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之下,我們要束手無策到幾時?

2021-03-05 autocarweekly

這是autocarweekly1420篇文章,作者Jasmine Lee

霧霾君又一次刷爆了朋友圈,隨手來幾條感受下先:

吐槽歸吐槽,玩笑不等於自愚,其實很多人心裡都有一個疑問:事情到底是何以至此的?面對如此災難,難道我們除了「等風來」和阿Q式精神自愈,就真的束手無策了麼?

關於帝都霧霾的成因,專家們一度歸咎於周邊燃煤冶鋼,然後是風把周邊的PM2.5吹到了北京。

河北唐山,在柴靜的《穹頂之下》多次出現過,這是中國典型的「鋼城」,其冶鋼量佔據了日本國內70%的份額。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有關部門對唐山的環保下了死命令。一大批象徵著經濟增長的高爐倒下,這批高爐被遷往沿海地區。

然而,消滅了唐山高爐,帝都霧霾依舊。於是,汽車被升級成了「主兇」,因為除了汽車,似乎實在沒有其它能讓人信服的「好」原因了。

2013年9月,北京市汽車保有量是530萬輛。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能源局長張國寶就在某場國際汽車會議上提到,北京有將近40%的汙染物是汽車尾氣。與此同時,北京環保局機動車排放管理處處長李昆生給出的數據是,在北京,機動車排放的PM2.5是總量的22.2%。可是後來,某組織又說這組數據有誤,汽車尾氣汙染只有不到4%……

不同的數據誤差之大,讓公眾實在無所適從。儘管如此,有關部門已然決定將汽車照「元兇」來法辦,全國性的開展限牌限行等強制措施,以北京為甚。

可結果是,限牌限行這麼多年,北京依然沒能驅散霧霾,原因何在?從邏輯上講,如果汽車真的是元兇,那麼按照北京目前的牌照數量,加上每年發放的牌照數量,汽車數量只會維持在一個很大的基數上,微增長。汽車數量無法減少,霧霾就肯定會存在。

北京市政府制定的2017年空氣品質計劃裡,包含了大量限制機動車的政策,但其最終只能實現PM2.5達到60微克/立方米的結果,距離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差太多……

這不是提頭來見不見的事兒。如果,汽車尾氣真的是主犯,除非北京規定50萬以下的車不允許進入北京市區,否則只能是然並卵。(哦,也不能進入郊區,否則會因為風向問題,把汽車尾氣吹向北京。)

今年冬天,北京還是沒能躲過霧霾。有分析稱,表層原因是北方地區每年冬季採用燃煤取暖的方式,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還是那些排放不達標的大批燃煤和化工企業。再者,兩桶油遲遲以壟斷之實,不提升油品也是原因之一。

北京的白天看不到大型貨車的身影,因為除了晚上11點到凌晨6點這段時間,四環以內禁止大型貨車進入。但一到深夜,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滿載鋼筋和貨櫃等貨物的大貨車吐著黑煙便駛進了市區。

1輛柴油貨車在市區行駛的效果,可以抵消100輛普通汽油乘用車的節能減排。

同時,汽車行業又生產著一批批沒有合格排放的貨車,他們可以通過關係通過國四的驗收。這些辛苦的司機又因為成本過高,大部分不使用尿素溶液,空氣汙染也就越來越嚴重。

有關部門明白自己離不開這些貨車。為了這些貨車,寧肯限制乘用車出行,這實際上是一種懶政行為。一方面通過強硬手段減少汙染源,一方面又給更嚴重的汙染源留後門。如此這般,公眾有理由懷疑相關部門對治理霧霾的誠意:為什麼我們在舉辦大型國際活動時能創造各種藍天白雲,其餘時候卻只能束手無策?

治理霧霾誠然是一件長期的艱巨的難事,但不應該、也不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倘若每每都是霾來了叫幾聲,喧囂過後,寂寂復寂寂,自行其是照舊自行其是,難道真的要人民「厚德載霧,自強不吸」麼?

相關焦點

  • 《蒼穹之下》能打敗北京霧霾的也只有 俄航 了...醉了
    問她為啥,她說剛剛看了柴靜的那個視頻,北京霧霾太厲害了。。。哎。。。柴靜,你還我俄羅斯美女。。。。於是我心理默默地發誓,一定要找一個不怕霧霾的俄羅斯美女但是我發現蒼穹之下,能打敗北京霧霾的也只有 俄航 了。。。
  • 穹頂之下,有車一族如何拯救霧霾天?
  • 霧霾是什麼,從哪裡來,我們怎麼辦?
    【 霧霾是什麼?這是一位記者的道義良心,也是一個母親的社會責任。】 建議在wifi下觀看 《穹頂之下》全片共103分鐘,柴靜走訪多個汙染現場尋找霧霾根源,並多國實地拍攝治汙經驗。這次關於霧霾的調查,被認為「是非機構、非記者所做的信源最權威、信息最立體、視野最開闊、手段最豐富、最有行動感的霧霾調查。」
  • 央視新聞聯播:事出無常必有妖,欺瞞世界到幾時?
    昨天,新聞聯播播發《國際銳評》:事出無常必有妖,美國政客還想欺瞞世界到幾時?
  • 霧霾之下沒有幸運兒 東風日產「Pure Drive」還你一片藍天
    2014年初從央視辭職的柴靜,近日推出空氣汙染深度調查《穹頂之下》。
  • 穹頂之下別讓柴靜太孤單
    2015年2月28日,從央視辭職的記者柴靜,推出了她自費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穹頂之下》。
  • 每日激情大北京穹頂之下的霧霾,你怕了嗎?
    早晨:唉,今天又有霧霾;中午:出去記著戴口罩,霧霾太嚴重了;晚上:這霧霾嚴重得,星星都看不見;雨天:可算下雨了,霧霾能減輕點吧;雪天:都說下雪除塵,這霧霾怎麼還有;大風:這風一刮,終於能看見藍天了。以上這些,想必社友們全都聽過吧。我們生活在霧霾之中看似並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但是,有些時候這樣惡劣的天氣是會影響到下一代的。
  • 《穹頂之下》——青島
    ▎文/老瑚關於柴靜《穹頂之下》的霧霾話題,還在繼續著,而且不同的聲音越來越多。我從來不去質疑那些聲音誰是誰非,我只相信我看到的、感受到的。於是,我想到了我的青島,其實,她也早已被霧霾過,被霧霾著。你是否還記得她曾前俊俏的模樣?
  • 霧霾之下,必有腦洞......少年,你該吃藥了!
    正常的朝陽群眾眼中的霧霾:啊,今天怎麼抓現行舉報啊!
  • 【爭論】 一位母親和霧霾的私人恩怨
    前央視知名記者、主持人柴靜自費100萬,歷時一年,推出了一部反思霧霾的獨立紀錄片《穹頂之下》。在紀錄片中,柴靜以調查記者的身份,更以一個母親的身份,在多個汙染現場尋找霧霾根源,赴多國實地拍攝治汙經驗。向公眾揭示了「霧霾是什麼?它從哪兒來?我們怎麼辦?」三個核心問題,而且把很多專業問題說得非常形象和生動。
  • 【元典•欣賞】設計師眼中的《穹頂之下》
    柴靜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這兩天刷爆了我們的朋友圈,成為人人關心的話題,那麼設計師們是怎樣發出他們的呼聲的呢?第二位朱毅勇,無獨有偶,中國藝術家朱毅勇也創作了與霧霾相關主題的作品。雖然,一張海報,一幅作品遠遠不足以改變現實,但是希望能吸引更多人關注,讓我們通過設計的力量帶給大家更多的提醒和支持。
  • 張寶兒同袁偉豪未想好幾時結婚
    講到她手上沒有戴上3卡求婚戒指,她笑言因為要開劇。問到為何求婚一周年才公布喜訊?她笑言:「因為一周年日子比較特別,所以尋日公布。(之前唔知Ben會求婚?)真系唔知,早上因為我有時差所以同佢去跑步,冇任何計劃,隨緣咁發生。」
  • 塵霾之下的生命之舞
    穹頂之下,無奈的人們只能靠自嘲來解毒,朋友圈裡開始曬起了霾。北京當代芭蕾舞團的朋友們也曬起了《霾》,不過這個《霾》是他們2009年的舞蹈作品。《霾》是一部對我們的生存環境產生思考的作品。 它關乎我們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空氣品質,環境汙染,價值觀與道德標準等很多問題。《霾》的創作理念:環境的霾實際由人的內心的霾所造成,人類的行為導致環境的破壞。
  • 穹頂之下,同呼吸共命運
    ()這是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今天給出的數據。相對應的,今天的溫馨提示也由以往的,「外出時應注意防寒保暖」變成了「應避免外出,敏感人群應留在室內,關好門窗」。()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霧霾已經漸漸變成了人們談之色變的一個話題。今年2月份,從央視辭職的柴靜推出了她的公益宣傳片。關於霧霾,她說了很多,也做了很多。
  • 穹頂之下,在柳州我們還有這5個地方可以洗肺!
    新朋友請點擊上方↑「柳州通」關注我們
  • 是柴靜和霧霾的私人恩怨,也是美耐板與霧霾的戰爭
  • 穹頂之下我們能做什麼
  • 蒼穹之下:這裡可以深呼吸
    是上天的眷戀,讓貴州一直美麗。你來到這裡,你便和這裡有關,頭頂的天空,腳下的土地以及呼吸的空氣。 下面,快行漫遊君將通過一組對比圖告訴大家,蒼穹之下的貴州,一個「洗肺」深呼吸的首選之地。
  • 霧霾來了,趕緊抱團兒!北京天氣要抽風!
    我們的老朋友-霧霾,今天再次到訪。北京拉響今冬首個重汙染橙色預警,預計本次霧霾會持續三天。
  • 穹頂之下,凱能君和大家一起做點什麼!
    當小編還是小小編的時候,就喜歡動畫片裡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