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網友爭相吐槽理髮師的英文名,Jack(傑克)、Tony(託尼)、Jim(吉姆)……「國際範」的英文名,簡直讓人哭笑不得。很多網友表示,理髮師起洋名,自以為高端大氣了,實際上給人留下跟風的印象,讓人覺得鄉村氣息濃厚,還不如直接叫中文名來得親切。
在微博上,網友的吐槽讓人發笑,同時引發共鳴。網友「低調滴看看」:我現在一進理髮店就好像感覺到了國外,各種英文名字:託尼老師,幫我拿下那個,3q(謝謝)。一會又是,「瑞思,倒杯水」,時不時還有點「哦副可兒絲,哦right……」我這初中程度的英語水平感覺好難受!
網友歐小姐曾經光顧一家理髮店,剛坐下,一個1.8米高的漢子走過來,雙手交疊放在腹部,45°鞠躬微笑著開始自我介紹「你好,我是3號髮型師Mimi……」,受到驚嚇的她強作鎮定,不一會兒,就聽到店裡開始廣播「羅賓森、羅賓森,速到收銀臺,有客人找。」歐小姐說,理髮師都有英文名,可在相互稱呼時,卻翻譯成中文名在喊。
小編採訪了20家理髮店,其中只有4家店沒有給店員取英文名字。而比較有趣的一個現象是,這16家店裡,有10家店都有店員叫「Andy」(安迪),有7家店有名為「Jack」(傑克)的店員。其他比較常見的男生英文名還有Tony(託尼)、Mike(麥克)、Jim(吉姆)、Daniel(丹尼爾)、Kevin(凱文)、Peter(彼得)。常見的女生英文名則是Lucy(露西)、Selina(塞琳娜)、Aimee(艾米)、Hellen(海倫)。
為何一定要給自己取英文名字?有些公司要求,每個入職員工從進店開始就必須要給自己取一個英文名字。有位理髮師說,他的英文名字叫Robinson(羅賓森),他有一個中年顧客,每次來找他理髮都說「我找小羅……」。
你的英文名字是什麼呢?歡迎來評論區與大家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