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教你「七步洗手法」 科學消滅手上細菌

2021-02-07 長沙新聞網

  星辰在線—長沙新聞網10月15日訊(記者 匡春林 實習生 文芳)洗手用洗手液或滅菌香皂就可以洗掉細菌?洗手用水衝衝就可以了?今日是第7個全球洗手日。長沙市第四醫院院感科醫生昨日提示,使用洗手液消滅手上的細菌,最好選擇帶「衛消證字」的洗手液;科學的洗手不僅僅是水衝一衝,最好能按照「七步洗手法」清洗雙手。 

  選洗手液滅菌也有秘訣

  「勤洗手,是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紅眼病、腮腺炎、腸道傳染病等多種傳染病最簡單、有效的手段。」長沙市疾控中心的專家介紹,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為例,它通過病人噴出的飛沫散播到空氣中,可以黏附在人手上,存活約兩個小時。

  「一般的洗手液、滅菌皂等清潔劑,只能夠殺滅90%的暫居菌,而長居菌只有含消毒成分的清潔劑才能殺死它。」長沙市第四醫院院感科醫生韓建華提醒市民,選擇洗手液時,不妨選擇帶「衛消證字」的洗手液。這類洗手液多是按照醫療衛生標準生產,具有消毒的成分,能夠消毒殺菌。

  不同人群洗手各有講究

  韓建華說,市民科學洗手不妨參考醫生常用的「七步洗手法」。但值得注意的是,「七步洗手法」中的每個步驟至少要重複5次,完整過程至少需要2分鐘的時間。清洗時,還應注意清洗指甲、指尖、指甲縫和指關節等部位,注意徹底清洗戴戒指等飾物的部位,這些部位容易被忽視,存留的細菌卻不少。此外,揉搓完後,一定要把手烘乾,防止被汙染。

  韓建華還建議,在選擇洗手液滅菌時,不同人群也各有不同。患感染性疾病、眼科疾病如紅眼病等容易傳播病源的市民,應使用有消毒效果的洗手液;患有手足口病的兒童,應選擇含碘的洗手液。  

  相關連結

  七步洗手法

  1.內(掌心):掌心相對揉搓

  2.外(掌背):手指交叉掌心對手背揉搓

  3.夾(交叉):手指掌心對掌心揉搓

  4.攻(掌弓):彎曲手指關節在掌心揉搓,交換進行

  5.大(大拇指):拇指在掌中移動揉搓,交換進行

  6.指(指尖):指尖在掌心中揉搓,交換進行

  7.丸(腕):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的手腕進行轉動揉搓

(稿源: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作者:記者 匡春林 實習生 文芳)
(編輯:黃琛)

相關焦點

  • 大叔大媽們快活地學起了「七步洗手法」!
    消除病菌,最有效的要數戴口罩、洗手啦!小倚伴村剛剛建好的公共洗手臺就在菜市場和小公園對面的村委會院裡,配有三個感應式水龍頭,一瓶洗手液,還張貼了七步洗手法和愛國衛生運動宣傳語。記者觀察發現,有些老人來到洗手臺前,因為不知道如何使用,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一些年輕人就主動上前去教他們。
  • 洗手,你是認真的嗎?
    你知道嗎?1平方釐米的手掌竟能聚集3500至4500個細菌。每個指甲縫內會有4.5到5萬個細菌良好的洗手習慣能幫助我們有效減少病毒入侵。洗手看似簡單,卻也不簡單。你知道哪些情況需要洗手嗎?在以上這些情況下都需要洗手,那麼如何才能正確清洗雙手呢?清潔雙手需要「七步」,傳說中的「七步洗手法」到底是哪七步呢?
  • 消滅細菌:很有日系遊戲味的策略細菌對抗小遊戲!像素風小遊戲愛好者清進~
    消滅細菌小遊戲怎麼玩?小遊戲玩家群消滅細菌遊戲攻略,關卡難點,無限鑽石禮包
  • 江嘉敏重用口罩被拍檔鬧爆 TVB「御用醫生」郭田葰拍片教戴罩洗手
    而經常在劇集扮演醫生的「真‧醫生」郭田葰特別拍片放上網,教大家洗手、戴口罩和除口罩的正確方法,非常有心,不少藝人都轉發他的短片,望大家可注重衛生,防止疫情散播。郭田葰表示洗手用一般的清水和洗手液就可以,洗手過程需要20秒時間,留意手心、手指罅、手背、手指甲、手腕等不同部位都要搓好,徹底清潔,洗手後亦要避免接觸眼耳口鼻。郭田葰又分享,戴口罩方面,有顏色的方向向外,有鐵絲的向上,先拿起兩邊鬆緊帶掛在耳仔,用手按實鼻梁的鐵絲位成形,然後拉下口罩包實下巴位置。
  • 如何消滅蟑螂!教你這個秘方,整個蟑螂家族連根拔起...
    蟑螂,四大公害之一它們不僅會傳播細菌還會爬來爬去困擾著我們特別是會飛的蟑螂但是用各種殺蟲劑和其他方法都不能徹底消滅它們接下來就讓小編教你們一招起源於外國的特別簡單的防治蟑螂方法其實這種方法的原理是砂糖用來引誘蟑螂吃下去而蘇打粉會讓蟑螂中毒死亡這是因為蟑螂的胃是酸性的不能接受糖和蘇打的鹼性混合物一般放置3~14天後家裡蟑螂就會不見了快點動手去消滅蟑螂吧
  • 科學研究:千年前的中世紀蔥蒜藥方可殺死現代超級細菌!
    來自英國華威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者通過實驗發現,根據一份中世紀手稿所記藥方製備的藥劑可以對抗很多當代抗生素都無能為力的超級細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該細菌可導致危及生命的血液感染、肺炎和外科手術部位感染。BBC新聞稱,這份中世紀藥方成分包括大蒜、洋蔥(或韭蔥)、葡萄酒和牛膽汁。
  • 拆完還敢不洗手?
    很多人拆快遞後從不洗手,或是偶爾想起才洗手。但實際上,目前快遞公司採用的包裝袋,很多是用回收料再加工做成,可能殘留大量有害物質。不僅如此,快遞在運輸、送達過程中,還可能沾染周圍環境攜帶的細菌、汙染物等,進一步增加其骯髒度。如果是過敏性體質人群或是有相關病史的人,要更多注意一些,是它實在太髒了 !
  • 疾控專家提醒:戴好口罩、及時洗手更重要
    而對於市民們而言,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最重要。        市中醫院ICU副護士長謝莉莉也在武漢前線發來提醒:呆在家裡,戴好口罩,勤洗手,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專家提醒,只要去過公共場合,觸摸到公共部位,不要摸臉,先找到流動的水和洗手液,用七步洗手法洗手。        洗手液是一種表面活性劑,可以讓病原微生物從手表面浮起來,用流動水衝洗手液時要把手好好搓一搓,衝乾淨。如果沒有這些條件,也可以用含醇的溼巾或者速幹免洗手消毒劑等。        免洗手消毒劑要注意使用劑量和作用時間。
  • 秋冬護手攻略:皮膚科醫生教你如何告別「主婦手」
    但因為該病會使皮膚局部屏障受損,會增加細菌、真菌感染的風險,特別對於合併糖尿病或其他免疫低下者,而對於醫護人員可能會增加其血源性感染的風險。1、戴手套,避免接觸刺激物。戴手套時間儘可能短,戴手套前應擦乾雙手,必要時加帶棉手套;另外做到不戴戒指,戒指裡會存留刺激物。2、減少洗手次數,使用保護性乳膏和潤膚劑。
  • 教你蟑螂卵怎麼消滅
    但蟑螂具有遷徙的特性,比如你家滅過了,沒有蟑螂了,鄰居家再滅蟑的時候,可能會有部分成蟲跑到你家裡來「居住」。所以「嚴防死守」也是關鍵。    在早春和冬季,人們更換衣服和被褥時,應該翻箱倒櫃地搜查藏在裡面的蟑螂和卵鞘。因為這時氣溫低,蟑螂活動力差,很容易捕獲。找到的卵鞘可以將它壓死或集中起來燒死。只使用蟑螂藥,不清除卵鞘是不能消滅蟑螂的。
  • 她用公廁洗手乳洗手 竟全身現血瘡、臉腐蝕如殭屍
    出門在外上完公共廁所,大部分民眾都習慣使用廁所提供的洗手乳清潔,不過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就有一名33歲女子瑞秋(Rachel Star Withers)上月在公廁用洗手乳洗手後,身上竟開始出現血瘡,最後甚至半張臉都被腐蝕的坑坑疤疤,到醫院就診才發現她感染了致命的食肉細菌。
  • 徹底消滅蟑螂的土方法,安全無毒,一天蟑螂全滅光,趕緊告訴家人
    蟑螂已被證明攜帶約40-50種對脊椎動物致病的細菌,如痢疾桿菌、大腸桿菌、鼠疫桿菌等,可引起食物中毒,傳播肝炎、脊髓灰質炎、肺炎、
  • 為潔癖正名:公共場所超 50% 細菌具有多重耐藥性 |「科學 60 秒」
    關注 領研網(ID: linkresearcher),訂閱最新「科學60秒」英語新聞,不再漏掉任何一次新知
  • 曲江衛生院醫生鄢成驤:忍著悲痛堅守豐城抗疫一線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疫情當前,是誰築牢了生命防線替你負重前行?是廣大醫務工作者不計生死的堅守與付出,只因他們肩上扛著「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的責任和使命,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在眾多的醫護人員中,豐城市曲江鎮衛生院住院部主任鄢成驤就是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最美逆行者之一。
  • 地鐵裡看不見的細菌:科學與藝術的結合!
    S線地鐵上的細菌,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這些細菌在培養皿裡增殖,並組成了地鐵線路代號的形狀。L線地鐵上的細菌,包括大腸桿菌、奇異變形桿菌、藤黃微球菌、枯草芽孢桿菌和粘質沙雷氏菌。地鐵N線、Q線和R線上的細菌。沃德發現了大量的病原體,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葡萄球菌。
  • 《Sci Rep》:手機新用途:檢測細菌耐藥性?
    耐藥細菌嚴重威脅著全球公共衛生,造成了越來越多的高死亡率疾病,如肺炎、腹瀉和敗血症等。
  • 【震驚】7米的腸道被細菌吞噬了5米多,38歲成了「斷腸人」
    9月27日溫州市人民醫院收治了一例在基層醫院猜測為婦科病的病患,隨後醫生在診療中發現,她的病症並沒有想像中簡單。陳女士上海探親歸來後,下腹疼痛了2~3天,對應的抗感染治療並沒有起到緩解作用,27日下午疼痛反而加劇,隨後醫生決定手術。就在手術前,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患者肛門處急性大出血,血壓迅速下降,重度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