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專版:家鄉的艾青餃

2021-02-17 微言語文

家鄉的艾青餃

                        

隨父母外出旅遊,已到過不少地方,而每一處我印象最深的除了優美或奇特的景致外,就是各地的美食了。南京的鴨血粉絲入口細滑,廣東的腸粉Q彈可口,新疆的烤羊排肉爛味香,貴州的豆花魚麻辣鮮香…… 無論身在何地,我最記掛的卻是家鄉那飄著淡淡艾草香的艾青餃。

早春時節,當小草還窩在大地的懷抱中時,艾草就嶄露頭角,在一片枯草叢中,那一抹鮮綠,特別生機盎然。風雨滋潤下,到了清明前後,在潺潺的小溪邊,在野外的石頭縫裡,又或是在菜園的角落裡,它們早就已經長成一片,你輕易地就能找到它。這時,我便會與奶奶一起採摘艾青,輕輕摘下它的芽尖,手上便會留下一些艾草的香味。作為一個小吃貨,這淡淡的艾草香就勾起了我內心想吃艾青餃的欲望,心心念念等待了一年的艾青餃。

把採摘來的艾青放入水中煮至稍爛後,均勻地揉進麵團裡,麵團慢慢變成了青綠色。扯一團面,擀出一張皮子,準備包餃子。艾青餃可是很有「內涵」的一種美食哦!在我們南方,這個時節正好是春筍上市的季節,炒一份鹹菜春筍肉絲做餡,包進綠色的餃子裡,鼓鼓囊囊的艾青餃就完成了。當然如果你喜歡吃甜食,可以是豆沙餡的,黑芝麻的似乎也不賴。蒸熟了的艾青餃呈墨綠色,好吃又好看。

狠狠地一口咬下去,軟糯的餃子皮,鹹鮮的餡,夾雜著淡淡的清香,充斥著我的味蕾。艾青餃的做法大致相同,但每家每戶做出來的味道卻各不相同。奶奶的艾青餃依然是我熟悉的味道,與眾不同的味道。

每每聞到艾草香,我便會想起艾青餃。這小小的艾青餃雖然不是什麼山珍海味,卻體現了家鄉的傳統,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對家的依戀。無論以後你身在何方,都會想念奶奶或者媽媽親手做的艾青餃。這縈繞在心頭淡淡的艾草香,寄託的不就是淡淡的思鄉之情嗎?

 

相關焦點

  • 讓更多日本人了解中國:日本《東方新報》CRI日語專版上線啦!
    自2016年4月起,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日語部((簡稱「CRI日語部」)將與日本《東方新報》聯合打造日語專版「中華萬象」,首期專版在4月7日出版的
  • 我縣舉行白銀市慈善總會育才助學資助金、特困單親家庭救助金發放儀式
    2020年白銀市慈善總會育才助學資助金、特困單親家庭救助金靖遠發放儀式在靖遠一中舉行。希望受資助的同學和困難家庭要敢於正視眼前的困難,發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倍加珍惜求學的機會,努力使自己成為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才,以優異的成績和良好的素質,回報父母、老師和家鄉人民的關愛。
  • [2016.08.21]秋無痕一鍵優化Windows 10 (32位和64位)專版V201608
    更新記錄:刪除右鍵快捷操作組的便籤功能,最新 Win10rs1已經沒有便籤程序(若您使用的是RS1之前的版本,需要右鍵快捷操作組有便籤功能,請使用秋無痕一鍵優化Win10專版V201607)更新StartIsBack++ 為v1.3.3 Patched更新精選收藏夾其他細節修正
  • 唐山心靈家園公益組織與《聯合資訊》攜手推出免費全城活動專版
    唐山心靈家園公益組織與《聯合資訊》共同推出免費全城活動專版,將唐山近期要舉行的各類公益活動或商業活動免費給予刊登,讓唐山百姓每天有活動參與
  • 情系家鄉 飲水思源
    在我鎮新民村有這麼一位村民,致富不忘家鄉人。事業成功後不忘回報家鄉,出資為家鄉購買路燈,感動了家鄉人。近日,新民村11盞路燈全部點亮,每到傍晚一盞盞路燈照亮了村裡的主街,村民們晚飯後三三兩兩在路燈下散步,大家嘴裡不住的說著「有了新路燈真好啊!」這明亮的路燈正是新民村村民劉義孝的兒子劉傑捐獻給村裡的。
  • 明麗輝:家鄉的大河
    家鄉的大河明麗輝      我的家鄉有一條大運河,始建於1974年,歷時三年竣工。它的源頭引北部嫩江之水,流經訥河市興旺鄂溫克族鄉西興村西下窪。河水是供應大慶油田工業用水,這條河給家鄉人民帶來財富。利用有利的水資源,經過專家科學勘察論證,鄉政府號召農民開發水田,解決單一種植模式。
  • 紅旗飄飄的家鄉
    引起北安許多人熱情關注的《從延安到北安》的文章,曾發表在此報上,由此掀起了家鄉北安「不忘初心,紅旗飄飄」的熱潮。為了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學習時報》推出了歌詞徵文活動,期間,優秀的歌詞不斷在報紙上湧現。令人高興的是,《槍魂》與《匠勳》的作者劉長泰創作的歌詞《紅旗飄飄的家鄉》被選登,刊發在《學習時報》2020年10月30日第四版上,理論網和《學習時報》公眾號同時轉載。
  • 春暖花開的日子,日思夜想的家鄉!
    我離開了家鄉,進入了大城市,高樓大廈、車水馬龍……我小時候的夢想,是離開這片厭煩的黃土地、永遠望不到頭的山峰和嘮叨的父母,進入繁華的大城市,行走在熱鬧的大街,穿梭在精緻的店鋪,融入在歡愉的人群……可是,長大了,長大了的我才知道,故鄉泥土的氣息、故鄉大山的偉岸、故鄉父母的嘮叨,是多麼溫暖、多麼親切……一場疫情,讓在家的人、離家的人,都對家鄉、對親人
  • 劉大偉的家鄉情結(謝曉)
    劉大偉的家鄉情結     (謝曉):我,和劉大偉同志一樣,都是渭南市華州區司法局的幹部,所不同的是,他在局機關擔任辦公室主任,我在大明司法所擔任所長。但劉大偉身處前沿陣地衝鋒陷陣,又不忘牽掛家鄉的那種情懷,實實令人蕭然起敬。      那是二0二年二月七日,農曆正月十四,全國人民正在與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博弈的關健時刻,我鎮白泉村黨支部書記史進京、村委會主任張軍亞讓我幫忙給區司法局寫一份感謝信,感謝該局幹部劉大偉為支持家鄉防控抗疫工作捐款1000元的家鄉情懷。聽到此話,我打內心對劉大偉同志產生敬意。
  • 特輯 || 在北京,我給家鄉拜早年
    我是北京房山法院的王澤磊,我的家鄉在美麗宜居的古城河南禹州。今年的春節馬上就要到了,由於疫情原因,沒有回老家過年,所以想著通過「雲」平臺向家鄉的父老鄉親,送上新年的祝福,拜個早年!提起我的老家,我也有數不勝數的美食可以介紹,羊肉燴麵、胡辣湯、火燒夾涼粉、清炒燜子……早起胡辣湯、中午吃燴麵、晚上燜子炒菜配稀飯,足以讓我們度過美好的一日三餐。
  • 「炸年糕」,記憶中的家鄉味道
    那遙遠的小村莊,是我魂牽夢繞的家鄉,無論時過多久,那份深情的記憶時刻那樣清晰;無論行走多遠,只有家鄉是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記得小時候,最喜歡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才能穿上新衣服,才能吃上媽媽做的炸年糕。那是一種酥嫩香甜的味道,那是一種家鄉特有的味道,那是一種飽含媽媽濃濃愛意的味道,那是一種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味道。
  • 【鄉情】我的家鄉美女叫「毛嬙」
    我家鄉的劉猴鎮地處荊山餘脈,在南漳、宜城、荊門三地交界之間,過去就有「一腳踏三縣,三縣看不見」之說。那裡山青、水秀、人美,小姑娘個個都長得水靈靈的,成年姑娘大都在165公分左右,天生麗質,嫻淑聰慧,人見人愛,正如宋玉在回答楚王時所描述的一樣。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從省市下派到我家鄉的6位大學生,有四位被「毛嬙」所吸引,情定劉猴,一年之後下派結束,帶著美人歸。
  • 離家,請帶上家鄉的味道
    每次從家鄉回到城市箱子都是塞得滿滿的除了罈子菜、土雞蛋還有滿滿的臘魚臘肉這是家鄉的味道
  • ASP提權專版代碼之一
    <%@ LANGUAGE = VBScript.Encode %><%UserPass="sb" '密碼mNametitle="提權專版" '名字Copyright="提權專版" '版權pic="http://p13.freep.cn/p.aspx?
  • 家鄉年味:血腸
    春節將至,這年味也是越來越濃了,年味是舌尖上無法忘懷的家鄉味,更是承載著無限鄉愁的美食,有街頭巷尾叫賣的餈粑,還有小攤上冒著熱氣的一碗米粉,這些美食或許並不起眼,但足以打動你的味蕾,喚起你內心深處的家鄉記憶。
  • 家鄉的年味,城步人感受到了嗎?
    記憶中家鄉的年味淡薄、簡樸,有給人以日子艱難、度日如年的直感。不過不管年代和習俗如何衍變,年、依舊是父老鄉親最眷戀的味道。我的家鄉不算很偏僻,但出行十分不便,所處如同一座孤島,雖然村前村後可望見公路,但看見路行得哭。
  • 松陽味道 |松陽香腸,家鄉好滋味
    清蒸的家鄉香腸配上一碗白米飯,就是回家過年的滋味。陽光透過窗子照在碗上,屋子裡滿是幸福的味道。腊味飄香時,沒有腊味的年味,是有缺憾的。人總說,月是故鄉明,腊味也一樣。人總會覺得,家鄉的腊味讓人念念不忘。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珍視的傳統和「秘方」,家鄉的腊味、家裡的腊味,對每個人來說肯定是最特殊的。
  • [原創]家鄉藍藍的天,白白的雲
    直到前幾日的某一天下午,我偶爾望了一望窗外,忽然,天空中的景觀讓我尖叫起來:家鄉藍藍的天,白白的雲,如此清亮、透徹,絕對不比拉薩遜色哎!興奮的我急忙爬出窗外,有手機拍下了令我驚喜的一幕——當我站在我的校園拍攝時,已經是下午五點了。天,依舊很藍,雲,依舊很白。雖有些低落,但依舊保持著它的本色。
  • 家鄉的味道是永遠剪不斷的思念
    回家的歸途或許路遠迢迢,或許咫尺所在,對於不能歸家團圓的遊子來說,從小吃的家鄉米,香糯柔軟最有家的香味。家鄉的味道總能讓潛藏的思念再次復燃,讓人一重逢就熱淚盈眶。「媽,我想家了」最觸動人心的話,說給最親的人。小時候在起居飲食上無微不至的照顧變成了電話中的叮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