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精準的「內科手術」小記

2021-02-12 湖北檢修微播

     「母差極性校驗正確,母線保護裝置無差流,可以匯報了」,這是6月2日超能公司變電二次技術人員對本次大吉50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母線保護改造調試送電所下的最後結論。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背後卻不知蘊藏了二次人員多少個日夜的付出。他們就像一群「內科手術大夫」,而變電站內的二次設備就是他們的「手術對象」。顯然,這次「手術」他們再次獲得了成功。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次精準的「內科手術」吧!

     為了配合大吉220千伏母線由雙母運行方式轉變為雙母線雙分段運行方式

     

     「手術」涉及32臺二次設備96項重要二次迴路的拆除和改造,點多面廣,要求時間短,「手術」風險高(三級施工風險)

     為了確保本次「手術」能夠高質量圓滿完成,「內科手術大夫」們多次利用休息時間開展線上線下討論,同時主動與檢修公司專業部門、運維單位溝通協調,充分結合現場實際,以安全為基礎,以高效為目標,以技術為保障,共擬訂和修改專項技術方案10餘份。全力確保「手術方案」和「手術流程」的最優化。

     

     本次「手術」的「主刀人」李天祥,是一名90後,目前是超能變電工程分公司二次班的年輕技術骨幹之一。

      

     略帶靦腆的他心思縝密,為了這次「手術」他已提前將所涉及的重要二次迴路一條條一項項畫在了紙上,確保將「手術對象」的各處經脈摸得清清楚楚。這也為本次「手術」能夠高效精準實施提供了堅強保障。

     5月28日中午12時,「內科手術」正式開始,「大夫們」在「主刀人」的統一安排協調下,按照既定的方案,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手術」。

     「拆線前要測量確定是否已不帶電」、「拆掉的迴路線芯注意用絕緣膠帶包紮好」這是「手術」安全監督員朱濤經理反覆「嘮叨」提醒大家的話,作為繼電保護的專家,大家都將他的「嘮叨」作為安全的「護身符」。

     「常主任,我們又能在一起戰鬥了」超能變電工程分公司二次班班長程乾向超能公司辦公室主任常亮打趣道。是的,為了克服現場二次施工人員不足的問題,超能公司黨委及時做出調整,將管理部門中具有現場生產經驗的人員作為施工「預備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形成安全生產「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常亮同志作為超能變電工程分公司二次班曾經的班長,理所當然的又回到了生產現場。兩位新、老班長作為本次的「手術助理」,為了同一個目標又再次戰鬥在了一起。

     經過84個小時不分晝夜的「手術」,大吉50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母線保護改造工作圓滿完成並順利投運。「手術大夫」們再次守住了初心,踐行了他們的使命,此刻的他們一身疲憊,睡得很沉也很香,夢裡還帶著笑。

供稿單位:超能公司

圖文製作:常  亮  李  蒙

相關焦點

  • BMJ:外科醫生為什麼比內科醫生更帥?
    ;外科醫生相貌得分顯著高於內科醫生。結果顯示,外科醫生的身高顯著高於內科醫生;對照組相貌得分顯著高於外科醫生和內科醫生;外科醫生相貌得分顯著高於內科醫生。有一些關於外科醫生和內科醫生外表差異的解釋如下。首先,外科醫生長時間待在手術室裡,內科醫生長時間待在病房裡,而手術室比普通病房要乾淨整潔,也更加涼爽。此外,外科醫生經常戴手術口罩,這對面部起到屏障保護作用,也有可能是有效的抗衰老的裝置(這一點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外科醫生經常穿的鞋又給他們的身高增加了2-3cm。
  • 罕見「鏡像人」成功手術,曾經殘疾人脫胎換骨
    6年前王阿婆不小心摔了一跤,醫生告訴她:大腿骨摔斷了-股骨頸骨折,需要手術治療。當地醫院檢查後,醫生驚訝地發現她是罕見的鏡像人,就在手術麻醉後,王阿婆心率血壓突降,手術無奈終止。自此,王阿婆不敢再手術治療,靠著拐杖、忍著疼痛堅持了下來。
  • 臺灣:3D列印技術完成削骨整容手術
    其中的過程包括製作一個與病人頭骨成1:1比例的模型,這樣的話醫生就可以對手術方案進行更加精準的判斷。他們還在不久前舉辦了一次交流會,展示這項最新技術。來自美國、新加坡、泰國等國家的多名外科醫生都參與其中。
  • 內斜視:一次避免手術的治療過程
    一次避免手術的治療過程,請大家耐心看看這份潦草的病歷。
  • 【本周醫訊】11月20日、22日省內著名心內科、呼吸科、神經內科專家來金坐診,請大家關注!
    11月20日(周三上午),南京明基醫院心內科李新、呼吸科汪誠、神經內科張莉文,11月22
  • 厲學民:「錦心繡手」 攀登外科手術高峰
    在金華市中心醫院,厲學民有著「錦心繡手」的美譽,備受認可的正是他對手術的精準掌控力。自1990年醫科大學畢業後,厲學民在手術臺上的時間不斷遞增,近兩年更是每年要完成近600臺手術。僅剛過去的10月,他就主刀完成71臺手術,再次突破單月個人手術量。大量的手術背後是他日復一日的精雕細琢。
  • 精準醫療:概念很美,現實很冷
    近日,中國表示將啟動精準醫療計劃,2030年前將投入600億。在此之前,歐巴馬表示美國將投入2.15億美元在一項精準醫療項目,該項目將收集至少100萬志願者的基因信息,試圖找出基因分析與精準治療、用藥、疾病風險評估、新生兒缺陷評估方面的聯繫。政府支持必將推動一輪新的行業熱點,比如基因測序、大數據分析、個性化用藥、新生兒基因檢測等。
  • 首例女變男變性手術成功
    在24年前的今天,1992年12月14日 (農曆冬月廿一),首例女變男變性手術成功。
  • 精準醫療:腦癌治療的希望與挑戰
    綜合研究,靶向聯合治療腦癌目前,膠質母細胞瘤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放療、化療等常規療法,但一直以來療效都不盡人意!因此,在該領域中也有很多研究機構在不斷進行臨床試驗,以尋找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精準醫療,腦癌的希望與挑戰膠質母細胞瘤會侵入滲透到鄰近組織,從而導致無法通過手術從腦中完整的切除掉腫瘤,即使加上後續的放療和化療也常常無濟於事
  • 【專家說】陳偉蓉: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有4大優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視覺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白內障患者已經不再滿足於術後「看得見」這一基本的視力恢復
  • 精彩病例 | 有選擇,更精準——老年患者肺內同時性多原發癌精準呼吸管理一例
    該患者在進行右肺上葉癌術後半年之內再發肺部腫瘤,目前考慮為肺內同時性多原發癌,有手術切除病變肺段的指徵。術前肺功能指標評估肺切除術適應證已逐步形成靜息肺功能一肺、通氣灌注掃描、心肺運動試驗的評估模式[3]。
  • 抗癌日誌:更新至一線化療耐藥肝臟開刀手術
    11月和12月分別每月一次肝臟射頻消融。肝內科的護士看到我,都會笑笑問我怎麼又來了。「我也不想來啊。」攤手狀。18年1月複查,肝臟復發四個病灶,其中較大的兩個病灶活性明顯,另兩個小病灶尚未明確。11月到1月我注射了四次愛必妥單藥,聯合口服卡培他,但很明顯,這並不能壓制體內癌細胞的增長。
  • 漏鬥胸手術失敗:取鋼板手術與再手術
    【提要】漏鬥胸手術一旦失敗,需要在取出鋼板的同期做二次手術,這是此類患者處理的基本原則,絕對不能分開進行。
  • 【陽醫】心血管內科專家門診簡介
    我院於2018年10月1日起,特聘原陽城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分泌科主任、原陽城縣中醫院院長、內科主任醫師王學雷為我院心血管內科門診專家。
  • 身邊好醫生:聲帶手術後不能發聲,用書寫方式繼續為患者看病
    長期頻繁說話 使他患上了聲帶息肉周主任1977年畢業於海南醫學院,熱愛醫生職業的他從事神經內科臨床醫療工作一做就是30多年。由於長期和患者溝通、解答病情等,聲音嘶啞、失音、咽喉幹癢、疼痛,聲帶常常受損。於是,周主任決定進行手術治療。
  • 援非前夜還完成一臺急診手術,市人民醫院也有「程至美」醫生
    1月24日凌晨,完成一臺急診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的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朱海終於鬆了一口氣,掛在心上的大石頭也落了地
  • 現實版「空中急救」驚現長興 一名心肌梗塞病人半小時飛抵杭州接受手術
    今天,發生在俺們大長興的頭條新聞,無疑是一場現實版「空中急救」的上演,一名心肌梗塞病人「打飛的」去杭州手術,這在長興還是頭一回!今晨5點多,58歲的丁大伯突發胸悶、胸痛,並且感覺到症狀逐漸加重,8時許,自行打車趕到長興縣人民醫院急診室。
  • 南陽這家醫院白內障手術真降價了
    去年年初,由南石眼科醫院景聰榮院長「操刀」已經為張父完成了右眼手術,效果非常好。張先生說:「選擇南石眼科醫院,是因為景院長的手術技術高,術後恢復快,立馬就看清楚了。」這次術後辦理出院時,又給張先生一個大大的驚喜:「南石眼科醫院白內障手術降價這麼多!」
  • 這家眼科診所太「大膽」,敢直播手術全過程
    、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郭露萍等十幾位省內知名的眼科醫生在此定期開診,目前就診及手術採取預約制服務,市民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及小程序進行線上預約。此外,據介紹,名醫工作室佛山店還開放全國唯一可以全程觀摩眼科手術的窗口,家屬可在手術等候區了解醫生和患者的手術細節。
  • 【科室展示】忙碌的星期六——五官科完成18例白內障復明手術和三例耳鼻喉手術
    2015年1月16日星期六,是三九的第七天,寒風刺骨,凜冽的寒風絲毫沒有阻擋住五官科醫護人員的工作熱情,他們犧牲休息時間,為18名白內障患者和3名耳鼻喉患者成功完成手術。患者中年齡最大的80歲,年齡最小的50歲。術後第二天就能看見東西,患者們都表示很高興說道:「這回可以亮亮堂堂過年了」。白內障手術結束後,醫生們又連續完成了三例耳鼻喉手術(一例顎咽成形術、一例扁桃體腺樣體切除術、一例左耳前腫物切除術)。 病例一:重症打鼾危害極大,打鼾(打呼嚕)引起的長期缺氧會導致機體各臟器的嚴重損害,嚴重者甚至可能引起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