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食品安全一直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我們吃的食物乾淨、安全得益於嚴格的食物檢查制度,加拿大的食物還是很能讓人放心的。不過,這並不是說加拿大的食品安全一點漏洞也沒有。前一陣Costco一而再再而三的召回有問題產品,也開始讓我擔憂食品安全問題。其實加拿大有5種我們平常經常見到也會購買食用的食品存在致命的毒素。
據本地英文媒體CBC介紹,在我們身邊最常見的食物中,就隱藏著五種可以致癌的「毒素」。
1、罐裝番茄醬
毒素:雙酚A(Bisphenol A,或BPA)
罐裝番茄醬在加拿大實在是太常見了,無論是快餐店賣的漢堡或匹薩餅,還是自家廚房自製的濃湯、肉醬汁(Chili),都少不了它。可就在這種常見的食物(調料)中,藏著一種致命的毒素——BPA。
BPA用於罐頭內側塗層,可以說只要是罐頭食品,九成以上都含有這種化學物質。不過,BPA能導致內分泌失調,威脅著胎兒和兒童的健康。癌症和新陳代謝紊亂導致的肥胖也被認為與此有關。
解決方法:儘量用新鮮番茄代替番茄醬,降低罐頭食品的攝入,如果必須要買罐頭,購買之前請仔細閱讀說明,確保不含BPA。
2、烤肉
毒素:自由基(Free Radicals)
烤肉也是加拿大最常見的食物了,尤其是在夏天,每家每戶總要烤上好幾次。可以說只要是住在加拿大的人,除非是素食主義者,否則不可能沒吃過烤肉。不過,用燒烤的方式烹製肉類也是一種相當不健康的做法。當肉在高溫下烹調,蛋白質會反應形成雜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或HCAs),會導致很多種癌症,例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解決方法:肉在烤之前塗一層燒烤醬,可以將生成的有害雜環胺減少9成,而如果烤之前先去除脂肪,就更好了。別和我說沒有脂肪的烤肉是很難吃的。要口味還是要命,你自己選吧!
3、花生醬
毒素:黃麴黴素(Aflatoxin)
花生醬本身是非常健康且無毒的,可是如果在加工過程中使用了黴變的花生,或開罐之後長時間沒有吃完。空氣中的黃麴黴及寄生麴黴等微生物就會在裡面繁殖,並生成黃麴黴素。黃麴黴素是目前人類所知道的最強的致癌物質,而且非常難以分解(需加熱至280℃以上)。進入體內後,黃麴毒素會影響肝功能,可能導致肝病甚至肝癌。
解決方法:不要購買散裝花生醬,因為你不知道它已經存放了多久了。儘量購買知名品牌的花生醬,他們用的原料比較新鮮。在打開一罐花生醬後,每次吃完都放冰箱。
4、吞拿魚(Tuna)
毒素:水銀
吞拿魚是加拿大人常吃的魚類,也是超市罐頭貨欄裡面最常見的種類了。製作方法簡單、營養豐富、口味還不錯的吞拿魚罐頭三文治,更是受廣大學生們的青睞。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由於海洋汙染越來越嚴重,而吞拿魚位於食物鏈上層,所以體內的水銀含量較高。如果常吃,就可能導致水銀中毒,如肌肉虛弱、視力和聽力下降等,對孩子的影響就更大了。
解決方法:食用含低水銀的魚類如三文魚、沙丁魚(sardine)、鯖魚(mackerel)、蝦或乾貝(scallops)等。如果你太愛吞拿魚了,那就確保每周不要吃超過兩次。懷孕,哺乳婦女和兒童更應少吃。
5、黃油口味的微波爐爆米花(Butter-Flavoured Microwave Popcorn)
毒素:二乙醯(Diacetyl)
微波爐爆米花便宜而且十分方便,深受年輕人的喜愛。不過,在用微波爐加熱爆米花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叫做二乙醯的毒素。如果人長期暴露在含有這種毒素的空氣中,就會導致支氣管炎,或者更糟糕:得上一種叫做「爆米花肺」(popcorn lung)的疾病,這種病可是無法治癒的。
解決辦法:別怕麻煩,選擇空氣炸爐或者爐灶來加熱爆米花;如果一定要買微波爐爆米花,那就選非黃油口味的;如果非吃黃油口味的微波爐爆米花不可,那就在打開包裝的時候屏住呼吸,避免聞裡面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