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興農鎮某社區居民王某及其親屬9人在家中聚餐,其間共同食用了自製酸湯子(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
調查得知,該酸湯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凍一年,疑似該食材引發食物中毒。經當地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部門現場提取物檢測,未查出氰化物(劇毒類)、有機磷類(農藥類)、呋喃丹類(氨基甲酸酯類內吸性廣譜殺蟲劑)、安定類(催眠)、毒鼠強(鼠藥類)等有毒物質,排除人為投毒可能。經醫院化驗檢測,食物中黃麴黴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
10月19日,「酸湯子」中毒事件唯一倖存者,已於今天中午去世。
至此,黑龍江雞西「酸湯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5種容易產生米酵菌酸中毒的常見食物
1、臭碴子、酸湯子、吊漿粑、發酵工藝的湯圓等發酵面米食品風險性很大。
2、不新鮮的粿條、溼河粉、溼米粉、腸粉等,超過48小時就不要食用了。
3、長時間泡發的銀耳、黑木耳等,本身並不產生米酵菌酸毒素,但泡發環境很容易受到汙染,要現泡現吃,泡發超過24小時的儘量不要食用。
4、自製的酒類,自製的酒類,要遵循合格的生產工藝,避免雜菌汙染,出現酸味,大量泡沫後不要飲用。
5、潮溼環境下,受潮、發黴的米麵,極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無論加工成烙餅,麵條、湯圓等都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