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這種餐廚垃圾,就是浪費剩下的,要吃完了,哪會每天產生那麼多廚餘垃圾?
我是新青年裴元,是上海一名餐廚垃圾收運員。
我負責的點位大的比較多,有的商場餐館統一在一起,有好幾百家。有的餐廚垃圾有三四十桶,小一點的地方也有十桶、八桶。
車廂快滿了,就要送到集中處理點倒掉,然後再回來接著幹。一天下來,衣服真的從上溼到下,每天脫下來都有能擰出水的感覺。
因為我們幹活的時候就在太陽底下,沒有遮陽的。餐廚垃圾的分量又重,不像幹垃圾還會輕一點,剩菜剩飯都比較重,拉起來比較吃力。
老早其實也沒那麼多垃圾扔出來。以前,正常一天一輛車能有拉八九噸,現在基本上每輛車最起碼有15噸左右。
每天出車收垃圾,能看到桶裡面有很多剩菜剩飯,有的感覺很新鮮,就是基本上沒動,整雞、整鴨都能看得到。還有一些水果蔬菜,都是吃了一半,另一半就直接扔掉了,在垃圾桶裡面都能發現。
大的飯店浪費得會多一點,但有的小麵館每天也倒出來那些麵條,桶裡全是麵條,都是那種沒吃完的,看著真的很浪費。
現在,餐廚垃圾不讓暴露,為了不影響周邊的行人。因為夏天,垃圾的氣味也蠻大的。我們都是在附近的一個點位,提前加一個微信群,提前發出來,讓他們到點位那裡去。比如,我們的車還有兩分鐘到,就讓他們提前拉過來。
餐廚垃圾好多混在一起,時間長了就會發酵,氣味比較大。放在那裡,人家過路的也會覺得臭,走在邊上都會把鼻子捂起來。
你也不能杜絕它這個味道,但是人家嫌棄了,心裡總歸不開心。我們就自己開玩笑,因為你幹這行確實有味道。只能自己調解:你們聞到臭,我們聞不到,習慣了,就是這樣。
家人剛開始也不理解:「你年紀輕輕的幹啥不好,幹嘛幹這個垃圾收運,又臭又髒。」我自己想的是,這個工作你只要幹了,就儘量先把它幹好。
我家在江蘇宿遷市泗洪縣,洪澤湖邊上的一個小鄉村。因為糧食都是自家種的,菜都是自己從菜園裡採摘的,都不會去浪費,因為都知道種地的辛苦。
每個人飯量不一樣,最好聽從飯館的推薦。因為你點菜,他們都知道自己店裡的飯量有多少。比如三個人、兩個人,就推薦你們點幾個,根據人數來,感覺這些菜夠吃就可以了。
如果感覺不夠,後面你再慢慢地添,不要一次性點了一桌,最後吃不完又不打包,浪費就比較厲害。
我們都學過一首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作為一名餐廚垃圾收運員,我希望大家舌尖上的浪費能夠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