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人過年都在做些啥呢?
打油茶、殺年豬、燻臘肉、磨豆腐、舂餈粑...
跟著我們本期的《尋找桂林老年味》微視頻
一起去可愛的龍勝細門村看看吧!
龍勝紅瑤是瑤族具有悠久歷史的一支。早在東漢初年,勤勞智慧的紅瑤先民就活動在古稱桑江後名龍勝的這塊偏僻山地上,迄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
他們的歷代先輩們披荊斬棘,艱辛開發,創建了自己的美好家園。他們的先民為了養蠶制絲挑花刺繡,製作民族服飾而世代家家種桑。今龍勝古稱桑江也因此而得名。
紅瑤的春節從臘月二十五到正月十五,節日氣氛則會一直延續到農曆二三月,這幾個月是他們自認為一年中最幸福的時間段。
一、打油茶
春節「打油茶」是最盛行的一種飲俗和社會交往的重要方式,紅瑤人一年四季喜喝油茶,飯前都有先喝油茶的習慣,有客人到訪也必以油茶熱情待之。
先將米花、玉米、花生、炒米等佐料用茶油炒熟盛起,再放適量土茶葉入鍋中小炒片刻,依個人愛好加入姜、蔥、蒜、山胡椒、辣椒等調料,待茶香味撲鼻時加水燒開即可。
喝油茶時泡入米花等佐料,茶葉的甘苦加上其香脆,口感醇厚豐富,風味獨特。常飲油茶可祛風消食,除瘴防病,不失為瑤民應對山區高寒瘴氣的一種飲食療法,久之成習。
二、殺年豬、燻臘肉
龍勝紅瑤在春節期間要殺豬、殺雞、做粑粑,還要釀三四缸酒作為節日食用。除夕夜晚開始敲鑼時,各家各戶都要放一根火柴在爐灶旁,據說這樣才能夠守住錢財。
肉食以豬肉為主,牛、羊、雞、鴨肉及野味間食。多切片鮮煮,有些紅瑤地區富戶人家喜切大塊肉(將近二兩一塊),煮著一大鍋待客。專吃肉不供小菜,吃肉飽後再供小菜。
過年殺豬,多制臘肉備用。客人若來以臘肉待客為主。從臘月二十五左右開始殺年豬,互相請親朋吃「刨湯」,將豬肉用鹽醃好掛到火塘上炕成臘肉。除夕是忙碌的一天,白天貼對聯、紅紙,祭園、供豬欄,喊雞(一種求雞鴨成群的習俗),六七點鐘吃年夜飯。
豆腐的「腐」與幸福的「福」諧音,做豆腐意味著「在新年收穫幸福以及福氣」。
在製作時需將浸泡過的黃豆,用石磨磨碎,揉沫過籮去渣,煮沸點漿成塊,豆腐做成後切小塊放入加鹽的清水裡保存,供春節期間食用。
別問
問就是
隔壁小編都被饞哭了的水平...
然後只能下單離家最近的炒臘肉、炸餈粑...
(小編的一百多斤肉可不是白長噠!)
新的一年,我們一起發財發福!
參考文獻
1、《跨界與文化田野:廣西紅瑤 身體象徵與生命體系》,馮智明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
2、《龍脊雙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大寨和古壯寨調查與研究》,周大鳴、範濤主編,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08;
3、《歷史的記憶 瑤族傳統文化研究》,玉時階著,民族出版社,2016;
4、《龍勝紅瑤》,李粟坤主編,廣西民族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