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B細胞淋巴瘤治療新進展

2021-02-23 ioncology

  2016年的淋巴瘤的研究進展不多,在2016年ASCO會議約5000項摘要中,關於淋巴瘤的摘要有90項(與PTCL相關有18項)。在我國2016 BOA會議上,有關方介紹的最好的淋巴瘤研究是:①苯達莫司汀+利妥昔單抗(B-R)一線治療套細胞淋巴瘤(MCL)後利妥昔單抗維持2年 vs 觀察等待:一項前瞻性、隨機多中心 II 期研究(摘要7503);②比較R-CHOP-14方案早期治療DLBCL後用利妥昔單抗強化或觀察等待的III期臨床試驗:一項來自HOVON-Nordic淋巴瘤研究組的研究(摘要7504);③PILLAR-2研究:一項隨機雙盲的 III 期臨床研究評估加入依維莫司後治療預後差DLBCL的療效(摘要7506)。ASCO會議上的研究依然沒有超出CD20單抗、CD52單抗聯合化療治療T細胞淋巴瘤的模式。

  淋巴瘤免疫靶向治療有四大途徑:①以腫瘤細胞表面抗原或受體為靶點。大家所熟悉的藥物有利妥昔單抗(rituximab)、GA101、SGN-35。②以腫瘤細胞內信號傳導通路為靶點,比如mTOR、Btk、PI3K、HDACI、BCL2、Checkpoint。③以腫瘤細胞微環境調控為目標:Thalidomide 、Lenalidomide。④以體內細胞免疫治療為途徑:CTL、Car-T。圍繞這個思路,我們來梳理淋巴瘤的治療進展。

  對於那些CD20單抗治療耐藥、難治的淋巴瘤,下一步該怎麼治療?採取新一代的CD20單抗和新的化療藥物治療。GADOLIN研究是新一代抗CD20單抗obinutuzumab+苯達莫司汀(GB)vs 苯達莫司汀(B)治療利妥昔單抗難治惰性NHL的研究(Sehn LH, et al. 2015 ASCO LBA8502),GB後obinutuzumab維持治療的方案與苯達莫司汀單藥治療相比有統計學顯著差異、臨床意義和PFS(中位PFS: G-B組尚未達到 vs B組14.9月),321例濾泡型淋巴瘤(FL)治療完成後GB組的微小殘留病灶(MRD)陰性率顯著高於B組(P<0.0001),治療中期GB組早期MRD陰性率也顯著高於B組(P=0.0029)。

相關焦點

  • 美國病例分享:T細胞淋巴瘤的一線治療
    穿刺活檢:多發小到中非典型淋巴樣細胞,免疫組化:CD3, CD4陽性,CD30: 5%陽性,CD7,CD25陰性,ALK陰性。EBERs: 陰性。診斷: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來自Mayo Clinic的血液腫瘤專家Javier L. Munoz博士分享了該患者的治療。T細胞淋巴瘤的標準治療方案是什麼?
  • 淋巴瘤新藥:「高配版」CD19抗體靶向藥獲批
    它是一種侵襲性疾病,約30%的患者對初始治療無響應或隨後復發。2020年8月,美國FDA已加速批准Monjuvi(tafasitamab-cxix)上市,與來那度胺(lenalidomide)聯用,二線治療成人復發/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包括低級別淋巴瘤引起的DLBCL,以及不適合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ASCT)的患者。
  • 記憶的危險:ABC-DLSCLs細胞淋巴瘤起源於記憶B細胞
    Melnick執行主編:王建祥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翻譯: 魏小磊 馮茹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血液科活化B細胞樣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activated B-cell lik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 ABC-DLBCLs)是具有臨床侵襲性和複雜表型的惡性腫瘤,其轉化發生的機制目前尚不明確。
  • 典型病例:原發性皮膚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腿型)
    原發性皮膚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腿型)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個類型,相對比較少見,侵襲性也比較強,多見於老年女性。
  • 【頭條】NEJM:皮膚T細胞淋巴瘤一例(圖片慎點)
    2015年6月18日N Engl J Med刊登了一個皮膚T細胞淋巴瘤的典型病例,該患者鼻部受累,十分罕見。
  • 我國淋巴瘤平均發病年齡不足50歲
    高倉健曾主演《追捕》、《千裡走單騎》等電影,在中國享有很高知名度。  相比高倉健的在娛樂圈中高知名度,淋巴瘤在癌症家族中知名度卻很低,在我國男性高發惡性腫瘤排名第9位,女性惡性腫瘤中排第10位。在歐美國家,淋巴瘤是非常多見的惡性腫瘤,在美國,此病居所有惡性腫瘤發病的第6位。  需要警惕的是,我國惡性淋巴瘤發病率上升較快。
  • 淋巴瘤肺實質浸潤:常見類型、影像表現
    ,一類與現有或既往治療的淋巴結病變相關,一類由原發性肺淋巴瘤引起(霍奇金或非霍奇金)。肺原發性淋巴瘤(淋巴瘤首先單獨出現於肺)非常少見(圖1) , 以MALT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見。為MALT的低級別B細胞淋巴瘤(也稱為支氣管相關淋巴樣組織或BALT), 由位於支氣管及細支氣管遠端,尤其是在氣道分叉處的黏膜淋巴濾泡構成。
  • NEJM:淋巴瘤化療期間,出現「黑甲症」!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18年12月發布了一例化療期間出現指甲變化的淋巴瘤病例,一位42歲男子由於出現指甲的變化來到腫瘤診室,他正在接受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療。五個月前,他出現了胃出口梗阻,並被診斷為高度惡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然後進行了四個周期的化療,使用藥物為利妥昔單抗、依託泊苷、強的松、長春新鹼、環磷醯胺、阿黴素。他的指甲呈瀰漫的暗褐色變色(黑甲症),並有兩種不明顯的橫白色線條。血清白蛋白為2.5g/分升(參考範圍3.5~5.0)。
  • Cell:科學家提出腫瘤細胞「幹細胞指數」概念 未來有望開發出抑制癌症進展的新療法
    提示:點擊上方"癌症研究Team"↑立即訂閱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聖保羅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索引模式,其能為癌症患者的預後提供相關信息,同時也能幫助指導癌症患者採用更加合適的療法進行治療
  • 2020年「北大醫學論壇-腎臟病學論壇——腎臟替代治療新進展」會議在京召開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北京大學腎臟疾病研究所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腎臟內科舉辦的「2020年北大醫學論壇-腎臟病學論壇——腎臟替代治療新進展
  • 國泰君安:2015 ASCO腫瘤免疫療法最新進展
    TAPUR計劃將患者按照腫瘤類型、基因變異情況編入不同的使用藥物隊列,以評價目前已經上市的5家製藥企業的10-15種靶向藥物對於存在基因突變靶點的腫瘤(包括晚期實體腫瘤、多發性骨髓瘤、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有效性和毒性。患者招募預計將在2015年年底前開始。NCI-MATCH研究II期將會包括20種以上不同的藥物或藥物組合。
  • 12月須知:得了癌症,如果不做任何治療,會怎麼樣?很多人都搞錯了答案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我國已經成為一個癌症大國,根據最新的數據,每年有接近400萬的癌症新發患者
  • Vincent Rajkumar教授訪談:骨髓瘤診斷標準及治療的最新進展
    Rajkumar教授:冒煙型骨髓瘤中高危的患者需每3~4個月監測一次血清單克隆M蛋白、游離輕鏈(FLC)比值,以及血常規、肌酐、鈣離子濃度情況;每1~2年,進行低劑量CT或PET-CT的骨檢測以排除疾病進展的可能。
  • 英國癌友染新冠後腫瘤全消失!專家推測:病毒刺激體內免疫細胞
    2012年在《Clinical Lymphoma, Myeloma & Leukemia》發布的一篇文章中,一名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在得了肺炎和結腸炎後,腫瘤也自發消失了。當時的研究者猜測,抗腫瘤免疫反應可能是導致腫瘤自發緩解的潛在原因。
  • ESHRE解讀:淋巴細胞免疫治療(LIT)
    8不明原因RPL的診治8.1 淋巴細胞免疫治療(LIT)20世紀80年代,一項隨機對照試驗表明用配偶的淋巴細胞對RPL女性進行免疫治療的良好效果後,淋巴細胞免疫療法(LIT)越來越多地用於治療RPL。證據針對LIT療效的Cochrane系統評價發現,與安慰劑相比,12項使用父系淋巴細胞治療的隨機試驗中活產的 OR值為1.23(95%可信區間0.89-1.70),3項使用第三方淋巴細胞治療的試驗中活產的OR值為1.39(95%可信區間0.68-2.82)。
  • 治療白癜風:Recell自體皮膚細胞培植技術
    外科手術在白癜風治療中逐漸被廣泛運用,今天就來談談,一種針對大面積,頑固型,肢端等穩定期白癜風的療法---Recell自體皮膚細胞培植技術。
  • B肝最新消息:中國治療B肝獲新進展
    因為B型肝炎是一種通過血液和體液進行傳播的傳染病,之前B肝的治療是對症治療以及抗病毒治療為主,目的是抑制B肝病毒的複製,減少傳染性,但是不能清除病毒,所以病毒會對肝臟產生持續的損害。        現在,中國獲得最新激動人心的消息:治療B肝獲新進展!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骨生物學進展:Masquelet技術新進展:髓源性抑制細胞(MDSC)促進PMMA誘導膜的血管生成
    本研究為PMMA誘導膜血管生成機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並證實了MDSCs在誘導膜血管生成過程中的關鍵作用,為未來治療大段骨缺損提供新的治療靶點。誘導膜中CD11b+Gr1+細胞較骨膜顯著增加(A)誘導膜免疫細胞成分分析;(B)誘導膜與骨膜CD11b+Gr1+細胞含量對比;(C)不同時間點誘導膜CD11b+Gr1+細胞含量變化。
  • 香港柔術教練、MMA裁判託馬斯·范不幸患淋巴瘤
    託馬斯·范(Thomas Fan),深受愛戴和敬重的巴西柔術教授,於2016年4月被確診患有瀰漫性細胞淋巴瘤第2階段,已接受手術去除癌症的起始區,而醫生亦已開始施用化療以控制癌細胞擴散。但由於家庭保險不包括此類化療或醫療費用,而託馬斯·范亦隨即因接受治療而失去工作能力,估計最少長達6個月。他的治療費用將達港幣300,000元,現邀請各位捐助有關費用。請各位踴躍幫忙,隨喜捐助。捐款途徑:1. Paypal-  Lucydecat@gmail.com2. 支付寶 - 13510017742@139.co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