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變遷,我國的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顯著的變化便是衣食住行等方面了,不過細心的夥伴應該不難發現,如今我國幾乎很少有方言交流的了,人們日常交流都是用普通話的。這其實也跟我國的發展有關,近些年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的提升,一些發展好的大城市,也會迎來大量的外地打工者。
城市內來自五湖四海的人越來越多,交流變成了很大的問題,所以我國變全國推廣了普通話,主要也是為了消除方言隔閡,利於社會交流。因此如今不論走在我國哪座城市基本上大家都是用普通話交流的,但像廣東、四川等省份,本地人之間也會用方言交流,不過為什麼廣東人和四川人可以講方言,但上海人講方言就被認為是排外呢?
我們都知道廣東的方言是粵語,粵語的適用範圍是比較廣的除了廣東人說粵語,香港、澳門等地日常也是粵語交流的。早年間香港電影在內地風靡一時,很多人對香港電影都很是沉迷,甚至一些電影的愛好者也會根據電影學習模仿粵語的發音。所以有早年間香港電影的鋪墊,大眾對於粵語的接受度是很高的,因此如今廣東人講粵語使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很正常。
如今隨著四川的發展越來越好,很多外地人會選擇來此務工,日常生活中免不了跟當地人交流,不少當地人習慣講方言,一開口便是地道的方言,而在這裡生活久了的外地人,不僅不反感方言交流,甚至會學習當地的方言文化。
但上海就跟四川、廣東形成了很鮮明的對比,不少的上海人平時也比較習慣講方言,不過上海的方言比較難懂,且有少部分人認為,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講方言有些「排外」,所以不少人不太喜歡上海方言,晦澀難懂是一方面,還有便是感覺有些「排外」。不過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包容性是很強的,若是真的排外,那麼也不會成為如今的國際大都市。
講方言是老一輩或是地道的本地人從小養成的習慣,一時很難更改,發現對方聽不懂方言後,還會用普通話在解釋一遍。夥伴們對此事有什麼看法嗎?大家覺得上海排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