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什麼不合理的習俗?有人說是結婚時毫無底線的婚鬧。有人說是過年時的跪拜禮。還有人說是,重要節日繁瑣的儀式感。以上習俗會受到年輕人詬病,不合理、複雜、老套、繁瑣等都是標籤,但習俗真的全是糟粕嗎?
答案是否定的。我國有幾千年的歷史,長期歷史積澱和文化活動,催生出數不勝數的習俗。習俗變成根植在中華兒女心中的根,不管遠在何處,都能知道自己是中華兒女。同時複雜繁瑣的習俗維繫著親族血緣關係,網際網路發達時代人與人關係淡漠,祭祖、拜年、探親能有效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俗語:「歸寧不與夫同床,出門不上丈人墳」意思是:結婚後女兒和女婿回娘家省親,夫妻二人不能同床,女婿不能在重要節日祭拜丈人家祖墳。歸寧狹義上指女兒剛結婚和女婿拜謁家族親屬,廣義上指任意時間段女婿和女兒回娘家。在古代社會中,交通不便,遠嫁的話,女兒很可能基本和家人見不到面,因此有些地區流行哭嫁。
歸寧不與夫同床原因有二:一是現代條件來看,古時候人們家庭經濟條件差,家中房屋沒辦法滿足夫妻同住條件,因此會採取同性別混住方式;二是傳統文化角度看,人們覺得婚後回家夫妻混住對娘家有負面影響。這種場景想必在古時候常出現:女兒遠嫁,三四年時間才和夫君回家。母親久未見到女兒,思念不已,二人秉燭夜談到天明。
女婿能否祭拜丈人家祖墳,不同地區風俗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在我國祖墳是凝聚家族的標誌,祭祖是各個地區人都相當重視的事。古時候,祖墳、祠堂都是家族必備,家族勢力很強大,但現在家族間凝聚力下降,出了五服成路人。
出門不上丈人墳原因有二:一是祖墳主要圍繞家族,女婿雖然和女兒結婚,但本質上並沒有血緣關係,因此上墳名不正言不順;二是上墳的目的是懷親和感恩,女婿連祖先見都沒見過,懷親和感恩無從談起。除此外,女婿不上丈人家的祖墳還和文化因素有關,各地會有不同,不過大都和丈人家發展有關。
在現代社會中,現代文化對傳統文化形成衝擊。只要條件允許,女婿就能和女兒同床,時代在發展,習俗就要隨之變化。女婿能否上丈人家的祖墳,要結合當地習俗和實際情況,比如上門女婿上墳就沒問題。如果實在心裡彆扭,就尋找宗族同姓的男性代上墳,不會有什麼問題。習俗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傳統,要辯證對待,不能全盤接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曾聽過這樣的故事:有個女孩子出生母親就離開人世,父親一把屎一把尿的將其拉扯大。女孩考進大學沒多久,父親積勞成疾去世,但由於不是男孩,她沒機會在重要節日給自己父親燒紙。婚後,重要節日都是由女婿代燒,但還是遭到家族人的反對。這種習俗真的對嗎?上墳目的是感恩和懷念,不懂變通的習俗會造就無數遺憾。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小編猜你還想看:
春節臨近,農村俗語「臘月不留尾,正月要藏頭」,啥意思呢?
三九不冷看六九,今年六九尾是春節,過年冷嗎?有沒有倒春寒?
今年打春在五九尾,「春打五九尾」有啥說法,打春全是五九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