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中午,黑龍江雞西「酸湯子」中毒事件最後一名傷者,經多日救治無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據了解,10月5日早上,該家庭成員親屬共12人參加了聚餐,家裡長輩9人全部食用了「酸湯子」,3個年輕人因不喜歡這種口味沒有食用。當天中午,9位食用了「酸湯子」的長輩陸續出現身體不適,並送往醫院治療搶救。
10月10日,經搶救無效造成7人陸續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數升至8人。19日,最後一名傷者離世。
據了解,「酸湯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成的一種粗麵條。經當地警方調查得知,該「酸湯子」食材為該家庭成員自製,且在冰箱中冷凍近一年時間,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為冰箱裡無處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陰涼處。
網絡配圖
根據黑龍江省衛健委食品處發布的消息,經檢測,在玉米面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在細菌性食物中毒當中,米酵菌酸毒素是致死率最高的細菌毒素之一。據了解,廣西也曾發生過類似中毒事件。
南寧市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科副主任技師施向東介紹,米酵菌酸耐熱性極強,一般烹調方法不能破壞其毒性。食用受米酵菌酸汙染的食物後,2~24小時即可引起急性中毒,人體多個重要器官都會被嚴重損害。這類中毒具有發病急、多臟器受損、病情複雜、進展快的特點,且目前尚無特效解毒藥,病死率高達30%~50%。
施向東表示,澱粉類發酵製品、變質的銀耳和木耳等食品,最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這些食品的製作需要經過長時間浸泡或發酵,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加工、儲存不當,就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
據悉,我國近幾年發生的這類食物中毒事件,大部分與「地方特色食品」有關,比如南方則是發酵面米食品,包括以酵米麵製作的餈粑和以糯米泡製後做成的吊漿粑等。
廣西此前曾發生過酵米麵中毒致死事件。廣西疾控部門一直很關注此類中毒事件,近些年已經開展了針對椰毒假單胞菌汙染食品的風險監測。「我們近幾年也對市面上銷售的米粉做過相應監測,前期監測結果良好。這可能與米粉的加工工藝不同有關。」
給我們一顆小星星⭐️
「星標」我們,你才能更好地接收每一條資訊、每一次福利和每一條路況~
老友粉們,趕緊設我們為星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