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黃麴黴毒素更厲害,中毒後病死率高達40%,尚無特效藥

2021-02-23 私家小御醫

經常會在網上看見食物中毒的新聞,例如前一段時間黑龍江省一家因為進食自製的食物而中毒不治身亡的新聞,又或者雲南前一段時間好多人食用蘑菇後出現幻像而上熱搜等等,不難發現食品安全很重要,病從口入,食物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吃的,如果吃得不對很可能會造成中毒,嚴重可威脅生命造成死亡。有一種毒素比黃曲毒黴素還厲害,中毒後死亡率高達40%,尚無特效藥。

這個毒素主要存在於發酵的食物中,或者一些麵食中,大概可以分成三類:1、穀類,例如一些小米,餈耙,玉米澱粉,各種高粱米麵等,2、薯類食物:馬鈴薯粉條,山芋澱粉,各種薯類的米粉等,3、變質的木耳,銀耳等等中,它就是米酵菌酸。看到它的名字相信大多數人都想到前一段時間很火的酸湯子中毒事件。當時很多人都以為中毒是因為食物存放過久,食物中的黃曲毒黴素過多造成的。黃曲毒黴素主要存在於一些黴變的食物中,日常見到的就是黴變花生,玉米,發苦的堅果,腐爛的水果等食物中。黃曲毒黴素屬於致癌的物質,如果長期少量食用容易誘發肝癌,而且它大量食用後會造成嚴重的肝損傷,誘發生命危險。

可米酵菌酸中毒,危害並不比黃麴黴毒素低,這種毒素致死率極高。由於沒有特效解毒藥,一旦中毒,死亡率在40%以上。中毒者可表現為腹部不適,噁心嘔吐,頭暈,乏力等,嚴重可出現意識昏迷,嘔血,休克,死亡等米酵菌酸耐熱性很強,在高溫下不易殺死,所以在日常食用食物前要注意避免中毒。

首先在購買食物時要注意購買新鮮的,沒有黴變受潮的,一次性不要買多,儘量不要存放時間過長。如果在食用中發現已經變質,黴變,發酸,長蟲等情況要扔掉,避免食用。尤其是一些米,面,粉,穀類食物,薯類食物,水果等易受潮,易腐爛。

其次在自製一些食物的時候,要保證原材料新鮮,衛生,如果是儲存時間過長的食物儘量避免食用。其次在烹飪過程中,要注意衛生,健康,食物要清洗,有些食物在烹飪前要先焯水,例如豆角,其中含有毒素,高溫煮熟後可消除毒素,所以在烹飪前可以先焯水,這樣子才能更加容易煮熟。烹飪過程中也要注意衛生,例如食品的衛生,烹飪環境衛生,餐具衛生等等,像有些人沒有定期更換菜板,上面殘餘的食物殘渣腐爛黴變,造成菜板上含有黃曲毒黴素,又或者有些餐具清潔和消毒不到位,上面可能有黃曲毒黴素,還可能有幽門螺旋桿菌。

最後,除了一些變質,過期,發黴,腐爛的食物不可進食外,一些野生的東西也要少吃,例如野生蘑菇,其中含有的毒素較多,食用後可能會威脅生命,還有一些野生動物,身上不僅可能存在毒素,可能還有很多病毒,食用後造成某些疾病的發生。我們要杜絕食用野生動物,注重食品安全和衛生。

相關焦點

  • 「酸湯子」中毒事件最後一名傷者去世,廣西人愛吃的米粉也可能產生這種致命毒素!
    據了解,「酸湯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成的一種粗麵條。在細菌性食物中毒當中,米酵菌酸毒素是致死率最高的細菌毒素之一。據了解,廣西也曾發生過類似中毒事件。南寧市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科副主任技師施向東介紹,米酵菌酸耐熱性極強,一般烹調方法不能破壞其毒性。
  • 9人黃麴黴素中毒事件,酸湯子到底是什麼?
    它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吃起來有酸香氣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黃麴黴素是黃麴黴菌的代謝產物,滋生的溫度為28℃-38℃,喜潮溼,一般情況下肉眼看不見,但它是能導致肝癌和其他一些癌症的毒素。
  • 「酸湯子」中毒事件致8死!廣西人最愛吃的米粉,也可能產生這種致命毒素!
    人不幸身亡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中毒事件的「兇手」也可能會藏在你最愛的米粉裡廣西也曾發生過類似中毒事件!食用受米酵菌酸汙染的食物後,2~24小時即可引起急性中毒,人體多個重要器官都會被嚴重損害。這類中毒具有發病急、多臟器受損、病情複雜、進展快的特點,且目前尚無特效解毒藥,病死率高達30%~50%。施向東表示,澱粉類發酵製品、變質的銀耳和木耳等食品,最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
  • 黑龍江「酸湯子」中毒死亡人數升至8人,日常哪些食物吃錯了有毒?
    根據黑龍江省衛健委食品處發布的消息,雞西食物中毒事件經流行病學調查和疾控中心採樣檢測後,在玉米面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酵米麵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食物中毒的簡稱。
  • 省疾控中心提醒:謹防亞稀褶紅菇中毒
    毒菌是指人食用後出現中毒症狀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國已報導的毒菌種類達400多種,雲南省有200餘種。根據中毒症狀和毒素的化學結構,毒菌大致分為:劇毒、有毒兩大類,劇毒菌種可造成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橫紋肌溶解型中毒;有毒菌種可造成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光敏皮炎型、其他類型中毒。
  • 「酸湯子」中毒事件已致8人死亡!「酸湯子」究竟是什麼?為啥這麼毒?
    它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吃起來有酸香氣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黃麴黴素是黃麴黴菌的代謝產物,滋生的溫度為28℃-38℃,喜潮溼,一般情況下肉眼看不見,但它是能導致肝癌和其他一些癌症的毒素。
  • 原創丨全面解讀《GB2761-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該標準實施後將替代《GB2761-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2017版(新版)與2011版(舊版)的食品中真菌黴素限量到底有哪些變化,讓食典報帶大家一起來解讀一下。  一   修改了原標準中的應用原則。2011版(舊版)中的「3.5 幹制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以相應食品原料脫水率或濃縮率折算。
  • 「吃了一碗河粉,送去醫院後不治身亡」!?
    11位顧客在「石頭腸粉店」食用河粉(「粿條」)後先後出現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已有5人送醫治療,其中1人醫治無效去世,2人病情較重,2人病情穩定…… 「吃了一碗河粉,發展到死亡…… 」後來專家判斷,這些腸粉店顧客是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 標準解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7年04月14日發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等2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公告(2017年第4號)。以下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標準進行解析:1.  實施時間:2017年09月17日。2.  被代替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1);3.
  • 在加拿大這5種常見食物別給孩子吃,有致命毒素!
    其實加拿大有5種我們平常經常見到也會購買食用的食品存在致命的毒素。據本地英文媒體CBC介紹,在我們身邊最常見的食物中,就隱藏著五種可以致癌的「毒素」。3、花生醬毒素:黃麴黴素(Aflatoxin)空氣中的黃麴黴及寄生麴黴等微生物就會在裡面繁殖,並生成黃麴黴素。黃麴黴素是目前人類所知道的最強的致癌物質,而且非常難以分解(需加熱至280℃以上)。進入體內後,黃麴毒素會影響肝功能,可能導致肝病甚至肝癌。解決方法:不要購買散裝花生醬,因為你不知道它已經存放了多久了。儘量購買知名品牌的花生醬,他們用的原料比較新鮮。在打開一罐花生醬後,每次吃完都放冰箱。
  • 加拿大最常見食物中所含的5種致命毒素
    3、花生醬毒素:黃麴黴素(Aflatoxin)花生醬本身是非常健康且無毒的,可是如果在加工過程中使用了黴變的花生,或開罐之後長時間沒有吃完。空氣中的黃麴黴及寄生麴黴等微生物就會在裡面繁殖,並生成黃麴黴素。黃麴黴素是目前人類所知道的最強的致癌物質,而且非常難以分解(需加熱至280℃以上)。
  • 食物發黴後,還能削掉繼續吃嗎?高溫加熱能去毒素嗎?今天告訴你
    前段時間,山東的張女士網購了一箱水蜜桃,兩天後張女士收到快遞並打開箱子查看,結果發現有四分之一的水蜜桃已經長毛腐爛,其他四分之三的桃子完好無損。張女士節儉慣了,看見發黴腐爛的桃子也沒有找商家退貨,而是自己削掉腐爛部位後繼續擺上了餐桌。
  • 廣東一女子吃黑木耳後中毒身亡!這個錯誤很致命,千萬要注意
    近日,廣東東莞一名34歲女子,將木耳浸水泡發約五六個小時後進行烹飪煮食,隔天繼續食用剩餘的木耳,然後出現腹痛。做了一系列檢查得知是木耳中毒(米酵菌酸中毒),毒素堆積肝臟,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隨後被送進東莞市中醫院ICU治療。據這名女子的老公張先生陳述,妻子每天在ICU花費要2萬左右,僅僅2天已花了4萬多元。
  • 研究結果已公開:攝入20毫克黃麴毒素就會致命!4種食物還吃嗎?
    因為非常的常見,所以人們經常忽略這其中很有可能存在一種致命的安全隱患,那就是黃麴黴素,變質的花生當中是極易形成這種毒素的。01黴變的穀物黃麴黴素廣泛生存與黴變的食品當中,尤其是含有很多澱粉的食物,例如大米、小米和豆類等,常見的有花生、玉米,一旦發現這些食品發生黴變後,最好直接丟棄,就算一整袋中有幾顆發黴了,不要只把黴變的丟掉,應該把一整袋都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