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毒素很隱蔽,長期累積可致命!

2021-02-23 薇拉海思

      不知小夥伴們是否也有這樣的習慣,吃水果時經常不洗,或者簡簡單單用水衝一下;經常在網上買一些三無產品,像不粘鍋啊等等。可能小夥伴們會說,一直這樣啊,什麼事也沒有啊!可當下沒事,不代表就是安全的!生活中有不少肉眼看不見的卻能致病的【環境毒素】。

      生活中很多常見物品,大到化肥、農藥,小到化妝品、食品包裝,都可能含有害化合物,這些有害化合物可以統稱為環境毒素。

       人體共有八大系統:內分泌系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主要負責整體調節,很重要也很脆弱,容易被環境毒素幹擾。

       幾乎所有的慢性疾病,比如肥胖、糖尿病、子宮內膜異位、不孕不育、甲狀腺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都或多或少與環境毒素有關。

       環境毒素進入人體後,會干擾內分泌和免疫系統,向人體器官亂發錯誤情報,導致各種疾病。

       舉個例子,鄰苯二酸酯,是世界衛生組織重點監控的一種環境荷爾蒙,能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等途徑進入人體,可導致男孩「女性化」也可引起兒童性早熟。再比如我們吃的蘋果,沒洗乾淨的話,可能殘留有機磷農藥。有機磷會損害甲狀腺。

       大家對核洩漏、工業汙染都比較警惕,因為這些毒素會造成人體的急性損傷,容易察覺。其實環境毒素這種「隱形殺手」更可怕,因為劑量低而容易被忽視,但長期蓄積毒素,可能造成機體功能障礙,甚至疾病。

       毒素的蓄積,很難通過藥物來根治,關鍵是要避免長期接觸,以降低毒素蓄積。要防環境毒素,首先要了解常見的環境毒素有哪些?

1、果蔬表面往往殘留農藥,清水只能洗去約10%,建議用鹽水或果蔬專用清洗劑認真清洗,尤其是有老人和幼兒的家庭。

2、潤滑油、絕緣油中含有多氯聯苯,這種物質極難分解,很容易在人體富集,引起心血管疾病。多食用高纖維食物,可減少多氯聯苯的蓄積。

3、儘量少食用罐頭食品。罐頭裡面有雙酚A塗層。研究表明,停止食用罐頭食品可使尿液中的雙酚水平降低約90%。另外罐頭食品營養價值不高,還含有很多反脂肪酸,對心血管也不利。

4、PC塑料製品含有雙酚A塗層。選購水杯奶瓶等直接接觸食物的塑料製品時,一定不能買PC材質,建議選玻璃或PP材質。

5、不粘鍋塗層含有全氟烷基化合物,損壞後會毒害人體。建議少用不粘鍋,多用鐵鍋和不鏽鋼鍋。確實需要使用不粘鍋時,一要防止塗層掉落,避免用硬東西磕碰;二要防止有害物質分解,使用時溫度務必低於260℃。

6、家具、地毯、牆紙中都含有阻燃劑,阻燃劑會不斷揮發,積聚在灰塵中。經常開窗通風是有效減少室內空氣有害物最經濟最方便的方法;經常使用溼拖把拖地,也是很有效的好辦法!

       雖然小薇把環境毒素能夠防範的方法告訴小夥伴們了,但總有我們防範不住,或者疏忽的時候,那怎麼辦呢?別擔心,薇拉海思肝肺腸排毒來幫忙,它可以幫我們把藏在我們臟腑和血液裡面的垃圾毒素全面清除乾淨,換您身體一個健康年輕態!

薇拉海思,為您健康保駕護航!


相關焦點

  • 環境毒素很隱蔽,長期累積可致命!6招教你找出「隱形殺手」
    本文首發於微信號「小大夫漫畫」(ID:zhongshanbajie)愛貝亞·測毒卡,針對生活中最常見的、最容易接觸到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五項體內環境毒素進行檢測——氯黴素、瘦肉精、尼古丁、雙酚A、檸檬黃。
  • 象山這種螺有毒可致命……
    有毒可致命……是啥螺?織紋螺!織紋螺,俗稱海絲螺、海獅螺、麥螺或者白螺,有些地方還稱作割香螺、小黃螺、甲錐螺,外形特徵表現為尾部較尖,細長,長度為1釐米左右、寬度約為0.5釐米。如果你還搞不清,那麼就來看看下面這幅圖。
  • 在加拿大這5種常見食物別給孩子吃,有致命毒素!
    其實加拿大有5種我們平常經常見到也會購買食用的食品存在致命的毒素。據本地英文媒體CBC介紹,在我們身邊最常見的食物中,就隱藏著五種可以致癌的「毒素」。1、罐裝番茄醬毒素:雙酚A(Bisphenol A,或BPA)罐裝番茄醬在加拿大實在是太常見了,無論是快餐店賣的漢堡或匹薩餅,還是自家廚房自製的濃湯、肉醬汁(Chili),都少不了它。可就在這種常見的食物(調料)中,藏著一種致命的毒素——BPA。
  • 別讓環境毒素繼續潛伏在你身體裡
    無所不在的「環境毒素」水源      近20年來,各種工業汙染、化肥、農藥等化學品的排放侵蝕著中國的地下水。全國有近90%的地下水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空氣      我國每年因空氣汙染導致35萬人死亡!其中最「臭名昭著」的PM2.5攜帶空氣中的病毒、重金屬和放射性塵埃等物質,成為肺癌高發的誘因。
  • 自然萬添麥茶汁:排出毒素,一身輕鬆~~!!
    其實,除了工業汙染、垃圾食品等外來毒素以外,我們人體自身也會產生毒素,例如,人體正常新陳代謝所積累的垃圾毒素,宿便等。嘴裡的潰瘍、臉上的痘痘、口臭、便秘等,這些都是在警告你,體內的毒素已經超標了!再不排毒,你就要「毒發身亡」了!國外專家揭秘,一般成年人體內的垃圾毒素大概有3-25公斤。長此以往,對健康的危害十分大。體內毒素若不及時排出,就會被人體重新吸收。
  • 加拿大最常見食物中所含的5種致命毒素
    據本地英文媒體CBC介紹,在我們身邊最常見的食物中,就隱藏著五種可以致癌的「毒素」。1、罐裝番茄醬毒素:雙酚A(Bisphenol A,或BPA)罐裝番茄醬在加拿大實在是太常見了,無論是快餐店賣的漢堡或匹薩餅,還是自家廚房自製的濃湯、肉醬汁(Chili),都少不了它。
  • 小心,毒素就在你身邊!
    一般居家環境潛藏著許多看不見的毒素,是許多疾病的根源。
  • 注意:澳洲東部海域生蠔毒素超標可致命,煮熟也別吃!
    但是專家們都強調了,生蠔毒素超標恐危及健康,這段時間切勿食用!!!要吃還是要命呢?!!請慎重抉擇!自從2012年,塔州的生蠔初次爆出毒素超標以後,當地超過50個養殖戶,已經沒有在海岸養殖了。澳洲公共衛生主任維奇則提醒當地市民及遊客,切勿食用來自東部沿海任何水域的野生牡蠣、蛤貝、蚌、三角形蛤蜊和扇貝,即使烹飪也無法去掉貝類的毒素。
  • 研究結果已公開:攝入20毫克黃麴毒素就會致命!4種食物還吃嗎?
    因為非常的常見,所以人們經常忽略這其中很有可能存在一種致命的安全隱患,那就是黃麴黴素,變質的花生當中是極易形成這種毒素的。在1993年,我國的某項研究結果被公開,攝入二十毫克的黃麴黴素就很有可能會致命,他是天然的致癌物,我們都知道砒霜和氰化鉀的毒性極高,可是黃麴黴素的毒性比它們的毒性都要高几倍甚至幾十倍,對人們的肝臟組織損害極大,生活中,有四種食物中可能含有大量的黃麴黴素,最好不好食用了。
  • 象山查出致命毒螺!千萬不能吃啊…
    有毒可致命……是啥螺?織紋螺!織紋螺,俗稱海絲螺、海獅螺、麥螺或者白螺,有些地方還稱作割香螺、小黃螺、甲錐螺,外形特徵表現為尾部較尖,細長,長度為1釐米左右、寬度約為0.5釐米。如果你還搞不清,那麼就來看看下面這幅圖。
  • 新加坡聖淘沙出現極強毒素的箱形水母
    聖淘沙發現一隻擁有極強毒素的箱形水母(box jellyfish)。在本地推廣海洋保育工作的非牟利組織MarineStewards,最近通過社交媒體Facebook轉載一段由民眾Quek Wee Teck拍攝的視頻,顯示這隻半透明看似塑膠袋的白色箱形水母,擁有三條長長的觸手,緩緩地在水中漂遊。
  • 廣西人最愛吃的米粉,也可能產生這種致命毒素!
    米酵菌酸為何會致命?南寧市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科副主任技師施向東介紹,米酵菌酸耐熱性極強,一般烹調方法不能破壞其毒性。食用受米酵菌酸汙染的食物後,2~24小時即可引起急性中毒,人體多個重要器官都會被嚴重損害。
  • 這個致命細節太常見…
    人食用了經過涼拌的皮蛋且放置時間過長或者已被沙門氏菌汙染的皮蛋,再加上高溫環境,使它們的繁殖能力迅速增強,一不小心就會導致食物中毒。一旦發生或者懷疑沙門氏菌食物中毒,最直接的辦法是將它儘快排出體外,可以通過催吐或者服用瀉藥的方式,儘量減少毒素在體內累積,並且儘快就醫。
  • 【環保小講堂】| 塑膠袋對環境的危害
    對土地有極大的危害,會改變土地的酸鹼度,嚴重汙染土壤,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業減產,影響土地的可持續利用。而焚燒所產生的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同樣也會造成對大氣環境造成汙染。因此現在塑膠袋已成為了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塑膠袋回收價值較低,在自然環境中長期不分離。這就意味著廢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將在環境中變成汙染物永久存在並不斷累積,會對環境造成極大危害。
  • 關注城市非點源汙染(之二):汙染物和顆粒物的累積規律 一樣嗎?不同汙染物的累積規律有什麼異同?
    城市道路徑流中的汙染物來源於地表顆粒物,隨著地表顆粒物的累積並被雨水帶入水體中形成城市非點源汙染的主要來源。
  • 宵夜吃一隻致命!尚無解藥
    有一種螺毒性是砒霜的百倍,一顆就可能致命!幾乎每年都有人因吃它而中毒!衛生部明令禁止售賣卻有不法商家偷偷在賣那就是「織紋螺」因為這種螺毒性非常強,吃一顆就能致命,至今還沒有特效藥!但是一些商家卻頂風作案,偷偷售賣。一些食客喜歡嘗鮮,以為食用後發現嘴角發麻馬上去救治,就不會有事。還以為中毒這種事,總不會輪到自己。
  • 每家都有的這樣東西,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趕緊扔掉
    黃麴黴毒素,曾造成數以十萬計的牲畜突然死亡,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
  • 致命生物:這隻螺吃魚了!
    芋螺在世界範圍內有超過3000個物種,它們殼上的花紋很迷人,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還是一些芋螺所擁有的致命毒素。圖中的芋螺可以捕食小魚,但它們自己的移動速度遠比魚類要慢。這些芋螺藏著沙子裡,等待獵物靠近時伸出長長的吻部,發射類似「魚叉」的齒舌結構。這支「魚叉」可以向獵物注入毒素,同時它還有倒鉤結構將獵物拉住。捕食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