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精準醫學的踐行,從幾例NSCLC診治經過談起
2015年1月20日,歐巴馬總統宣布了精準醫學時代的到來。在新年的同一天--2016年1月20日,第17期"和專家們一起看肺癌"遠程教育將在鄭大一附院遠程會診中心舉行,老朋友們不見不散。本期講座題目:肺癌精準醫學的踐行,附7例非小細胞肺癌病例討論(第17期)參加本次學術活動的專家有:張中冕教授(鄭大二附院腫瘤科)宗 紅教授
-
喜訊:燕達醫院心臟中心開設老年精準門診, 75歲以上高齡老人享受免掛號費
中國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位於京東燕郊經濟開發區燕達國際健康城內,是一座集養老、康復於一體的綠色生態老年養護基地,目前70歲以上老人佔90%,急需針對高齡老人的專業醫學照料。由於老年共病的存在,治療上瞻前顧後,顧慮重重。不僅花費巨大,而且耗時良久,效果也往往並不令人詬病,而其中心血管疾病更是佔了非常大權重。 此情此景,老年患者「個體化」精準醫療的重要性更為凸顯。如何對老年患者「量體裁衣」,採用極具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將對老年患者的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中國燕達醫院與北京朝陽醫院合作共建取得了長足發展。
-
精準醫療翻轉診斷! 貧血女基因檢測發現誤診40年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7日正式開啟「精準醫學門診」,中國附醫副院長張建國指出,這也是臺灣首創將2萬個外顯子子基因檢測引用在門診診斷治療上,對於難以診斷治療的遺傳、罕見疾病、癌症復發、癌症治療不佳的患者可望提供更精準的的治療方向。
-
歐巴馬提出的「精準醫療」真的可行嗎?
去年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中提出「精準醫療計劃」,一時間「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成為覆蓋全球的熱門話題。隨後,美國發布《美國創新新戰略》,明確將包括幹細胞在內的精準醫療作為美國在醫療領域的未來發展戰略。與以往在科技前沿步伐稍顯緩慢不同,中國政府在精準醫療的發展方面緊跟國際速度。
-
身上有白斑白點患者速看!精準補助免費體驗來了
基於對白癜風患者群體的重視,近年來大力發展精準醫學,2018年,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復旦大學皮膚病研究所牽頭成立「皮膚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精準醫學研究聯盟」,開展以白癜風為主的系列臨床科研課題。
-
最新:寮國已確診兩例新冠病例,東南亞國家全部淪陷
據環球資訊廣播報導,寮國衛生部24日證實,寮國首次確診2例新冠肺炎病例。
-
今晚預告 病例討論:高齡患者急診LA術後甦醒延遲1例(張峰祥醫師,新寧崀山醫院麻醉科)
中國麻醉~老年麻醉病例討論群中國麻醉~心血管病例討論群中國麻醉~神經外科病例討論群
-
河北新增21例確診病例,石邢廊全域封閉管理
會上通報,1月12日0-10時,河北省新增21例本地確診病例。其中石家莊市新增16例(分布情況是:藁城區15例、開發區1例);邢臺市新增5例,全部在南宮市。會上通報,為防止疫情輸出,對石家莊市、邢臺市、廊坊市全域實行封閉管理,人員、車輛非必要不外出。對3市中高風險地區的村莊和居民小區採取更為嚴格的封控措施。
-
另有450例類似病例…
印第安納州還確認了8例與吸電子菸有關的嚴重肺損傷病例,並正在調查另外20多例疑似病例。此外,洛杉磯的一名老年男子長期身體不適,吸電子菸以後死亡,他是當地已確認12名因為吸電子菸突然患上嚴重肺病的患者之一。
-
首屆海峽兩岸精準醫學國際高峰論壇在福州舉行
11月5日至6日,「首屆海峽兩岸精準醫學國際高峰論壇」在福州成功舉行,海峽兩岸精準醫學協會同期成立。 本次論壇為期2天,來自海峽兩岸三地的精準醫學專家和學者,圍繞本次會議主題「以患者為中心的精準醫療模式」,從政府、醫療工作者、醫療企業、行業協會、社會團體等多個層面做主旨演講,並重點圍繞「十三五」國家重點戰略「精準醫學研究」所關注的肺癌、乳腺癌、宮頸癌和前列腺癌等重大疾病的精準醫學進展做了經驗介紹和分享。
-
精準醫療:腦癌治療的希望與挑戰
即使經過治療,也僅可暫時緩解病情進展而無法治癒,患者的2年生存率僅為10%,可長期生存的更是不到5%。綜合研究,靶向聯合治療腦癌目前,膠質母細胞瘤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放療、化療等常規療法,但一直以來療效都不盡人意!
-
精準醫療:概念很美,現實很冷
雖然精準醫療本身不是一個新事物,但目前基因技術的發展加上網際網路帶來的大數據爆發為啟動精準醫療帶來了新的機會,因此政府開始扶植這個領域。但是,除了看到新概念帶來的利好,精準醫療面臨的環境仍然是現實而甚至有點殘酷的。精準醫療到底精準不精準?到什麼階段能用於臨床治療和用藥?如何去規範使用?人才從哪裡來?誰來付錢?美國市場爭論得最多的就是:精準醫療是否精準。
-
【科室展示】忙碌的星期六——五官科完成18例白內障復明手術和三例耳鼻喉手術
2015年1月16日星期六,是三九的第七天,寒風刺骨,凜冽的寒風絲毫沒有阻擋住五官科醫護人員的工作熱情,他們犧牲休息時間,為18名白內障患者和3名耳鼻喉患者成功完成手術。 1月16日上午08時,18名患者相繼進入手術室,由瀋陽何氏眼科孫興家教授、五官科主任熊偉、位問醫生共同為18名患者行「人工晶體植入術」。患者中年齡最大的80歲,年齡最小的50歲。術後第二天就能看見東西,患者們都表示很高興說道:「這回可以亮亮堂堂過年了」。白內障手術結束後,醫生們又連續完成了三例耳鼻喉手術(一例顎咽成形術、一例扁桃體腺樣體切除術、一例左耳前腫物切除術)。
-
通知:京滬皮膚病名醫聯合會診,助力天津津門中醫皮膚病醫院精準醫療!
天津津門中醫皮膚病醫院診療進入「精準醫療」時代 以「精準醫療 智享未來」為主題的「2018(第一屆)膚康皮膚精準醫療學術報告會暨膚康皮膚國際名院名醫籤約儀式」於2018年9月在北京全國人大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天津津門中醫皮膚病醫院受邀參會。
-
預檢分診,精準就醫| 周二專家專科出診表(2.16)
為方便市民就診,提供更清晰的就診指引,專病專科治療,新容奇醫院落實「預檢分診,精準就醫」的模式(團體及個人入職體檢、健康證辦理等按照原有流程辦理)。我院在微信訂閱號發布專家專科出診信息,方便市民查詢預約,敬請關注。
-
新冠行蹤通報有變化:「只提地點不提人」
1月23日,上海市衛健委公布的一份「確診病例涉及區域和場所的情況」,「只提地點不提人」。
-
病例挑戰:一例罕見的胃結腸瘻
近日,來自臺灣長庚大學急診外科的Jen-Fu Huang博士等報導了一例罕見病因引起的惡病質和慢性腹瀉
-
武漢確診41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 死亡1例
日24時,初步診斷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1例,其中重症7例、死亡1例,其餘患者病情穩定。去年12月底以來,武漢確診的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患者數持續增加。據武漢市衛生健康委1月5日晚通報,截至當日8時,全市共報告符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診斷患者59例,其中重症患者7例。11日最新通報,在本次「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原體初步判定為新型冠狀病毒後,國家、省市專家組立即對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診療、監測等方案進行修訂完善。
-
ASCO 2017:為精準醫療時代揭開新的裡程碑
(dMMR)的固體腫瘤,為首款以基因表現而不以癌症發生部位做為適應症的藥物,正是精準醫療的實際體現。在 6 月份的美國腫瘤醫學會(ASCO 2017),不僅有多款以特定基因突變來篩選目標族群的標靶藥物臨床試驗成果發布,而過去不斷深耕精準醫療領域的 Foundation Medicine Inc.(以下簡稱 FMI)更是發布多篇以其基因檢測平臺的癌症臨床研究成果。
-
河南實行一人一證健康返崗 健康證明申報查詢系統本周五正式上線
2020年2月18日0-24時,河南省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5例,新增出院病例47例。新增確診病例中,信陽市2例、鄭州市2例、許昌市1例。截至2月18日24時,全省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1262例,現有重症病例31例,現有危重病例23例,累計死亡病例19例,累計出院病例5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