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對美企來說,更應害怕的不是中國政府

2021-02-15 環球時報

乍看,美國似乎能用關稅打擊更多中國產品。但中方的一個因素或許比貿易數字更重要:消費者用錢包投票,抵制美國產品的意願。若中國人這樣做,對美企造成的後果會立竿見影且曠日持久。


《金融時報》報導截圖

中國消費者並非總遵循經濟常規。韓國樂天集團就是例子。樂天在亞洲是個零售巨頭,2017年時在華經營112家店,已進入中國10年。但當樂天同意將旗下一塊地出售,給「薩德」騰地方時,中國消費者用自己的錢包作出回應,抵制這家韓企。

在世界其他地方,消費者行動的效果往往參差不齊,歷時幾年才得到響應。但在中國不然,消費者願意立即行動並產生巨大影響。被抵制6個月後,樂天因虧損而退出中國大陸。

這並非中國消費者眾怒造成後果的第一個例子。日本汽車、菲律賓香蕉都有過此類經歷。若貿易爭端持續下去,美國公司會面臨類似抵制嗎?這會永久改變美企的競爭地位嗎?

中國人民大學的金燦榮教授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他說美國公司進入中國很早,在中國市場收穫頗豐,高於中企在美國的利潤。中國消費者擁有不買美國商品的自由,若美企因此受損,中國損失的也只是「買辦」,而非普通百姓。目前不清楚此類看法是否會得到響應。若中國消費者採取行動,很可能比政府預料的要走得更遠。那種情況下,如星巴克、蘋果和通用汽車這類在華擁有眾多顧客的美國公司可能面臨實際且長期的後果。

蘋果門店圖(圖源:《金融時報》)

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若份額意外丟失,競爭對手會乘虛而入,消費者的習慣或忠誠度由此發生改變。美企可能面臨這種命運。比如星巴克,在華面臨瑞幸咖啡的競爭。這家才成立20個月的本土公司目前約有2000家門店。蘋果公司也面臨困境,今年一季度在華手機銷量下滑30%。這可能是美國打擊華為後中國消費者行動的結果。

中國市場本就競爭激烈,若加上消費者抵制,美企可能要低迷數年,在很快會是世界最大消費市場的中國,將從此喪失一席之地。



作者彼得·范漢姆,喬恆譯

相關焦點

  • 博弈 英國拋棄美國選中國 外媒呼籲日美應優先遏華
    參考消息網10月27日報導 英國《衛報》不久前發表的文章寫道,當英國政府宣布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項目時
  • 【金融觀察站】美媒發預警:中國股市將崩潰 趕緊拋售
    股市動蕩,人心惶惶(圖片來源:新華社)中國股市2015年的動蕩引發世界擔憂,2016年開局依然艱難。美國財經媒體日前發布警告,呼籲投資者趕緊拋售股票。美國著名金融資訊網站《The Street》3月22日刊文稱,中國股市將要崩潰,趕緊拋售股票,不然就晚了。文章說,全面的技術分析表明,中國的股市將要崩潰。對於上證綜合指數來說,風險已經回歸到了自去年12月以來的最高位。彭博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歐樂鷹則撰文稱,中國2016年開局艱難。
  • 《金融時報》刊登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對其關於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不實報導的駁斥函
    11月6日,《金融時報》刊登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信函,對其關於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實報導進行駁斥。
  • 歐洲終於發現了:美國對中國制裁,其實是衝著我們!
    本文譯自英國《金融時報》12月22日文章,原題:歐洲科技公司指責美國利用制裁將其排除在中國之外  歐洲科技公司高管和外交官指責美國利用
  • 外媒:英國「下架」CGTN,荒唐!中英學者奉勸英國政府反思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和高級研究員、倫敦商業與政策署原署長羅思義(John Ross)分別接受今日俄羅斯電視臺(RT)現場直播採訪、在觀察者網撰文,奉勸英國政府反思。以下是視頻與相關內容。主持人:好的,接下來我們聚焦於中國。
  • 印度開始清除部分中國投資限制!中企在印投資已大跌54%
    據《印度時報》2月22日最新報導,知情人士透露稱,過去幾周內,印度相關部門的審批已經啟動,這些審批主要針對小部分來自中國的投資案例。報導稱,這表明印度開始清除部分中國投資的限制要求,這一舉措也將結束中印兩國持續近九個月的投資「凍結」情況。報導提及,為了推動這一「清除行動」的完成,印度政府已經從該國的商務部、產業部等部門抽調官員,專門成立一個協調委員會。
  • 川普訪印不點名暗批中國 英媒: 美印戰略意圖不言自明
    英媒稱,華盛頓正在積極發展與印度的關係,以制衡中國;蓬勃發展的美印夥伴關係與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存在的那種關係類似。據英國《金融時報》2月24日報導,正在印度訪問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呼籲印度加強與美國的關係。《金融時報》發表評論稱,雖然川普訪問印度期間,很有可能不會公開提到「C」這個詞。
  • 為什麼印度害怕中國,卻不害怕美國
    因為印度已經被美國老爹英國殖民了200多年。印度已經習慣了被英國和美國奴役。中國在1962年教訓了印度,印度今天仍然感到痛苦,難以咽下這一敗仗啊。印度不怕中國啦。應該這樣問,為什麼中國害怕印度。因為印度正崛起為亞洲實力相當的大國。中國經濟是出口導向型的。而GDP規模、金融實力,鐵路和公路等基礎設施,中國遙遙領先印度除了與巴基斯坦的關係不好,印度與周邊國家的關係都不錯,比如孟加拉國、尼泊爾。
  • 厲以寧:地下金融應趁早把它升到地面,變成陽光下的金融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先生今日在「2015金融街主論壇」發表題為《金融如何適應新常態》的演講。厲以寧先生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厲以寧認為,目前對於金融業來說適應新常態是要適應第三產業為主的國內經濟。他同時表示,「適應第三產業為主的後工業化階段對我們當前來說是重要的,我們增長率會下來,當然能夠爭取維持中高速的增長,這是要經過努力的,而且我們各方面都應該想盡辦法,保證我們在後工業化時期經濟能夠在5%、6%左右增長就行了。」
  • 企業微信海外版改名:「WeChat Work」成 「WeCom」#美政府或將允許美企在中國使用微信#三星報告晶片廠工人感染新冠
    蛙君:「抓捕周樹人和我魯迅有什麼關係」【笑哭】美政府允許美企在中國使用微信 蘋果、騰訊股價飆升 (圖文無關)(站長之家) 8月22日 消息:據彭博社報導,有知情人士稱,川普政府正釋放信號,允許蘋果在內的美企仍可在中國使用微信展開業務。
  • 敘利亞小夥哈桑:敘利亞人民根本不害怕美英法的飛彈
    他曾說:「傳達真相,比失去生命更重要。」北京時間昨晚,敘利亞時間昨天下午,在緊張的採訪報導中,鳳凰衛視駐大馬士革記者哈桑·阿巴斯,接受了中國之聲專訪。敘利亞人民如何看待戰爭,他們的生活受到了哪些影響?新華社 圖對美英法三國對敘利亞發動的軍事襲擊,哈桑非常氣憤,他說,所謂的「化學武器根本」不存在,英法美攻擊敘利亞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削弱敘利亞政府,因為東古塔地區已經在政府軍的掌控下,這讓美英法三國很不滿。
  • 美企發起337調查申請,多家中企涉案
    美企發起337調查申請,多家中企涉案據cnBeta網12月22日消息,美國專利公司Tela Innovations(簡稱Tela)近日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發起申請,要求進行337調查,指控宏碁、華碩、聯想、微星等公司對美出口、在美進口和在美銷售的特定集成電路及其下遊產品侵犯了其專利權。
  • 不讓中國媒體說話,英國到底在害怕什麼?汪文斌這波反擊到位
    近段時間,在美國對華施壓不斷升級的背景下,英國政府也蠢蠢欲動。除了在涉及香港、新疆事務上幹涉中國內政外,英國近日又將毒手伸向了中國媒體。
  • 英國吊銷中國電視廣播公司的營業執照,還能看到春晚麼?
    CGTN 全名 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中國全球電視網
  • 日本欲接盤香港金融企業和人才,在大阪和福岡分設國際金融特區!為何不是東京?
    這段時間,日本政府表面上為香港屢屢發聲,實際卻已打起接盤俠的主意,寄希望於接手來自香港的資源,加強外資金融機構的招攬,為本國帶來巨大的利益。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主席、經濟學家永濱利廣對此現象做出解釋:對於全球金融市場來說,使用英語,法人稅率較低的香港在聚攏外資企業方面一直優勢巨大。
  •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英文— 兩個迥然不同的春節故事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月16日刊發記者帕蒂·沃爾德邁爾的報導,題為《兩個迥然不同的春節故事
  • 英國前工黨領袖科爾賓的哥哥,原來是這種人……
    根據多家英國媒體報導,昨晚英國倫敦的海德公園聚集了一批反對英國政府疫情防控措施的民眾。這其中甚至還有英國工黨不久前下臺的領袖科爾賓的哥哥。
  • 美駐阿富汗使館裝了中企造的監控器,然後又拆了……
    報導援引美視頻監控企業人員的話稱,海康威視的攝像頭會向中國傳送信息。海康威視22日在發給《環球時報》-環球網的獨家回應中說,由於該公司在海外市場採用的銷售模式是,經過代理商或經銷商出售給各個集成商,集成商再將產品應用在具體項目和設施上,所以對於阿富汗使館的設備採購情況,公司並不清楚。
  • 美企高管哭了!「川普死亡時鐘觸目驚心!
    美企高管含淚訴說:13年來一直警告口罩短缺但沒人理我北京時間15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美國一位醫療用品公司的高管在國會作證時含淚訴說了他過去
  • 美大選帶給我們的應是思考,而不是口水和謾罵
    連我都知道,彈劾應針對總統,而非普通公民。國會山網站刊登哈佛法學教授德希威茨的文章稱,米國線法規定:總統受審時,由首席大法官主持, 但川普已不再是總統,所以由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主持參議院彈劾一名普通公民是是違線的。最高法首席大法官也已經明確拒絕主持參院彈劾審判。拒絕的理由是川普已經不是總統,所以他無法主持一個彈劾普通米國公民的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