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鬼火綠了」,一怒之下就把挖掘機開進了玫瑰地。」雲南省安寧市八街小陡山村村民李振海對驚訝不已的記者說。
在前段時間的食用玫瑰採摘期,花農豐產卻未豐收。從每公斤30多元跌到3元以下的食用玫瑰價格,讓雲南省安寧市八街農民受到了巨大的打擊。
李振海對價格暴跌也有切身感受:「自家的兩畝多玫瑰,才賣了2500元。」他告訴記者,原本預計能收入近萬元,但由於價格暴跌導致他連成本都沒收回來。
玫瑰價格暴漲,菸民改種,花農賣枝條
「兩三年前的時候,種玫瑰確實有一段好日子。」
李振海告訴記者,2012年前後,安寧八街食用玫瑰價格達到高點,一公斤曾賣到30多元。「廠家爭著幫農民採摘。」
因為賺錢,當地不少原本種植烤菸的農戶瞅著眼熱,也紛紛改種。
「烤菸投入大、費工,一畝五六千元的毛收入比較穩定。食用玫瑰保守估計畝產600公斤,每公斤不到10元就能和烤菸持平,而前幾年實際收購價基本都在15元以上。」李振海告訴記者,按照2013年的價格,食用玫瑰畝產值達到1.2萬元以上。
「那個時候不光玫瑰賣得好,連種苗都能賣上好價錢。」李振海回憶說,食用玫瑰種苗,實際上是每年剪枝時剪下的枝條。原本剪掉就扔掉或燒柴的廢棄物,被外地客商以一支5毛左右的價格收購。「有的農戶光賣枝條就能賺個兩三萬。」
「種苗出去了,以後要是沒人來八街收玫瑰了怎麼辦?」當地政府和部分村幹部率先意識到了潛在的危機,卻發現無能為力。
「在收入面前,勸說根本沒用。」李振海說,對不少農民而言:有錢為什麼不賺?我不賣別人就不賣?
協議難生效,企業只能就市收購
李振海的另外一個身份是雲南省安寧市八街小陡山村食用玫瑰合作社負責人,對他來說,除了自家種的玫瑰花要賣,還有其他家種的花要收。
「社員的玫瑰我們會優先收購。」李振海說,由於玫瑰花上市時間非常集中,尤其是頭水花產量非常大,加上玫瑰花比較佔地方,基本上收購來簡單處理後就要儘快轉運走。「我們合作社多的時候每天要運走兩卡車。」
但是,讓李振海撓頭的是農民對於籤訂的價格協議並不遵守。
「只要別的收購商出價比協議價高,不少農民都會不履約。」李振海告訴記者,自己所在的合作社2011年時曾和農戶籤訂協議價,「別處高個5毛錢,農民就會違約賣給別人。」吃過虧後,李振海所在的合作社也只能隨行就市收購。
「也有大型鮮花餅生產企業為了控制成本與農戶提前籤訂收購協議,但農民照樣違約。」面對分散的農民違約,大多數收購企業也無可奈何,只能轉而在其他地區進行土地流轉,建設自有或合作的原料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