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月22日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獲悉,2齡女童近日因將磁力珠當成「彩色糖果」吞下,遭遇生命危險。
2歲的淼淼活潑可愛,近兩天不知為何出現陣發性下腹隱痛,哭鬧不安,腹痛在進食後加重,伴有嘔吐。
看著日漸消瘦的小淼淼,父母憂心不已,急忙帶她去當地醫院檢查,拍腹部平片,竟發現淼淼腹腔內有異物,可疑位於小腸。這時,淼淼3歲的哥哥才說出真相。
原來,哥哥把磁力珠帶回家玩,淼淼看見了,因為好奇,吞下多顆磁力珠,之後就出現腹痛。隨著孩子腹痛加重,父母立即帶著她來到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兒科就診。據中山六院小兒外科王德娟主任介紹,經腹部平片、CT等相關檢查,確診為小腸異物,明確磁力珠位於空腸上段,兒科馬上聯繫消化內鏡科,擬經小腸鏡取出磁力珠。
經過術前準備,消化內鏡科郭勤副教授進行小腸鏡檢查,發現距淼淼屈氏韌帶約30cm處空腸梗阻,小腸鏡無法通過,遂聯繫小兒外科王德娟主任醫師考慮手術取異位。王德娟團隊在淼淼臍部打一個小洞放入腹腔鏡,探查發現磁力珠已經穿出空腸,並造成多處腸管、腸繫膜穿孔,立即改行開放手術剖腹探查。
在手術過程中,醫生們需要在克服胃腸蠕動的推力和異物重力的同時,更要注意磁力珠帶來的磁力,整個過程操作起來相當困難,術中取出八顆磁力珠,有一段腸繫膜被覆膿苔、化膿感染,經過清創、修補腸管以及腸繫膜等操作,終於順利完成手術。
磁力珠相關醫療事件已經不是一個偶然發生的小概率事件了,小孩子自制力差,又缺乏辨別力,加上好奇,很容易誤吞這種磁力珠,殊不知這種小小磁力珠卻有著大大的破壞力。磁力珠和一般的消化道異物不一樣,因其有較強的吸附力,很難自行排出,往往需要外科手術介入。醫生提醒,別小看磁力珠,在吸附過程中可以將腸壁夾在中間,使多段腸管蠕動受限,導致腸梗阻,由於吸附緊密,時間稍長還可以造成腸穿孔、腸壞死、甚至危及生命。
醫生表示,這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她呼籲杜絕生產這種玩具磁力珠。益智玩具千千萬,少它一個不算少,何況它是外科醫生眼中的「定時炸彈」,會造成許多家庭不必要的醫療負擔,也給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傷害。
作為父母,在挑選給孩子們玩的玩具時應該注意一下幾點,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傷害:
1.彈射類玩具謹慎選擇,比如子彈槍、水槍、飛鏢或者是彈弓之類的能夠彈射的玩具,因為這類玩具的殺傷力較大,隱藏著巨大的危險。
2.較為鋒利的玩具儘量不考慮,小朋友年紀小沒有什麼安全意識,所以太過於鋒利的玩具很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割傷或是刺傷小朋友。
3.金屬類的玩具儘量不要讓小孩子們接觸,有的金屬類玩具所含有的化學元素超標,長期使用容易對孩子的身體健康產生危害,而本文所涉及的就是金屬類玩具。
4.各類網紅產品,近幾年,市面上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網紅玩具,比如網紅氣球、水晶泥等,有些玩具在質量方面存在著不小的問題,因此各位家長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盲目跟風為孩子選擇玩具。
5.最後,在為孩子挑選玩具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自己上手使用,感受一下這個玩具是否會對自己的孩子帶來危險,並且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挑選有品牌的玩具廠商。
消化道異物是常見的兒童意外傷害事件,誤食異物的種類較多,以硬幣、紐扣、電池、螺絲、螺帽、玩具零件等多見,偶有誤食發卡、回形針、釘子等。王德娟提醒,做父母的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的孩子,儘可能避免接觸該類玩具,如若誤服,立馬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