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經緯:學術丨毛思慧:「全球化-本土化」時代後殖民主義文學文化研究的新發展:兼論茲奧丁·薩達爾對「大美國主義」和好來塢的批判

2021-02-26 跨界經緯

參考書目

Achebe, Chinua, 1988, Hopes and Impediments: Selected Essays, Doubleday, New York.

Ashcroft, Bill, Gareth Griffiths, & Helen Tiffin, 1989, The Empire Writes Back: Theory and Practice in Post-Colonial Literature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Bhabha, Homi K., 1994, The Location of Culture, Routledge, London & New York.

Denzin, Norman K., 1991, Images of Postmodern Society, SAGE Publications, London,

Fanon, Frantz,  1991, Black Skin, White Masks, New York: Grove Weidenfeld.

Flournoy, D. M. and Robert K. Stewart, 1997, CNN Making News in the Global Market, John Libbey Media, Luton.

Foucault, Michel, 1980, Power/ 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s and Other Writings 1972-1977, ed. Colin Gorden, Harvester Press, Brighten, Sussex.

Hall, Stuart, 1987, 『Minimal Selves』, in Identity: The Real Me, ICA Documents 6,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 London, pp. 44-46.

Memmi, Albert, 1969, The Colonizer and the Colonized, Beacon Press, Boston.

Said, Edward W., 1995, Orientalism, with a new afterword, Penguin Books, London.

Said, Edward W., 1994,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Vintage, London.

Sardar, Ziauddin, 「A Nation that believes it speaks for the world (America’s simplistic ideology threatens all nations)」, New Statesman, January 22, 2001.

Sardar Ziauddin, 1998, Postmodernism and the Other: The New Imperialism of Western Culture, Pluto Press, London & Chicago.

Sardar, Ziauddin and Merryl Wyn Davies, 2003, Why Do People Hate America? Icon Books Ltd.

Sardar, Ziauddin and Merryl Wyn Davies, 2004, American Dream Global Nightmare, Icon Books Ltd.

Sardar, Ziauddin and Merryl Wyn Davies, 2004, American Terminator: Myths, Movies, and Global Power, Disinformation Co.

Shohat, Ella & Robert Stam, 1994, Unthinking Eurocentrism, Routledge, London & New York.

Spivak, Gayatri C., 1993, Outside in the Teaching Machine, Routledge, New York.

Young, Robert, 1990, White Mythologies: Writing History and the West, Routkedge, London & New York.

丁仁方,「全球化與新地方主義」,《國政評論》,2002,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何 新 ,1996 《中華復興與世界未來》(上下),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

侯 軍,  「世紀展望:多元文化中的中華文化--金耀基教授訪談錄(下)」, 《明報月刊》,1998 年1月號,香港,第25-35頁。

李道新, 2002 《影視批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

梁漱溟, 1987 《中國文化要義》,學林出版社,上海。

劉宓慶, 1995 《當代翻譯理論》,第二版,書林出版有限公司,臺北。

羅馬俱樂部,1992 《共建新世紀》,博益出版集團,香港。

錢中文, 2001 「全球化語境與文學理論」,《多元語境中的精神圖景》,寧亦文 編,人民 文學出版社,北京, 第1 – 23頁。

石海軍, 「從民族主義到後殖民主義」,《文藝研究》,2004年第3期,第44-50頁。

史 軍 , 「再談讀一點歷史」,《紅旗》1972第5期。

孫隆基, 1995 《未斷奶的民族》,巨流圖書公司,臺北。

宋 強等, 1996 《中國還是能說不》,第三版,明報出版有限公司,香港。

陶東風,「當代莊學與文化研究的『後現代』誤區」, 《學術研究》 1994 年第二期,廣州。

王  寧 , 「全球化時代的文學及影視傳沒媒的功能」,《全球化與文化: 西方與東 方》, 王 寧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年, 第122 – 142頁。

席柏爾 (John Silber), 「希望與絕望:一個視點的問題」,在「公元 二千 年研討會」 上的演講,張蓉譯,《明報月刊》1998年1月號,第22-14頁。

樂黛雲 ,「文化差異與文化誤讀」, 《獨角獸與龍 – 在尋找中西文化 普遍性 中的誤讀》,樂黛雲、勒·比雄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 1995,第108-112頁。

張富貴 ,2004「全球化時代與現代公民意識的確立」,《粵海風》,2004年第4期,第27-29頁。

張立文 ,1996 《和合學概論》,中國科學出版社。

張學昕, 2001 「『全球化』我們的文化選擇」,《文藝報》2001年9月10日。

 

相關焦點

  • 美國使館在伊朗:電影《逃離德黑蘭》
    美國派出了中情局人質救援專家託尼·門德茲負責此次營救活動。門德茲計劃運用一部電影作為掩護, 將自己以及六名外交人員偽裝成來德黑蘭取景的電影製作團隊, 完成工作後乘飛機離開。他們用來偽裝的電影名字正是該片的名字。
  • 理論 小知識:亞歷山大的新功能主義介紹
  • 遊戲中的連續:中國網路遊戲產業發展中的全球化、區域化和國家角色(節選)
    文章探討全球化的一個關鍵問題——民族國家不是被動的,它會對變化的文化秩序做出反應,積極地制定策略。通過中國網路遊戲產業的獨特發展,文章闡述了全球化現象是全球、區域、國家和本土政治經濟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在這篇文章中,中國的東亞鄰國韓國的成功,已經成為中國為國內市場開發網路遊戲的榜樣,並延伸到更廣闊的世界市場發展中。文章試圖通過新技術民族主義的概念來理解這一現象。
  • 【天外50年】學術校慶:第二屆兩岸西方翻譯理論再思 批判暨「翻譯中國」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10月11日-12日,由天津外國語大學、臺灣國立政治大學、澳大利亞《翻譯中國》雜誌社主辦,外國語言文學文化研究中心、高級翻譯學院承辦,南京大學、光明日報社、科學出版社協辦的第二屆兩岸西方翻譯理論再思/批判暨「翻譯中國」學術研討會在科研樓報告廳召開
  • 美國研究 | 孫璐:美利堅民族性建構與後冷戰時代美國國家身份危機
    作為現代民族國家中「最典型的想像的共同體」,美國的國家身份和民族認同是在不斷建構「他者」、不斷反思進而重塑「自我」的動態過程中確立的。冷戰結束後,美國因失去意識形態層面的「他者」而陷入「自我」困頓,又因傳統價值觀的衰落和多元文化主義的興起而引燃了「文化戰爭」,使美國個體與整個美利堅民族遭遇了身份危機。探究後冷戰時代美國國家身份危機及其引發的學界論戰,可以看出美國重構民族性的緊迫性與種種努力
  • 閱讀|人類紀:文化的危機、自然的危機?
    根據一些評論,人類紀由地球上一出現有農業就開始;有些反對說應該是殖民時期開始;另外有一些,而我也屬於其中的一員, 相信人類紀是由工業革命開始,然後經由武力殖民而外輸到全球。而在 20世紀前半頁發生的「大加速」[great acceleration] 加劇了人類紀的發展,最後導致了我們今天這個局面。尷尬的自然如果要走出人類紀,我們是否需要一種自然的政治來保護自然,大力推廣生態學?但
  • [審視]和而不同:從溫哥華看文化全球化
    【《高度》(Rise Weekly)周刊 蕭元愷撰寫】最近筆者讀到一本美國學者羅伯森(Roland Robeertson)有關文化全球化(cultural globalization)的專著,甚有啟發。
  • 跨界經緯:學術丨胡易容:論圖像的符號性 ——駁米切爾圖像轉向論的「後符號學」命題
    [3]新浪科技《Facebook 圖片數達 1400  億張  今年將增 700  億張》,新浪網·科技時代· 網際網路· Facebook  F8  大會專題,ht- tp / / / tech. sina. com. cn / i /2011-09-20 /02246083977. shtml,2011. 09. 20. 02 24 。
  • 【新聞速遞】我縣舉行《經緯之光——安平現代絲網百年發展紀略》報告文學新書發布會
    10月20日下午,《經緯之光——安平現代絲網百年發展紀略》報告文學新書發布會在我縣縣委二樓會議室舉行,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葛茂松出席活動並講話。,按照縣委、縣政府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加強對安平本地文化的挖掘、研究、整理,要通過形式多樣的文學作品將我縣獨有的紅色文化、孝德文化、絲網文化和歷史文化內涵展示出來。
  • 博聞強識 | 王朝慶: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的「不必要論」駁議
    三、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具有一般性意義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必要論」看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既沒有普遍意義,也不可能在中國的實踐發展中再次實現「中國化」,由此,這便在共時性和歷時性兩個維度同時否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第一,在共時性方面,這種觀點嚴重遮蔽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所內嵌的國際基因。
  • 講座預告—英語的未來與未來的英語:全球化時代的語言競爭
    主講人:寧夏大學 王輝講座一:英語的未來與未來的英語:全球化時代的語言競爭時間:2015年5月21日13:30地點: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南山校區南山報告廳講座二: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基本理論與方法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的地位已牢固確立,但與此同時,民族語言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標準英語也受到其他英語變體的挑戰。英語未來的前景如何?未來的英語如何變化?我們是否應該學好英語?本講座將分析全球化時代語言競爭格局中英語的前途命運並嘗試回答上述問題。本講座將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外語的信心。
  • 「紀念新詩誕生百年:新詩形式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謝冕、孫紹振、洪子誠、吳思敬、楊匡漢、葉櫓、陳仲義、陳曉明、簡政珍、王光明、沈奇、翁文嫻、鄭慧如、朱西、李翠瑛、孫曉婭、劉福春、王澤龍、王家新、張桃洲、敬文東、張潔宇、姜濤等40餘位來自中國、義大利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的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
  • 弗裡德曼全球化體系是什麼意思?構建全球化體系的三大平衡是什麼
    今天,全球化取代了冷戰,這是一個同冷戰體系相類似但又具有自身獨特性的國際體系。首先,全球化體系與冷戰體系不同,它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充滿生機的:全球化導致出現一個不可抗拒的市場一體化趨勢,使單一民族國家看到了以前聞所未聞的新技術。
  • 以夢為馬,詩酒趁年華:用文化創業洞見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丨NETVAN公益論壇
    歷史造就了她獨特的文化性格,融外來與本土文化於一體,既不失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徵,又兼帶外來的文化內涵。
  • 參觀交流 美國揚斯敦州立大學第一副校長兼教務長、學術發展主管Dr. Martin Abraham一行參觀南京3D列印研究院
    2015年10月30日下午,美國揚斯敦州立大學第一副校長兼教務長、學術發展主管Dr.
  • 新聞丨跨學科、跨地域、跨時差:第三屆新媒體與社會變革國際學術會議「雲端」召開
    第三屆新媒體與社會變革國際學術會議由華中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新聞與傳播教育專業委員會和華中師範大學大數據傳播與應急管理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會議邀請了來自美國、英國、瑞典、澳大利亞以及中國的香港浸會大學、臺灣淡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京大學、上海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的專家學者,在「新媒體與風險防範」「新媒體與多元對話」「新媒體與社會治理」「新媒體與傳播倫理」「新媒體與公共衛生」「新媒體與可持續性發展」等多個領域開展專題研討。
  • 陳振明 張敏 | 國內政策工具研究新進展:1998—2016
    本研究採用文獻計量和內容分析的方法, 通過對已有期刊文獻、專著和教材進行分析, 簡要評述國內政策工具研究的新進展。文獻計量方法將通過對論文發表時間、期刊來源分布以及關鍵詞的分析, 著力說明該領域研究特徵。內容分析方法則通過梳理政策工具本土化理論研究的核心內容和應用領域, 進一步研判未來的研究趨勢。
  • 【商務法律口譯專欄】法律翻譯中的跨界學習
    今年新冠疫情肆虐,國際局勢波譎雲詭。「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近年來,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5G、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方興未艾。科學數據作為創新基石,已成為國家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性資源。科學第四範式(Fourth Paradigm)為全球科技新格局帶來了新思路。
  • 在美國的「新封建主義」?論保守主義與歐洲封建主義的關係
    mobileUi=0&journalCode=cirs20在美國的「新封建主義」?論保守主義與歐洲封建主義的關係(『Neo-Feudalism』 in America? Conservatism in Relation to European Feudalism)概要:這篇論文重新審視了美國保守主義與歐洲封建主義及中世紀主義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