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笑話:
有位科學家到了南極,碰到一群企鵝。他問其中一個:「你每天都幹什麼呀?」那企鵝說:「吃飯睡覺打豆豆。」
他又問另一個:「你每天都幹什麼呀?」那企鵝也說:「吃飯睡覺打豆豆。」
他問了很多很多的企鵝,都說:「吃飯睡覺打豆豆。」
後來他碰到了一隻小企鵝,很可愛的樣子,就問它:「小朋友,你每天都幹什麼呀?」小企鵝說:「吃飯睡覺。」科學家一愣,隨即問到:「你怎麼不打豆豆?」小企鵝說:「因為我就是豆豆。」
醫院裡也有豆豆,就是護士。小護士,小企鵝,帶小字的,自然都是不受尊重的。
不少護士挨打挨罵,也不需要理由,和上面的笑話類似,不少就是心情不好。
比如疫情穩定後,護士從天使又變成了狼外婆。4月7日,廣東兩個護士被打,嫌疑人梁某交代,打護士的原因是因為心情不好,護士沒顏色:其在醫院治療期間,由於不滿護士責怪其損壞探熱針,一時衝動便毆打了護士。
吃飯睡覺然後以打護士為樂的,也不光患者:
一行業。醫療行業對護士充滿歧視,護理行業也是,甚至新聞出版部門都歧視護士。醫院領導裡,很少有護士出身的,自然沒誰為其代言;護理行業對護理現狀的改善,幾乎沒作為;醫療期刊裡,護理專刊的數量少到忽略不計。
二醫院。醫院有各種奇葩的政策出臺,比如讓穿空姐服,穿刺一次不成功不要錢,盲穿比賽。給手腳利索的患者洗頭剪指甲。護士沒有什麼職稱晉升行政職務晉升空間,大多數護士終其一生就是鋪床疊被穿刺。同樣的錯誤,護士有錯,處罰較重。
過去很多護士來源混亂,不是科班出身的多,為了一份工作能忍受,現在不少是本科生研究生,就直接造成了一種後果,護士流失嚴重,這個流失不是辭職,而是轉行。
疫情防治上,護士起的作用得到了證明,不次於醫生,對國內醫療自然舉足輕重,但是,決定其收入的是醫院啊,只要沒法幫醫院直接掙大錢,在醫院,仍沒什麼地位。
小學6年,中學6年,大學本科5年,研究生3年,博士2年,規培3年,專培2年,27年。以為修行結束了,尼瑪,沒想是才開始!
原創不易,歡迎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