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原發性皮膚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腿型)

2021-02-15 華斌的超聲世界

       原發性皮膚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腿型)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個類型,相對比較少見,侵襲性也比較強,多見於老年女性。臨床多以下肢結節和紅斑就診。

        本例,女,63歲,左下肢腫物2年。自述2年前發現左膝內側腫物,花生米大小,突出體表,伴持續瘙癢,無疼痛。超聲檢查於大腿外側皮下見多髮結節如下,部分結節直接累及皮膚。

病理診斷:

(左膝關節上方10cm處腫物、左膝關節上方15cm處腫物)小蘭細胞腫瘤,細胞排列密集,呈片狀分布,核分裂象易見,細胞染色質粗糙,胞漿較少。

免疫組化:AE1/AE3(-)、Vimentin(+)、CD20(+)、CD3(-)、CD10(-)、Mum-1(+)、Bcl-6(弱+)、C-myc(50%+)、Bcl-2(60%+)、CyclinD1(-)、CD21(-)、CD5(-)、Ki-67(85%+)。

綜上,非霍奇金淋巴瘤,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non-GCB型,請結合臨床,除外PCLBCL(Primary cutaneous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leg type。

         經過全身系統檢查,其他部位未見異常,最終臨床診斷為:PCLBCL。

       有關PCLBCL的其他臨床和治療方面的內容,請自行查閱相關文獻。

相關焦點

  • 【頭條】NEJM:皮膚T細胞淋巴瘤一例(圖片慎點)
    2015年6月18日N Engl J Med刊登了一個皮膚T細胞淋巴瘤的典型病例,該患者鼻部受累,十分罕見。
  • 記憶的危險:ABC-DLSCLs細胞淋巴瘤起源於記憶B細胞
    Melnick執行主編:王建祥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翻譯: 魏小磊 馮茹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血液科活化B細胞樣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activated B-cell lik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 ABC-DLBCLs)是具有臨床侵襲性和複雜表型的惡性腫瘤,其轉化發生的機制目前尚不明確。
  • 朱軍:B細胞淋巴瘤治療新進展
    2016年的淋巴瘤的研究進展不多,在2016年ASCO會議約5000項摘要中,關於淋巴瘤的摘要有在我國2016 BOA會議上,有關方介紹的最好的淋巴瘤研究是:①苯達莫司汀+利妥昔單抗(B-R)一線治療套細胞淋巴瘤(MCL)後利妥昔單抗維持2年 vs 觀察等待:一項前瞻性、隨機多中心 II 期研究(摘要7503);②比較R-CHOP-14方案早期治療DLBCL後用利妥昔單抗強化或觀察等待的III期臨床試驗:一項來自HOVON-Nordic淋巴瘤研究組的研究(摘要7504);③PILLAR-2研究
  • 美國病例分享:T細胞淋巴瘤的一線治療
    穿刺活檢:多發小到中非典型淋巴樣細胞,免疫組化:CD3, CD4陽性,CD30: 5%陽性,CD7,CD25陰性,ALK陰性。EBERs: 陰性。診斷: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來自Mayo Clinic的血液腫瘤專家Javier L. Munoz博士分享了該患者的治療。T細胞淋巴瘤的標準治療方案是什麼?
  • 淋巴瘤肺實質浸潤:常見類型、影像表現
    淋巴瘤肺實質浸潤淋巴瘤肺實質浸潤大致可分為兩大類
  • 淋巴瘤新藥:「高配版」CD19抗體靶向藥獲批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是全球成人中常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類型,以淋巴結、脾臟、肝臟、骨髓或其他器官中快速生長的惡性B細胞腫瘤為特徵。
  • NEJM:淋巴瘤化療期間,出現「黑甲症」!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18年12月發布了一例化療期間出現指甲變化的淋巴瘤病例,一位42歲男子由於出現指甲的變化來到腫瘤診室,他正在接受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療。五個月前,他出現了胃出口梗阻,並被診斷為高度惡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然後進行了四個周期的化療,使用藥物為利妥昔單抗、依託泊苷、強的松、長春新鹼、環磷醯胺、阿黴素。他的指甲呈瀰漫的暗褐色變色(黑甲症),並有兩種不明顯的橫白色線條。血清白蛋白為2.5g/分升(參考範圍3.5~5.0)。
  • 今日病例:惡性孤立性皮膚纖維瘤
    孤立性皮膚纖維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種少見的成纖維細胞性間葉腫瘤,可累及各種器官如皮膚和腹膜。
  • 罕見病例:肺朗格罕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症
  • 今日病例:怪異的腳趾水皰
    病例介紹患者男,60 歲。右腳趾反覆水皰 1 年,無自覺症狀。水皰抽經吸後會迅速復發,外用 2% 咪康唑和 1% 氫化可的松對水皰無效。患者有下肢靜脈血栓病史,曾以利伐沙班抗凝治療 6 個月。此外,該患者有男男性行為史。體格檢查示:右腳腳趾的背側和腹側有膚色水皰(見圖 1)。指壓時,皰內容物可消失,解除壓力後,皰內容物迅速回充。
  • 我國淋巴瘤平均發病年齡不足50歲
    高倉健曾主演《追捕》、《千裡走單騎》等電影,在中國享有很高知名度。  相比高倉健的在娛樂圈中高知名度,淋巴瘤在癌症家族中知名度卻很低,在我國男性高發惡性腫瘤排名第9位,女性惡性腫瘤中排第10位。在歐美國家,淋巴瘤是非常多見的惡性腫瘤,在美國,此病居所有惡性腫瘤發病的第6位。  需要警惕的是,我國惡性淋巴瘤發病率上升較快。
  • 病例:不典型腦弓形蟲感染怎麼辦?
    Neurology Clinical Practice 雜誌發表了一例由義大利學者 Ferlazzo 等人報導的神經系統弓形蟲感染的病例。
  • 病例討論:腮腺混合瘤
    患者,女性、57歲,左耳下腫物5年、近日增大初診腫物光整
  • 典型病例:雷公藤中毒
    典型病例:雷公藤中毒 很多朋友都認出了圖中的植物是大名鼎鼎的雷公藤。
  • 高清圖集:常被誤認為皮膚病的皮膚腫塊
    淺色犬貓可能會因為暴露於紫外線而出現腫瘤性皮膚病變。然而,原位SCC(也就是鮑恩病)在貓中較少見,不管是否暴露於紫外線之下,都可能會出現。注意這個病變,位於左眼上方,呈斑塊狀且有色素沉著,是非典型性SCC腫瘤。符合鮑恩病的病變數量很多且常見於頭部,但是也可能位於頸部、軀幹背側和四肢皮膚。隨著病變發展,輕微觸碰可能就很容易出血。
  • 今日病例:蹠疣冷凍後繼發復發性區域疼痛症候群
    近期,韓國翰林大學的 Chung BY 在 Ann Dermatol 上報告了一例蹠疣冷凍治療後繼發複雜性區域疼痛症候群的罕見病例,現介紹如下:
  • 香港柔術教練、MMA裁判託馬斯·范不幸患淋巴瘤
    託馬斯·范(Thomas Fan),深受愛戴和敬重的巴西柔術教授,於2016年4月被確診患有瀰漫性細胞淋巴瘤第2階段,已接受手術去除癌症的起始區,而醫生亦已開始施用化療以控制癌細胞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