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像百米賽跑,真相卻像馬拉松。有了網絡,謠言的傳播效應更是千倍萬倍地提高。趙某敲幾下鍵盤就炮製出一則謠言,僅僅為了「刷存在感」,卻在極大範圍內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許多網友跟帖說看了帖子氣得「睡不著覺」,公安機關等政府部門更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連續排查2000多家幼兒園進行調查。儘管趙某被刑拘,但大量社會資源已被浪費,社會信任遭到嚴重破壞。在無法挽回的損失面前,趙某的懺悔顯得極為廉價和蒼白,按現行法律他所能受到的懲罰也顯得輕飄飄。
我們如何才能打敗謠言?顯然,由於造謠與闢謠在效率上存在巨大的落差,僅僅坐等真相登場是不夠的,抵制謠言需社會各方齊心協力。
首先,社會公眾應理性接收信息,提高個人判斷力。每一位網民在保證自己說真話的同時,也應提高判斷信息內容真假的能力,不轉發、不認同未經核實的傳言,讓自己成為謠言的終結者,不讓謠言的毒瘤無限傳播。
面對百米飛人般的謠言,闢謠方也應加快腳步。當謠言來襲,有責任闢謠的相關部門應提高效率,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盡最大能力給社會公眾一個交代,讓真相呈現,儘早平息社會恐慌。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些謠言事件中,相關部門反應遲緩不僅給自己造成被動,還削弱了事實真相的說服力,導致謠言遲遲不倒。
打敗謠言的根本之道還是法治,應從立法上加大對謠言發起者的懲罰力度。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散布謠言者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該懲罰顯然不具備足夠的威懾力。造謠者所造成的社會資源損失似應加入相關立法考量,以提高造謠者的違法成本,讓造謠者望而卻步。此外,利用技術手段加強對謠言的監管力度和阻斷能力亦是打敗謠言的重要一環。
新聞連結↓↓
僅為刷存在感?「貴州兒童被性侵」造謠者:向受傷害的人道歉「非常愧疚、極其愧疚,事情是我捏造的,不存在的。」面對記者的採訪,29歲的趙某對自己在網上發布不實消息、圖片造成的惡劣影響悔恨不已。
26日,一則「貴州畢節、凱裡有兒童被性侵」的帖子被廣泛傳播。帖子裡露骨的對話、圖片以及聳人聽聞的情節引起廣大網民極大憤慨。一些網民對圖片進行甄別後,對消息提出了質疑。
記者從貴州省公安廳獲悉,針對網絡反映的相關情況,屬地公安機關迅速開展調查核實情況。相關負責人說:「如情況屬實,我們將堅決依法打擊處理,堅決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捍衛法律尊嚴。如信息不實,我們將依法追究造謠者責任。」
貴州省畢節市、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地公安、教育、民政等部門迅速行動,緊急摸排轄區的幼兒園、福利院。據畢節市公安局副局長付凌介紹,畢節警方一方面會同相關部門排查全市2000多家幼兒園,一方面成立了專案組,開展網上、網下的偵查工作,「目前為止,未發現帖子裡描述的情況」。
6月27日凌晨,在天津警方的支持下,貴州警方找到了發帖人趙某,並依法對其進行了詢問並帶至畢節。據付凌介紹,從初步掌握的情況看,2015年趙某加入了一個QQ群,群裡有時會傳播一些淫穢圖片。趙某進行了搜集,於今年1月至5月陸續通過微博私信發給所謂的網友,「為了增加可信度,於是捏造自己幹過這些事,到過貴州」。
趙某說,自己在天津某公司工作,「從沒到過貴州」,第一次到貴州就以嫌疑人的身份,「非常後悔」。
他說,發這些圖片、說這些話,僅僅為了在網絡上「刷存在感和獵奇」。
27日,趙某主動向警方提出寫「悔過書」。他寫道:「貴州性侵女童事件為不實事件,本人對於故意製造謠言,引發社會恐慌表示最大的歉意。請廣大網友引以為戒、潔身自好,不傳謠、不造謠。」
目前,趙某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刑拘。趙某表示,「向全國網民道歉,向受到傷害的人道歉」。
付凌說,相關調查工作還在進行。縱觀整個事件,在謠言面前,很多網民表現出了質疑和理性,「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新華社記者:胡星、汪軍)
編輯:鄭雪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