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達明路美食街正式開街
現場人潮湧動
估計全福州的吃貨們都出動了!
也有人為了重溫舊時年味
重拾東街口的繁華
而湧入這個達明美食街
昨晚的達明路可謂是摩肩接踵,水洩不通
吃飽喝好之後,垃圾放在哪裡呢?所以到了下半夜這個熱鬧的集市轉眼就變成了「垃圾現場」,垃圾遍地、滿目狼藉。
小小的一塊地區,容納了那麼多人的大集會,就算是想往垃圾箱裡扔東西,也早早的飽和了。所以,接下來你將看到的情況是這樣的……
不僅如此,就門前的裝貨物的空箱子,也被大家當成了臨時垃圾箱。臺階上殘留著喝剩下的食物,隨意亂丟的易拉罐。
那麼街道的光景又是怎麼樣的呢?肆意流淌的水攤,滿目的塑料便當盒子……完全是垃圾場的感覺!
達明美食街,每隔20米左右就有一個垃圾桶,但現場至少有3名環衛工人在不停清掃。可是街上還是垃圾成堆。在一些人看來,這些垃圾桶還是沒有隨手丟棄來得更加「方便」和「任性」。只要我們麻煩一點,把垃圾帶著多走幾步,環衛工人就不會那麼辛苦!
對於這種現象,網友們在微博上發表了看法,其中不乏激烈言辭……
也有網友表示,人群這麼擁擠,稍微出點狀況,後果不堪設想。
其實每逢節假日,各大旅遊景點除了「人滿為患」外,也常常「垃圾成災」,留下滿地狼藉。如何治理節日期間垃圾成堆的頑疾,也成了很多景區必須面對的一個 「大考課題」。但在這方面也有做的不錯的典範:臺灣的夜市很有名,很多學者還曾經透過臺灣的夜市來推究臺灣的城市管理。
1、臺灣經營小吃的攤位都會在臺北市市場處的輔導下安裝油脂截留器。油脂截留器可以將營業時所產生的油汙水有效過濾分離、截留油脂,再將符合排放標準的汙水排出。
2、夜市還專門聘用清潔人員每小時清理打掃營業現場的公共區域環境,並巡視公共垃圾桶,以維持衛生環境。
3、他們的夜市常常要經營到凌晨三四點,但是因為清潔得當,而且無論商戶還是遊客說話都是細聲細氣,也鮮有擾民投訴。
4、除了推行自治外,市場處還主動制定臺北夜市改造計劃,對夜市凌亂的臨時性遮雨棚進行整修,投入資源改造夜市入口標誌,進行攤車招牌設計與更新,組織攤販進行素質訓練、防火演習。
一塊小小的垃圾
對單個遊人來說算不得大事
但是不妨來算一筆帳
一位遊客扔一個塑膠袋
如果接待十萬人
那是什麼樣一種景象呢?
推己及人,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首先從我們自身開始糾正
不亂扔垃圾
注意舉止文明
我們每個人就是文明的傳播者。
我轉發!我承諾!
文明出行,不亂扔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