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和而不同:從溫哥華看文化全球化

2021-02-19 溫哥華頭條


[溫哥華頭條 溫哥華樂活網lahoo.ca編輯]

文化全球化的精髓就在於「和而不同」,表面意思十分淺白,但是要融會貫通,卻需要大學問

【《高度》(Rise Weekly)周刊 蕭元愷撰寫】最近筆者讀到一本美國學者羅伯森(Roland Robeertson)有關文化全球化(cultural globalization)的專著,甚有啟發。尤其是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發生恐怖主義襲擊的背景下,還有曾在法國發生的《查理周刊》恐襲事件,感到民族文化、意識形態和宗教所造成的隔閡,已經使人類面臨到急需從文化層面深刻反省的地步。

實際上全球化已然談了很多年了,應該屬於人們使用頻率很高的概念之一,但多是從經濟、貿易和金融的角度來談。世界經濟已經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牽一髮而動全身。當年資本大鱷索羅斯炒作泰銖,造成亞洲金融危機,從而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最後引發全球金融界的大地震,就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反例。

全球化可以說是一個不可改變的過程,特別是20世紀60—70年代出現新一輪高科技革命,開始形塑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結構,遂使全球化不可逆轉。但為什麼全球化成為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時,還會出現與全球化合作主旨背道而馳的民族衝突和恐怖襲擊,而且愈演愈烈?值得注意的是,參與ISIS組織的很多成員,其實都具有西方國家身份,他們都從諸多方面享受著經濟全球化之惠,卻不斷滋生和繁衍著反人類的仇恨。這些現象決不能僅僅靠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就能予以解釋,只有當經濟全球化進入到文化全球化的層面,才真正有助於理解上述種種國際社會現象。

就一般意義來講,文化全球化是指民族文化通過交流、融合、互滲和互補,不斷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斷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國界並在人類的評判和取捨中獲得文化認同,不斷將本民族文化區域的資源轉變為人類共享共有的資源。

我們居住、生活和工作在大溫地區,這裡的人文環境本身就是文化全球化的一個有利佐證。各個族裔的文化一方面在此傳承,另一方面又得以融合,而且融合的過程是平和的,心悅誠服的。因為多元文化作為加拿大國策,恰恰充分體現了文化全球化的本質,所以我們在這裡談文化全球化是有資格的,可以現身說法。

當然在文化全球化的過程中,由於歷史、地緣和社會經濟等原因,有時會更突出某族裔文化的強勢。但這種強勢已經不同於殖民時代那種文化侵略,更多的是一種交往中的比例問題,無所謂孰優孰劣。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著眼於文化全球化的正面意義,通過文化全球化傳遞普世價值的正能量,有助於從根子上消弭意識形態上的對立,有助於減少因這些對立所帶來的社會偏激行為。


目前也有一種輿論,將文化全球化視為一種「陷阱」,如果不是為專制統治尋找藉口的話,所謂「陷阱說」就是出於無知或偏見。其實文化全球化非但不會湮沒掉民族文化,反而為民族文化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施展舞臺。愈是地方的才愈是世界的,這句話也只有通過文化全球化才能得以真正實現,否則就是一句自娛自樂的空話。


在文化全球化的進程之中,所有族裔文化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這是理解與合作的前提。正是在這種文化上的交往與交合之中,往往會潛移默化地發揮神奇效力,勝過經濟、貿易與軍事的力量,真正達到化幹戈為玉帛的目的。談笑風生羽扇綸巾,往往就能握手言和。

只有那種極端民族主義,以狹隘的心態把本民族文化誇大到極致,煽動仇外情緒,就像「穆斯林國」那樣,一味排斥外來文化的影響,其結果必然導致歷史的倒退。

而對於恐襲,我們需要加強反恐手段,甚至從立法上強化反恐舉措,這是毋庸置疑的。同時我們也切忌重蹈以暴易暴的老路,最終會惡性循環。正是在這樣一種時空中,文化全球化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路,提供了一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可能模式。

全球化影響著世界的歷史進程,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與交合是必然的。只有以開放的精神和態勢,整合異質文化,借鑑外來文化,才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文化全球化的精髓就在於「和而不同」,表面意思十分淺白,但是要融會貫通,卻需要大學問。


文/蕭元愷 出自溫哥華頭條(ID:lahoobignews)


《高度》(Rise Weekly)授權轉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

相關焦點

  • 今日打卡|43-材料題:經濟全球化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對於「全球化」的起源問題學術界一直沒有達成共識,大多數學者認為全球化起源於16世紀。也有人認為全球化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此時第一次出現了以「布雷頓森林體系」為支柱的、真正具有實際影響力的三大國際經濟組織,這標誌著世界範圍內的經濟活動已經納入到全球管轄的範疇,從此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也應運而生。1760—1870年是資本主義工業化和世界市場的形成階段。
  • 10月26日《楊瀾訪談錄》專訪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和而不同的共存之道
    在中美紀念建交35周年之際,卡特總統再度訪問中國,《楊瀾訪談錄》在北京對卡特總統進行了專訪,請這位中美關係的奠基人分享他對新型大國關係和全球治理的所思所想。中美:和而不同的共存之道作為中美關係正常化的最主要決策者,卡特總統高度評價了過去35年間中美關係的良好發展。
  • 弗裡德曼全球化體系是什麼意思?構建全球化體系的三大平衡是什麼
    今天,全球化取代了冷戰,這是一個同冷戰體系相類似但又具有自身獨特性的國際體系。首先,全球化體系與冷戰體系不同,它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充滿生機的:全球化導致出現一個不可抗拒的市場一體化趨勢,使單一民族國家看到了以前聞所未聞的新技術。
  • 維克森林大學開展一系列論壇以重新審視社會與社區價值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最近召集了各界有思想的領袖們來探討在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多樣化、兩極化、全球化和虛擬的社會中如何生活的問題。「重新審視社會與社區價值論壇」(10月19-21日)討論了關於言論自由和安全空間,「年輕無證移民暫緩遣返」移民政策,自由新聞與假新聞,體育、種族與政治等問題。會議參與者們也探索了「社區大學」—也就是大學與他們周邊社區之間的關係。
  • 遊戲產業年會論道遊戲出海:「全球化」應回歸「區域化」
    」,其實「全球化產品、區域化運營」才是遊戲出海的正確路徑。而遊族網絡不僅收購了歐洲知名遊戲商Bigpoint,整合其研發實力和發行能力,還深耕全球化戰略下的區域化運營,以更加本地化的方式贏得了《女神聯盟》系列、《少年三國志》、《狂暴之翼》等多款產品的海外成功。
  • 跨界經緯:學術丨毛思慧:「全球化-本土化」時代後殖民主義文學文化研究的新發展:兼論茲奧丁·薩達爾對「大美國主義」和好來塢的批判
    丁仁方,「全球化與新地方主義」,《國政評論》,2002,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何 新 ,1996 《中華復興與世界未來》(上下),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侯 軍,  「世紀展望:多元文化中的中華文化--金耀基教授訪談錄(下)」, 《明報月刊》,1998 年1月號,香港,第25-35頁。李道新, 2002 《影視批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
  • 遊戲中的連續:中國網路遊戲產業發展中的全球化、區域化和國家角色(節選)
    文章探討全球化的一個關鍵問題——民族國家不是被動的,它會對變化的文化秩序做出反應,積極地制定策略。通過中國網路遊戲產業的獨特發展,文章闡述了全球化現象是全球、區域、國家和本土政治經濟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在這篇文章中,中國的東亞鄰國韓國的成功,已經成為中國為國內市場開發網路遊戲的榜樣,並延伸到更廣闊的世界市場發展中。文章試圖通過新技術民族主義的概念來理解這一現象。
  • 溫哥華最美的聖誕燈飾,一定要去看!
    聖誕之巔Peak of Christmas松雞山頂化峰為一個冬季仙境,溜冰場,雪鞋徒步,聖誕老人以及聖誕電影。 溫哥華Menorah燈飾Vancouver Menorah Lighting 用加拿大最高的Menorah燈光慶祝Chanukah。
  • 2017溫哥華美食獨家探秘總攻略
    Credit:Thierry via Flickr溫哥華(Vancouver)是加拿大最大最重要的海港城市,緊鄰太平洋而獲得的全世界最新鮮豐富的海產以及博採眾家之長的多元美食文化交織在一起,孕育出了許多不得不提的美味
  • 天氣|溫哥華接下來一周都下雨?過不完的下雨天,看不夠的溫哥華!知叔送你下雨天「暖心小貼士」!
    誰知,溫哥華變天比變臉還快。根據加拿大環境部發布的天氣預報,溫哥華直到本周末都是雨天。溫哥華天氣:雨雨雨很多人都不喜歡溫哥華的雨,不過這麼多年過來,大部分人對溫哥華的雨由恨轉愛,天空如果每天都放晴倒還有些不習慣了
  • 首屆公共關係與全球化傳播高峰論壇暨2017金旗獎頒獎盛典圓滿落幕!
    來自政府、企業、學術界,來自中國香港、臺灣地區與歐美國家的公共關係專家及300名公共關係行業精英人士相聚一堂,共同發現在全球化浪潮中公共關係如何幫助國家、企業、品牌建立影響力,用公共關係影響力價值推動商業繁榮和社會進步。2017金旗獎榜單也隆重揭曉。
  • 曉松奇談加拿大:多倫多鬧,溫哥華美,蒙特婁...
    前一陣子國內知名才子兼音樂人兼阿里音樂CEO的高曉松在視頻網站上備受歡迎的脫口秀節目《曉松奇談》出了一系列關於加拿大話題的節目,四期分別講述了溫哥華、原住民、蒙特婁和多倫多的文化歷史和所見所聞。其中關於原住民的一期還一度因引發爭議而被禁播,不過最終還是順利播出。
  • 環球公園|溫暖的海洋之心——溫哥華斯坦利公園
    斯坦利公園總面積約為6070畝,幾乎佔據了整個溫哥華市北端。斯坦利公園北臨巴拉德灣,西臨英國灣,是北美地區最大的市內公園。斯坦利公園人工景物極少,以紅杉等針葉樹木為主的原始森林是公園最知名的美景。圍繞著公園的海傍小徑吸引了無數的騎單車、跑步人士、滾軸溜冰及行人。公園內有海灘、湖泊、遊樂園及野餐地點。
  • 從溫哥華到西雅圖
    溫哥華港灣(BCbay.com)專欄作者甘茂華:加拿大的溫哥華與美國的西雅圖是鄰居,有許多人家住溫哥華,卻在西雅圖上班,進進出出的,像走親戚一樣,頻繁而又平常。毎逢周末,許多溫哥華人駕車去西雅圖遊玩或購物,如同去公園休閒,十分方便。我們早就在美國駐溫市領事館辦了十年籤證,因此選擇在五月的一個星期天,駕車去逛西雅圖。  車行高速路上,路邊的植被茂盛豐厚,如穿過原始森林,我們就像坐著小船在峽谷中漂過。山地,平原,山地,平原,仿佛波濤起伏,移步換景,令人心曠神怡。遠遠地,看見和平門了。
  • 上海Costco實拍搶先看!紅酒,現做牛排,為什麼溫哥華都!沒!有!
    Costco中國大陸首店地址位於閔行區聯友路朱建路口235號,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為了省去上下樓尋找商品的時間,而採用美國開市客標準規格的一層樓面。就是記得要開大車去買熊啊!否則可能你都塞不進後備箱!而且,Costco 上海還有各種紅酒!
  • 講座預告—英語的未來與未來的英語:全球化時代的語言競爭
    主講人:寧夏大學 王輝講座一:英語的未來與未來的英語:全球化時代的語言競爭時間:2015年5月21日13:30地點: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南山校區南山報告廳講座二: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基本理論與方法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的地位已牢固確立,但與此同時,民族語言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標準英語也受到其他英語變體的挑戰。英語未來的前景如何?未來的英語如何變化?我們是否應該學好英語?本講座將分析全球化時代語言競爭格局中英語的前途命運並嘗試回答上述問題。本講座將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外語的信心。
  • [身邊的傳奇]溫哥華一號公館:全球地標建築新霸主
    >
  • 「讀懂中國」精彩觀點集錦 | 經濟紅利會帶來文化紅利
    他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廣泛地與中國連接,這些合作可以加速釋放各國的經濟紅利,還可以推動國際文化傳播和合作。馬凱碩以古絲綢之路所帶來的文化繁榮為例,說明經濟紅利與文化紅利是共存的。 在談到世界對於「一帶一路」的看法時,馬凱碩表示,「一帶一路」發展的過程中,第三世界的媒體總是提到「一帶一路」的正面故事,而部分西方國家的報導往往是負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