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還沒有某寶和朋友圈的年代裡
沒有各式各樣的蔓越莓餅乾、抹茶千層
那時的我心目中高大上的零食
是它 ↓
廣告裡的外國小盆友收到禮物笑嘻嘻的笑容讓我嫉妒
直到有一天
我小心翼翼的拿起一塊曲奇
【eng~】原來是這個味道呀!
曲奇,英語COOKIE(英音:'kuki美音:'kukɪ),是由香港傳入的粵語譯音,而英語的COOKIE是由德文koekje來的,意為"細少的蛋榚"。
【浪漫版】
德國一位麵包師戀上一位美麗的姑娘,她的名字叫koekje。經他打聽,得知她喜歡吃酥脆可口的餅乾。麵包師為了打動她,日以繼夜地研究酥脆的餅乾。經他的努力終於研究出一款入口酥脆的餅乾。最後麵包師將對她的愛慕之意寫在一張紙條上一同送給那位姑娘。姑娘收到曲奇後被深深地打動了。後來人們將這種餅乾取名為「koekje」。
【男權版】
cookie最初是北歐家庭主婦烤蛋糕時的偶然發明的,北歐地處寒冷不毛之地,屋內的溫度非常低,用手不容易感知烤爐的溫度,所以烤蛋糕時要先倒一點麵糊上去試試溫度,合適了再烤整塊的蛋糕。整個蛋糕烤好了當然是端上桌給老公孩子吃,婦女只能先吃倒在烤爐上的那一小團。所以,最初的cookie是女性食品,男人吃cookie可是要被北歐壯漢們鄙視的。
【冒險版】
150多年前,有一艘英國帆船在比斯開附近的海面航行,突遭遇狂風,迷航擱淺,,登上荒無人煙的孤島。船員們把食物運到小島上,用麵粉拌和奶油、砂糖、捏成小麵團,在火上烤著吃,香脆酥甜。 他們被救回國後,為了紀念這次遇難,用同樣方法烤了許多小餅吃。這樣「比斯開」逐漸流傳開了。 以後經過食品工人的不斷改進,製成了品種各樣的餅乾了。
低筋麵粉200g
無鹽黃油120g
細砂糖35g
糖粉40g
蛋液70g
香草精2ml
步驟
1.將黃油在室溫下軟化至液態,加入細砂糖,用打蛋器打至順滑。
2.然後加入糖粉繼續攪打至順滑
3.分三次加入蛋液,每次都要使蛋液和黃油融合再繼續加入下一次蛋液
4.篩入低筋麵粉,加入香草精,攪拌成曲奇麵糊
5.將拌好的曲奇麵糊裝入壓花槍中,在墊有烘焙油紙的烤盤上擠出花形
6.將烤盤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160度火烤20分鐘
cookies~~cookie~·
美廚煮吧 ● 與食物相濡以沫,一個煮夫的美味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