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溫嶺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公眾號
請點擊上方藍字「溫嶺教育」關注我們
「胡楊就像維吾爾族男孩一樣在沙漠中挺立;紅柳就像維吾爾族女孩一樣堅守美麗。」在10月21日晚的一堂課中,「艾力」老師剛解釋完國語中「胡楊」與「紅柳」的意思,幽默的語氣惹得班上學生一陣鬨笑。
「艾力老師」何許人也?他本名叫鄭文兵,為了更親近學生,便自己取了這個維吾爾族名字。
鄭文兵分別於2007年、2017年、2019年三度參與援疆支教。援期結束後,他最心心念念的還是第一師阿拉爾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此次,他跟隨溫嶺市教育局一行赴師市「送教」,閒暇時刻趕去看望曾經教過的學生。看到鄭文兵後,學生們紛紛圍了過去:「 艾力老師,再給我們上堂課好不好?」
10月21日晚8時,在學生的盛情邀請下,鄭文兵來到了18級紡織班,以畢淑敏《離太陽最近的樹》為題再上一堂國語課。
「我希望我今天的這節課可以鼓勵學生們像紅柳一樣勤奮學習,克服困難,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明年的高考,考上一所優秀的大學。」鄭文兵說。
「歡迎艾力老師——18紡織班全部學生」。走進教室,映入眼帘的便是黑板上這幾個大字,其背後隱約有反覆擦拭後重寫的痕跡。「我們寫了很多遍,就想寫出最好的漢字迎接爸爸,讓他對我們的學習放心。」學生謝仁古麗·噢布力卡斯木說。
謝仁古麗·噢布力卡斯木並沒有用「艾力老師」稱呼鄭文兵,「他是我的爸爸,我很喜歡他,他講課很幽默,經常跟我們互動,我們有不懂的地方,他會一遍又一遍地講,很有耐心;他對我很好,就像爸爸一樣,在生活上照顧我,幫我解決難題。」
據了解,這樣稱呼鄭文兵的學生還有好幾個。
第二次援疆期間,鄭文兵組織開展「我的微心願」助學活動,為29名少數民族學生籌集了5萬元捐助款;組織開展「我愛學國語」的捐書活動,為500名少數民族學生捐贈圖書4000餘冊。
第三次援疆期間,他先後為少數民族學生籌集善款近40萬元,並為2000名學生捐款捐物。
此外,鄭文兵教學風格獨特,講課輕鬆活潑,生動風趣,每次走進課堂都像與學生「老友重逢」。他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會根據學生存在的知識缺陷進行針對性的輔導。
這堂闊別一年的課,更是精彩,歡笑聲、朗朗讀書聲交織在一起。「老師,這個字怎麼讀?」「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啊?」……鄭文兵時不時與學生互動,用維吾爾語解釋生僻字,學生很快再次適應其中,一個個打開了「話匣子」,將自己的疑問「倒」了出來。
「同學們,這堂課就到此結束了。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
「『艾力老師』,你明年六月份為我們頒發畢業證好嘛?」
「你什麼時候離開阿拉爾?還能為我們上課嘛?」
「我們再跳一曲麥西來甫好嘛?」
……
久別的師生難得相逢,短短的時間怎能訴盡思念、敬佩之情,歡快的麥西來甫音樂響起,47名維吾爾族學生與鄭文兵一同載歌載舞。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曲終。
鄭文兵與學生們揮手道別,眼裡卻含著不舍的淚花。
鄭文兵,一位台州援疆教師的捐困助學民族情懷,譜寫了一曲民族團結的讚歌。正如他寫下的優美詩句:
我的聲音穿越河西走廊
我的血液在塔裡木河流淌
秋風掃過的目光
絕不會後悔
無論我的臉龐
將如何飽經風霜
我的足跡走過崑崙之崗
我的事業在大漠中寬廣
這是個無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