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先生今日在「2015金融街主論壇」發表題為《金融如何適應新常態》的演講。金融在新常態下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厲以寧先生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厲以寧認為,目前對於金融業來說適應新常態是要適應第三產業為主的國內經濟。他同時表示,「適應第三產業為主的後工業化階段對我們當前來說是重要的,我們增長率會下來,當然能夠爭取維持中高速的增長,這是要經過努力的,而且我們各方面都應該想盡辦法,保證我們在後工業化時期經濟能夠在5%、6%左右增長就行了。」
厲以寧表示,金融在新常態下應該在以下幾點發揮作用:
第一個作用,當前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農村的改革問題,中國農村的改革現在主要是農村土地的確權,土地確權以後才有農村的各種新跡象。當前中國農村的變化,對金融的壓力很大,金融一定要適應新常態,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有新的思路。
第二個作用,應該大力建設公共投資基金。公共投資基金是混合所有制的,是城市的建設用公共投資基金的方式參與。為了建設城市的公用事業,公共建設,這方面的資金需求量大,但要通過基金的方式。
金融在這裡可以起到作用嗎?全世界有沒有先例?我們考察了澳大利亞、紐西蘭都是這樣的。他的城市是靠公共投資基金籌集的資金,項目公布、帳目公開,供大家投資審查,這樣越滾越大,這對於我們來說是解決城鎮化的質量,城鎮化的速度很有用的。
第三個作用,應該鼓勵創新,鼓勵創業。因為在中國儘管我們已經進到第三產業為主的階段了,但工業仍然需要發展,當然發展不是重複建設,而是走創新之路,創業之路。新產品不一定真是全新的,它功能改變了就是新的。在這方面金融可以幫助創新、創業方面起作用。金融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把民營的,還有小微企業送到資本市場去。因為資本市場是各種各樣的,那就有適合民營企業的,小微企業的。
第四個所需要做的,就是要鼓勵國有大企業改革。國有大企業改革之路就是混合所有制的路,混合所有制就一定有銀行的參加,也有民營企業的參加,它才是混合所有制企業。金融最後走到混業經營是必然的,從前在全國人大當常委的時候,討論《商業銀行法》的時候,當時為什麼不寫上可以混業經營而非要分業經營呢?主要是因為剛開始,怕亂。
如果沒有一個「防火牆」的話,這個金融危機就會到那個領域去。但是現在過了這麼多年,將近20年了,在過了20年後的今天,所以我們如何幫助國有企業走混合所有制道路上,銀行應該出力,而且商業銀行也是走混業經營的道路。
這方面是一個大問題,就不是銀行本身能夠解決的了。是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今天民營企業心中不滿,他不願意參加。我在政協組裡面,幾個民營企業家的發言,我覺得還是很有代表性的。他們怎麼發言?說我不能去找他,如果找他了,萬一他將來出了什麼問題就沒完沒了的查,為什麼你跟他關係這麼密切,國有資產到底流失了多少,說這個就說不清楚了。所以說,在這個過程中為了加快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一定要先試點,有樣板,有條例,這樣大家心就定了。而且在混合所有制的發展上面,同樣的,金融也起到了作用。
最後一點,為了適應新常態地下金融應該趁早的把它升到地面上來,變成陽光下的金融。因為地下金融的錢很多,我們在廣東調查,請民營企業家開座談會,在廣州中山都談過。他說現在我們沒辦法,只有向高利貸求助,因為銀行他不貸錢給我們,嫌我們規模小,沒有信用記錄等等。那高利貸利息太高,那你不會告他去?說我們去了,這是一個民營企業家親自在會上講的,到公安局、派出所一報案,他首先問一句話,你老婆孩子還在嗎?說在家裡,還挺好的。你把兩個手伸出來我看看,你十個指頭還齊全的,他沒砍你手指?沒有。你家裡人很平安,沒被綁架,你十個手指伸出來沒有被砍,那我們怎麼幹預啊?你們兩個定了合同的,他是按合同辦。所以這個一定要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對高利貸應該有所動作,另外鼓勵陽光金融的出現。
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政策,他們為什麼不願意公開化呢?怕人家查舊帳。當初你走過私的,當初你賄賂過的。當時有當時的情況,對這一點他們不放心,所以說做不到陽光金融。但在今後適應新常態的過程中一定要走這條路,逐步的把地下金融變為公開的金融,地上的金融。
光這麼多事情金融就忙得很了,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金融界本身要認識你在改革中的使命是什麼。剛才已經講了,新常態大家都要適應,新常態下的第三產業你也要適應,那怎麼辦?我們今天說應該認識到金融不是被動的,金融深化理論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把金融的主動性、積極性發揮出來,為金融進一步發揮作用,應該做到金融的優化管理。金融的優化管理既能夠防止風險,防止各個金融領域之間的相互傳遞的影響,還有重要的一點,實際上是真正的把金融作為企業來看待。
券商中國是由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主管主辦的自媒體,目的是為中國資本市場提供最新權威資訊,資深金融記者全陣容隨時為資本市場待命,為您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