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湯子」中毒事件已致8人死亡!「酸湯子」究竟是什麼?為啥這麼毒?

2021-02-23 成都市新都區科學技術協會

近日,黑龍江發生一起食物中毒案

一家9人聚餐吃了「酸湯子」

結果全部食物中毒

已致8人死亡

「酸湯子」是啥?

它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

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

吃起來有酸香氣

「酸湯子」是東北貓冬的傳統食品

可與酸菜、粘豆包

並列為東北三大小吃

看著美味,為啥吃它會中毒呢?

據介紹

該「酸湯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凍一年

疑似該食材引發食物中毒

經醫院化驗檢測

食物中黃麴黴素嚴重超標

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

黃麴黴素是黃麴黴菌的代謝產物,滋生的溫度為28℃-38℃,喜潮溼,一般情況下肉眼看不見,但它是能導致肝癌和其他一些癌症的毒素。

1mg的黃麴黴素就可以導致癌症發生,20mg的黃麴黴素一次性攝入直接致成年人死亡,其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

280℃以上的高溫才能殺滅,卻極易隱藏在砧板、筷子、發黴食物中。我們日常中不注意,今天吃了0.1毫克,明天攝入0.2毫克,日積月累,就會導致胃癌、肝癌、腸癌等的發生。

更讓人無奈的是,這種劇毒致癌物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專家介紹,木耳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纖維素,本身是沒有毒素的,久泡後,可能會變質產生類似的生物毒素,或者滋生細菌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

如果吃到變苦的瓜子,一定要及時吐掉並且漱口,因為瓜子等堅果的苦味正是來自黴變過程中產生的黃麴黴毒素,經常攝入會增加肝癌風險。

有些商家為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癟花生甚至變質的芝麻、花生做芝麻醬、花生醬,其中變質的花生中含有黃麴黴毒素。而且這種加工後的產品,可比發黴花生難識別多了!

別以為做熟了就能放鬆警惕,變質的米飯也是最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的!

黃麴黴素藏在發黴的食物裡,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尤其是在高溫溼潤的環境下,一旦黴變也會陷入它的魔爪。

黃麴黴菌容易滋生在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裡,比如花生、玉米等。澱粉在高溫和潮溼的環境下會滋生導致肝癌的黃麴黴菌。

一些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在儲存過程中如果發黴,榨得的油中還可能帶入黃麴黴素。而一些小作坊壓榨機或家用榨油機工藝簡單,缺乏除去有害物質的工藝,不能對原材料進行精煉。

為減少接觸黃麴黴素,科科建議大家:

1.仔細檢查日常食用的全穀物和堅果中是否有黴變,並丟棄任何看起來發黴、變色或萎縮的東西。

2.儘量不要囤積食物,購買新鮮且未經長期運輸的穀物和堅果;如果發現包裝不清潔、已破損的不要買;購買堅果應儘量選擇小包裝。

3.儘量從正規渠道購買生產日期較近的食用油及米麵等農副產品。

4.勤洗手。除了食物,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有可能汙染有黃麴黴毒素,勤洗手是遠離毒素最基本的做法。

5.吃堅果儘量不要用嘴破殼。用手或工具剝,壞的不要吃,儘量減少黃麴黴的汙染。

6.木質砧板、筷子等清洗後放置於通風處,最好定期更換新用品。

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