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白癜風:Recell自體皮膚細胞培植技術

2021-02-23 廣東省中研白癜風研究院
外科手術在白癜風治療中逐漸被廣泛運用,今天就來談談,一種針對大面積,頑固型,肢端等穩定期白癜風的療法---Recell自體皮膚細胞培植技術。其治療原理是什麼?效果如何?安全性怎麼樣?Recell自體皮膚細胞培植技術實際上,由澳大利亞伍德教授率先使用,應用於2002年峇里島爆炸案倖存者的燒傷治療。此後引入我國,開始在醫院開展臨床實踐,經國內多位皮膚界領域專家改良,形成了更適合亞洲患者皮膚的手術方法,後廣泛用於白癜風的治療。ReCell自體活性皮膚細胞培植技術,是從患者正常皮膚處採取表皮細胞,利用細胞分裂原理,在培養基內通過淺層取皮,經胰蛋白酶融化後,製成細胞懸液,然後噴灑在患者白斑部位,使黑色素細胞迅速再生繁殖,從而使患處皮膚的正常色素沉著,達到治療白癜風的目的。那大家最關注的療效問題,究竟怎麼樣?來看看專業研究給出的數據。目的:觀察 ReCell 技術培植治療穩定期白癜風的臨床療效。 方法:選擇 2015-07 至 2017-07 穩定期白癜風患者21 例,黑素細胞來源採用正常皮膚發皰的方法,應用ReCell 技術將皰壁製成含有黑素細胞的表皮細胞混懸液,將表皮細胞混懸液種植於白斑皮損創面,培植後觀察臨床治療效果。結果:21例白癜風患者中的 33 塊白癜風皮損進行了培植治療,培植後皮損均出現程度不等的複色,培植後6個月的3、4級複色率達87.09% ,培植後未見不良反應。多項研究結果表明:應用ReCell 技術治療穩定期白癜風,具有培植區複色效果好、供皮區不留瘢痕的優點,並且臨床上安全性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外科手術並不適用於所有的患者,因人而異,具體的診療方案,還是要針對患者的個體差異,以全面檢測為前提、精確診療為基礎,制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治療方案,避免盲目治療

田四階,畢業於同濟醫科大學,從事皮膚科臨床診療與研究工作近30餘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3白癜風專科主治醫師,代表國家扶貧工程巡迴義診於大西北。擅長:利用西方醫藥、傳統醫學及現代醫療技術,有效研究治療、修復先天性白癜風、創傷性白癜風和節段性白癜風。 點擊「閱讀原文」在線諮詢醫生!

相關焦點

  • 微科普:泛髮型白癜風的症狀特點
    相信大家對於白癜風都已經十分熟悉,這是一種具有一定傳播性的皮膚病,該病在犯病時,會帶給患者皮膚健康一定的損害,白癜風的類型比較多
  • 是不是白癜風?」
    但無論是白癜風,還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白斑都是皮膚惡化的標誌,都需要引起重視,及早就醫。白癜風,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後天性色素脫失性皮膚黏膜疾病,臨床表為白斑和/或白髮。全身各部分都可發生,常見於指背、腕、前臂、顏面、頸項及生殖器周圍等。白癜風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是有遺傳因素、內外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導致黑素細胞破壞,進而導致色素細胞脫失。
  • 隨州醫院治白癜風比較好_白癜風患者應該多吃什麼食物呢?
    隨州醫院治白癜風比較好_白癜風患者應該多吃什麼食物呢? 時間:2021-01-17 10:58:25 武漢北大白癜風醫院 隨州醫院治白癜風比較好_白癜風患者應該多吃什麼食物呢?
  • 白癜風飲食:多吃這些含硒(Se)元素食物好處多!
    都說藥補不如食補,對於白癜風疾病患者來說在飲食方面多注意確實有利於疾病的恢復,白癜風疾病是一種複雜的皮膚疾病,在臨床診療上白癜風的飲食也是疾病發作的誘因之一
  • 重磅:臺灣將於9月明確施行細胞治療項目!
    該辦法中明確開放臨床治療的細胞治療項目、適應症及相關管理規範。衛福部表示,依現行規定,細胞治療須依醫療法規定進行人體試驗,為使細胞治療技術可早日應用於有需要的患者,修正特管辦法,將國際已施行、風險性低,或已經於臺灣實施人體試驗累積達一定個案數,安全性可確定、療效可預期的細胞治療項目
  • 朱軍:B細胞淋巴瘤治療新進展
    在我國2016 BOA會議上,有關方介紹的最好的淋巴瘤研究是:①苯達莫司汀+利妥昔單抗(B-R)一線治療套細胞淋巴瘤(MCL)後利妥昔單抗維持2年 vs 觀察等待:一項前瞻性、隨機多中心 II 期研究(摘要7503);②比較R-CHOP-14方案早期治療DLBCL後用利妥昔單抗強化或觀察等待的III期臨床試驗:一項來自HOVON-Nordic淋巴瘤研究組的研究(摘要7504);③PILLAR-2研究
  • ESHRE解讀:淋巴細胞免疫治療(LIT)
    8不明原因RPL的診治8.1 淋巴細胞免疫治療(LIT)20世紀80年代,一項隨機對照試驗表明用配偶的淋巴細胞對RPL女性進行免疫治療的良好效果後,淋巴細胞免疫療法(LIT)越來越多地用於治療RPL。證據針對LIT療效的Cochrane系統評價發現,與安慰劑相比,12項使用父系淋巴細胞治療的隨機試驗中活產的 OR值為1.23(95%可信區間0.89-1.70),3項使用第三方淋巴細胞治療的試驗中活產的OR值為1.39(95%可信區間0.68-2.82)。
  • 美國病例分享:T細胞淋巴瘤的一線治療
    穿刺活檢:多發小到中非典型淋巴樣細胞,免疫組化:CD3, CD4陽性,CD30: 5%陽性,CD7,CD25陰性,ALK陰性。EBERs: 陰性。診斷: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來自Mayo Clinic的血液腫瘤專家Javier L. Munoz博士分享了該患者的治療。T細胞淋巴瘤的標準治療方案是什麼?
  • 推薦:白癜風患者吃醬油的好處多
    受傷之後疤掉了以後,皮膚會自動恢復,但是白癜風卻卻並非如此,不但消除的概率小,而且白斑還會出現擴散的現象,因此建議大家要謹慎對待。想要消除身上的白斑,患者需要做好生活上的護理,那麼白癜風患者多吃醬油有用嗎?
  • 科普:雀斑的治療
    組織病理示,表皮基底層細胞內黑素含量輕度至中度增多,而黑素細胞的數目並不增加。治療:傳統治療方法有:冷凍、藥物、化學剝脫和CO2雷射等,這些技術屬於非選擇性的破壞黑素,存在較多的副反應。當今使用雷射的選擇性光熱作用治療雀斑,療效好,副作用相對較少。      1.  Q開關倍頻Nd:YAG雷射:波長為532nm,脈寬7~10ns。治療應以不出血為度。
  • Bio-Techne:與Fresenius Kabi及Wilson Wolf成立合資公司,旨在降低細胞和基因治療生產成本
    ScaleReady將提供由這些公司分別開發的細胞培養、細胞激活、基因編輯和細胞處理技術。合資公司本身將為合作夥伴創建的細胞和基因治療製造平臺提供銷售、推廣和應用支持。該合資公司的目標將是幫助公司尋求擴大臨床和商業環境。該公司在去年的這個時候宣布成立,已經花了一年的時間。此前,人們對細胞和基因療法的需求不斷增長,希望能從實驗室過渡到開發的後期階段。
  • Cancer Res:很多癌症靶向治療藥物抑制T細胞抗腫瘤免疫反應
    在臨床試驗中,科學家們非常注重於探究靶向療法對腫瘤細胞的影響,但是卻沒有充分地研究它對免疫系統的影響。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威斯達研究所(Wistar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證實幾十種這樣的靶向治療藥物抑制可能事實上協助對抗腫瘤的T細胞的活性。
  • Cancer Res:添加一味神奇「佐料」 改善T細胞治療黑色素瘤效果
    T細胞在黑色素瘤臨床前模型中的治療效率和結果。  臨床試驗數據顯示,高達40%的IV期黑色素瘤病人接受過繼T細胞治療後(adoptive cell therapy,ACT)可存活5年。ACT這種方法主要通過促進病人自身免疫應答對抗癌症從而發揮作用。為了實現這一點,需要收集病人自身T細胞通過基因修飾方法表達處於激活狀態的T細胞受體,然後再快速擴增獲得大量用於治療重注的T細胞。
  • 上海醫療科研團隊新突破:國際首個CAR-T細胞聯合療法治療實體腫瘤成效明顯
    南方健康網訊:2月18日,國際一流學術期刊《英國醫藥雜誌》旗下《癌症免疫治療雜誌》,以《自分泌PD-1抗體的 CAR-T細胞聯合療法治療晚期難治性卵巢癌的臨床數據
  • 骨生物學進展:Masquelet技術新進展:髓源性抑制細胞(MDSC)促進PMMA誘導膜的血管生成
    既往學者提出了運用骨膜組織工程技術解決骨缺損修復問題。在大段骨缺損修複方面,Masquelet技術運用PMMA骨水泥材料可誘導形成一種自體的組織工程化骨膜(誘導膜),目前大量研究證實了該技術有效促進骨缺損重建。PMMA誘導膜是Masquelet技術中促進骨缺損重建,尤其是血供形成的關鍵因素,但其分子生物學機制尚不清楚。
  • 臺灣首創:21天細胞治療逆轉肺纖維化
    陽明大學醫學系教授傅毓秀介紹,人類的臍帶血幹細胞具有再生功能,過去曾經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對肝臟、腹膜纖維化治療有效果。而本次的實驗則證明,幹細胞在逆轉肺纖維化,也有效果。21天幹細胞治療 即可逆轉病情團隊用小鼠的左右肺部作為比較組,用藥物降低左肺的肺功能到大約80%,右肺則維持正常。
  • 獻給物理治療師的禮物:具有高效抗炎效果的高能雷射技術
    COVID-19重症患者主要致死因素與肺部炎症和細胞因子風暴有關,導致呼吸困難、肺水腫、肺炎等症狀,最終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光生物調節療法出於控制炎症這一與COVID-19主要致死因素的目的,Dr.Sigman應用光生物調節療法(PBMT, Photobiomodulation therapy)治療一名57歲非裔重症COVID-19患者。共接受4次治療(每天1次),應用808nm&905nm多波鎖定高能量雷射技術,每次治療持續28分鐘。結果顯示經過治療後血氧飽和度從 93–94% 提升到97–100%。吸氧量從治療前的2–4升/分鐘降低到治療後的1升/分鐘。
  • 癌症:A2V 助力 T 細胞消滅癌症,治療效果顯著提高
    癌症免疫療法的目標是提高或恢復病人的免疫系統的能力——也就是 T 細胞識別和攻擊癌症的能力,然而,在實際治療中,腫瘤總是「倒打一耙」,因此,治療成功的例子並不多見。例如,產生了血管阻塞等。近日,來自歐洲的科學家們通過重編腫瘤血管壁,大大提高了各種癌症免疫療法的療效。研究結果發表於《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中。
  • 臍帶血:不只是幹細胞,還有抗癌免疫細胞
    細胞毒性T細胞細胞毒性 T 細胞(CTL)又名殺手 T 細胞,是適應性免疫系統中重要成員,可以殺死癌細胞、病毒感染細胞,以及其他受損的細胞。CTL 主要通過兩大武器:穿孔素打孔,顆粒酶釋放殺傷性因子完成打擊。新研究發現 CTL 還能通過安裝「爆破炸彈」——超分子攻擊顆粒(SMAP),摧毀靶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