但爆魚在江南一帶的存在,似乎比黃阿婆生活的年代還要早很多。有人將其追溯到春秋末期,吳國崛起時,蘇州水鄉已形成,四時魚鮮,八節水產已成為當時烹飪的主要原料。春秋時便有了「太湖炙魚」一菜。延時至今,不知道現在的爆魚是否就是當時的炙魚?也有另一種說法,上海金山地區流傳著 「老八樣」菜餚,其中就含有爆魚。那是宋代金山康城地域經濟崛起後,南北文化在此交匯的產物。因為爆魚製作的首道方法「炸」,原本出自中國北方,當時南方因魚新鮮多以清蒸為主。

但不論出自何處,就像黃阿婆說的,要讓每一個人都吃上一塊爆魚,企盼來年工作生活更進一步。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視頻:五十祖傳炸爆魚

相關焦點

  • 上海年味:筍乾燒肉
    "影像上海」關注我喲☀ 我們會凍結時間,讓那些曾經久遠的時代影像一一呈現。
  • 爆魚萵筍蛋皮湯-鮮中帶香,我家的傳統過年菜湯
    爆魚 萵筍雞蛋湯,是利用過年時候油炸的青魚,加些萵筍絲,雞蛋皮煮的菜湯,這也是我們家的傳統過年菜。在沒有冰箱的年代,每逢過年,單位都會發魚做為年貨,家裡的魚來不及吃,一些醃製了,一些就會用來油炸,方便儲存,油炸 青魚 ,在啟東也叫「爆魚」,用這些爆魚還可以做出好多的美味菜餚,炸魚是很美味的下酒菜,炸魚用料酒,生抽,姜,蔥燴一下,配飯也非常好,用油炸魚還可以煮麵條,煮湯,方便又美味。用料;油炸青魚4-5片,萵筍1根,雞蛋1個.調料;油,鹽,料酒,姜,蔥,味精。
  • 200萬斤甘露青魚今起遊上無錫人的餐桌,年味盛宴就此拉開!
    過年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了而作為無錫人臨近年底的一件大事兒今天甘露青魚
  • 上海年味:醃鹹肉
    曾經,這幾乎是每一個上海主婦都必須具備的生活技藝,也是慶祝新年的一種傳統。每年冬至一過,姆媽們就開始忙碌起來了,鹹肉必須趕在立春之前醃製好,過了立春,氣候漸漸溼熱,肉就容易變質。臘肉滋味鮮美,可是所需要的醃製材料卻極其簡單:花椒,粗鹽,以及臘月裡的陽光。花椒是中國特有的香料,芬芳濃鬱,不僅增加食慾,而且有防腐殺菌的特殊功效。
  • 甘露青魚正式開捕啦,年味盛宴就此拉開!
    過年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了每逢新春佳節前無錫人總要幹一件大事
  • 春節特輯│年味 筍乾燒肉
    ▲ 視頻來源:《上海故事·記憶中的年味》馬上就要到農曆新年了,想必此刻姆媽們都在為年夜飯賣力準備著。
  • 家味,年味,幸福味.
    家味 年味 幸福味作者 / 陳美園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
  • 《留蘇過年「尋味」指南》:①大波年味即將送達!
    雙塔菜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開業,是蘇州人的情懷所在。今年12月份改造後重煥生機,成為蘇州人爭相打卡的網紅新地標。蔬菜、鮮肉、水產、海鮮、滷味.鋪子分門別類,咖啡、工藝、書店和諧共處。「雙塔」元素也蘊藏在菜市場的各個角落,彰顯著蘇式韻味與風骨。
  • 【年味】炸藕盒:藕脆味鮮、肉香四溢
    又到一年臘月時,空氣中開始若有若無地飄起年的味道,城市的大街小巷、角角落落都已盛裝打扮,期盼著新年的到來。
  • 殺年豬 | 樂都人的年味!
    一進臘月,農村年味就越來越濃了,家家都開始了置辦年貨、炸油果、大掃除等春節前幾件必做的事兒。而真正過年序幕還要從殺年豬開始。過年前殺年豬在樂都區農村算是一件比較熱鬧的事情,也是一個家庭中的大事,豬是自家養的,養的至少半年以上,有的甚至超過了一年。農戶們提前選個黃道吉日就準備殺豬了,提前預約殺豬匠,再叫上親朋好友幫忙打下手。
  • 這大概是近些年最有年味的一個年了......
    去年情況特殊,雖然呆在了家裡,但也僅僅是呆在家裡,沒感受到什麼年味。今年就大不一樣了,整個年假跟家人膩歪在一起,屬於春節的傳統節目慢慢也揀起來了。年味的回歸從煙火(豔火)開始,記得小時候最開始的事就是過年前坐著老爺子的自行車去子固路批炮仗豔火。
  • 水尾村的年味變遷......
    我的家鄉水尾村位於桂陽縣塘市鎮西北部,距鎮中心1公裡,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全村近400戶都為李氏族人,每逢新春佳節來臨,在外人士基本都會返鄉過節。春節期間,水尾村是異常熱鬧,年味十足,不過這年味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停地變化。
  • 我的年味,都藏在了鋒味廣式臘腸裡!
    小時候年味是爸爸擦的玻璃媽媽做的蒸碗長大了年味是天南海北奔波時對家的思念
  • 年味,最濃是「家」味——《除夕日記》之「外鄉人」在東陽
    阿長(護士長的暱稱)第一個喊我去她家吃年夜飯,稱家有老人,最喜人多熱鬧。科室的本地同事,也盛情邀約,一起過大年。當然,東醫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外地員工,春節期間,食堂也做起了美味的「年夜飯」,讓人不由地想起「家」的味道。除夕夜,室友忙活了一下午,煮了一桌子美味佳餚,平時不下廚的她,大顯身手了一把,真是意外的驚喜。
  • 年味裡的「年味」
    五十年代,國家副主席宋慶齡從上海返京途中,曾多次在德州停車選購德州扒雞送給毛澤東主席以示敬意。德州扒雞因而聞名全國,遠銷海外,被譽為「天下第一雞」。符離集燒雞  符離集燒雞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原產於符離鎮而得名。正宗的符離集燒雞色佳味美,香氣撲鼻,肉白嫩,肥而不膩,肉爛脫骨,嚼骨而有餘香。
  • 宜家相伴,讓自家年味再濃一些
    宜家春節期間營業時間公告宜家上海徐匯商場2月9日初二:恢復正常營業(10:00-23:00)宜家上海北蔡商場2月9日初二
  • 辦有年味的年貨,逛有年味的年貨大集~
    2016年1月22日—2月1日牡丹江江南國際會展中心營業時間:9:00—16:30本屆「年貨大集」展會齊聚北京、上海、廣東、香港、浙江、江蘇等全國近30個城市知名特產,匯集牡丹江食品行業最受老百姓歡迎的50餘家品牌商品,囊括服裝鞋帽
  • 年味不減看點十足 到滬上公園賞「牛」賞「爆仗竹」
    在「就地過年」的倡導下,今年春節長假,上海的公園綠地將成為不少市民遊客「足不出滬」的主要「打卡地」。
  • 無腊味,不年味!吳江人忘不掉的家鄉味
    臘月到,吳江年味也愈來愈濃。水鄉人家,都在忙著準備年貨,或是自做各種腊味,這年也算是終於盼來了。   腊味對於許多吳江人來說,不僅是一種美食,還是一份忘不掉的家鄉味,最是那剪不斷的牽掛在心懷,念念又戀戀。  臘月,一年歲尾,此時沒有什麼能比吃上一口腊味來抵禦嚴寒更重要了。
  • 上海人搭新上海人
    搿張標籤勿曉得啥辰光撥啥人貼上去個?而且,還邪氣撥勒拉上海並擁有上海戶籍個外來人員所認同。我勿禁要問:「其一,為啥要區分上海人搭新上海人?其二,為啥伊拉勿講我從啥地方來,而勿大自信個自稱我是新上海人?」我考慮了蠻多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