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在網上看見食物中毒的新聞,例如前一段時間黑龍江省一家因為進食自製的食物而中毒不治身亡的新聞,又或者雲南前一段時間好多人食用蘑菇後出現幻像而上熱搜等等,不難發現食品安全很重要,病從口入,食物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吃的,如果吃得不對很可能會造成中毒,嚴重可威脅生命造成死亡。有一種毒素比黃曲毒黴素還厲害,中毒後死亡率高達40%,尚無特效藥。
這個毒素主要存在於發酵的食物中,或者一些麵食中,大概可以分成三類:1、穀類,例如一些小米,餈耙,玉米澱粉,各種高粱米麵等,2、薯類食物:馬鈴薯粉條,山芋澱粉,各種薯類的米粉等,3、變質的木耳,銀耳等等中,它就是米酵菌酸。看到它的名字相信大多數人都想到前一段時間很火的酸湯子中毒事件。當時很多人都以為中毒是因為食物存放過久,食物中的黃曲毒黴素過多造成的。黃曲毒黴素主要存在於一些黴變的食物中,日常見到的就是黴變花生,玉米,發苦的堅果,腐爛的水果等食物中。黃曲毒黴素屬於致癌的物質,如果長期少量食用容易誘發肝癌,而且它大量食用後會造成嚴重的肝損傷,誘發生命危險。
可米酵菌酸中毒,危害並不比黃麴黴毒素低,這種毒素致死率極高。由於沒有特效解毒藥,一旦中毒,死亡率在40%以上。中毒者可表現為腹部不適,噁心嘔吐,頭暈,乏力等,嚴重可出現意識昏迷,嘔血,休克,死亡等米酵菌酸耐熱性很強,在高溫下不易殺死,所以在日常食用食物前要注意避免中毒。
首先在購買食物時要注意購買新鮮的,沒有黴變受潮的,一次性不要買多,儘量不要存放時間過長。如果在食用中發現已經變質,黴變,發酸,長蟲等情況要扔掉,避免食用。尤其是一些米,面,粉,穀類食物,薯類食物,水果等易受潮,易腐爛。
其次在自製一些食物的時候,要保證原材料新鮮,衛生,如果是儲存時間過長的食物儘量避免食用。其次在烹飪過程中,要注意衛生,健康,食物要清洗,有些食物在烹飪前要先焯水,例如豆角,其中含有毒素,高溫煮熟後可消除毒素,所以在烹飪前可以先焯水,這樣子才能更加容易煮熟。烹飪過程中也要注意衛生,例如食品的衛生,烹飪環境衛生,餐具衛生等等,像有些人沒有定期更換菜板,上面殘餘的食物殘渣腐爛黴變,造成菜板上含有黃曲毒黴素,又或者有些餐具清潔和消毒不到位,上面可能有黃曲毒黴素,還可能有幽門螺旋桿菌。
最後,除了一些變質,過期,發黴,腐爛的食物不可進食外,一些野生的東西也要少吃,例如野生蘑菇,其中含有的毒素較多,食用後可能會威脅生命,還有一些野生動物,身上不僅可能存在毒素,可能還有很多病毒,食用後造成某些疾病的發生。我們要杜絕食用野生動物,注重食品安全和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