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沒有發現,周圍「咳咳咳」的人多起來了:
有的嗓子幹癢不舒服,總想咳兩聲,好像扣扣上線一樣;
有的總覺得嗓子有痰;
有的一要睡覺了,就會想咳;
有的一咳起來,就沒完,眼淚都能咳出來.
秋天,防秋燥是關鍵。因為,燥是秋天的主旋律。
清代醫學著作《醫學傳燈》記載道:
「一交秋分,燥金司令,所起之風,全是一團燥烈之氣,幹而不潤。」
燥邪,就像抽溼機一樣,抽去人身體各個角落的水分,讓人處在「幹、幹、幹」的模式,鼻子乾乾、喉嚨乾乾、嘴皮乾乾、眼睛乾乾、便便乾乾等等。
另外,別以為只有春暖花開之時人容易過敏,其實秋天也不例外。此時落葉紛飛,桂香滿城,加上蟎蟲、雜草等等,都會造成咳咳咳不停。
那麼該如何對付咳嗽,讓這個秋天好過些呢?我們需要辨證對待。
熱咳的關鍵詞是「熱」,因此要讓「潤」出馬。
當出現以上表現時,可以喝點川貝燉雪梨,有助於疏散風熱。
如果嫌麻煩,【妙膳堂秋梨膏】衝水喝,效果非常贊,有的小夥伴,喝一兩次,嗓子幹癢就好很多,對咳嗽緩解很多。
▲妙膳堂秋梨膏,戳圖👆下單
同時,日常飲食方面,需要多吃點玉竹、銀耳、百合、蓮藕等滋潤性的食物,有助於給身體補充足夠的水分。
無論是寒咳還是熱咳,當外邪退卻,咳嗽漸好時,不要忘了搞好身體的基礎建設:養好脾師傅。
《黃帝內經》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正氣充足時,啥邪也不敢來犯,而正氣不足時,什麼寒邪、溼邪、燥邪等妖魔鬼怪就會鑽身體的空子,趁虛而入,來作妖。
所以,為了防止各種外邪來犯,我們要抓緊時機,休養生息,增強身體正氣,提升身體免疫力。
平時養護,第一重要的,就是養好後天之本 ~ 脾師傅,多吃點山藥、小米、猴頭菇等。
食養方面,可以每天補充2~3粒被贊為「千古第一糕」的八珍糕丸,傳承400年,曾是宮廷皇子和皇親貴族們爭相食用的養生小食,健脾養胃的作用非同一般喔~
▲健脾養胃八珍糕丸,戳圖👆下單
還有一點很重要,平時要調整好自己的飲食作息習慣,不熬夜,少吃寒涼的食物。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身體的一些信號,比如咳咳咳,都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日積月累出現的。
平時注意順時養生,比如春夏之時,少吹空調,少吃冷飲,注意食養,該祛溼時祛溼,該補氣血時補氣血,平時早睡早起,堅持適量運動,防患於未然,就算是再「多事」之秋,身體這些麻煩也很少會找到你頭上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