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很多人愛吃的這種海鮮,已發生多起中毒事件,近期別多吃

2021-02-12 好鮮一家專賣

在夏天吃著烤串、喝著冰鎮啤酒的小日子中,海鮮自然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如美味誘人的麻辣小龍蝦、清新脫俗的貝殼類海鮮、人見人愛的海水蝦、淡水蝦。

自身富含的蛋白質、鮮味物質,都要比一般的食物更吸引人,但提醒大家:海鮮再好,也不能多吃,尤其是夏季,很可能會因為赤潮,引發危險。

尤其是很多人都愛吃的一種海鮮,已經發生多起中毒案件,近期最好不要多吃。這裡說的海鮮是指「海虹」,也被稱為「貽貝」,是北方的貝類海鮮。

據相關報導顯示,在秦皇島已經發生了多起因為吃貽貝而中毒的案件,在相關的檢測中發現,像貽貝等貝類海鮮中,很容易積攢麻痺性貝類毒素。

這種毒素是一種神經性毒素,和河豚毒性的機理相似,潛伏期可由為數分鐘或者數小時,人誤食用後,輕則會出現頭痛、噁心、四肢肌肉無力、皮疹、發燒,嚴重的還會影響呼吸系統。

在攝入過多後,還會引發死亡概率。尤其是在吃貽貝時,還不會去除內臟的人,更容易發生危險。據調查顯示,貽貝等貝殼類海鮮,最好都不要吃動物內臟,內臟是它們解毒的器官,在吃之前應該去除。

而在相關檢測當中,曾發現抽查的樣品中麻痺性貝類毒素含量平均值高達2088MU/100g,已經超過了人體健康承受值。

所以,綜合考慮不建議大家在春夏時吃貽貝等貝類海鮮,尤其是在赤潮期間,貝類無法避開水中的毒素、汙染體,就容易感染上毒素,再加上它們生活在海中,不確定的因素比較多。

如果想要吃了,也建議大家一定要去正規、大型超市購買,買到家後用鹽水養一下貽貝,這樣貽貝中的毒素可能會被排出一點,切記死的海鮮就不要吃了,容易積攢大量毒素。

烹飪之前清洗乾淨,再經過完全烹飪成熟,就可以放心吃了。如果是自己撈海鮮,一定要去海區環境較好的地區,這些地區都會被嚴格監管以及檢測,吃起來也會更安全。

根據我國居民膳食指南吃水產品類食物的標準,每天每人吃45~75g水產品為宜。

相關焦點

  • 緊急提醒!雲南已發生多起中毒事件!很多大理人家裡飯桌上都有…
    為有效預防和控制食用四季豆導致食物中毒事件發生,近日,雲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雲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印發
  • 驚,東山發生多起食用河豚中毒事件!
    近日,東山縣發生多起食用河豚魚中毒事件。河豚魚體內所含的河豚毒素是一種毒性很強的神經性毒素,河豚的卵、卵巢、肝臟、皮、腎、腸、眼、腮、腦髓、肌肉和睪丸等部位均帶毒。首先我們必須知道一點,河豚的毒素是很猛烈的,一旦中毒,會讓人的神經系統癱瘓,並讓人最後死於呼吸衰竭,而且河豚毒素髮作時間是很快的,沒有什麼潛伏期,所以,一旦發作,就必須快速施救,不然是會造成生命危險的。
  • 愛吃醬爆螺絲的注意了,這種螺千萬別碰 ...
    今天有條重要消息要告訴愛吃螺絲的親們:昨天,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專門發布了預防織紋螺食物中毒風險警示提醒民眾不要購買和食用織紋螺,誤食織紋螺後,如發生中毒症狀的,應當立即自行催吐,併到醫院就診。民眾若發現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採購、加工和銷售織紋螺的,要及時向當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舉報。
  • 吃海鮮未充分煮熟 諾羅病毒讓人拉到虛脫
    諾羅病毒報你知很多人愛吃海鮮衛福部食藥署近日接獲數起食品中毒案件,經調查發現皆為食用未澈底加熱的貝類水產品所導致。醫師提醒,水產品易受生長環境中的病菌汙染,未煮熟下肚恐引發急性腸胃炎、甚至罹患敗血症。食藥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指出,食藥署近期接獲4起食品中毒案件,皆是因為食材受諾羅病毒和腸炎弧菌汙染,其中諾羅病毒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之一。
  • 吃了海鮮過敏中毒,我靠這個方法撐過來了
    從小到大,體質較差,煎炒炸的食物吃上一點點也容易肚子疼,各種營養補品也沾不了多少邊。至於像牛奶、海鮮這類被大眾公認的好東西,也是沒我什麼份兒的,因為我吃了它們會肚子不舒服,或者過敏中毒。所以,從小到至今,我和牛奶、海鮮基本沒有什麼親密接觸的想法。但是,人嘛,總是對各種食物擁有難以抑制的欲望,尤其對那些長期只能看不能吃的食物。
  • 發生多起恐怖襲擊事件,中國使館發布安全提醒 | 華人晚報
    歐洲發生多起恐怖襲擊事件,中國駐德國使館發布安全提醒據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網站消息,近期,法國、奧地利等歐洲國家相繼發生多起連環恐怖襲擊事件
  • 緊急提醒!惠來已有2人吃這種魚中毒死亡
    市民朋友們:                                                             近期是河豚魚(俗稱乖魚)產卵的季節,河豚魚毒性最強,也是因食用河豚魚而發生中毒事件的多發易發高發期,近一個月來,我縣已有群眾因進食河豚魚引起食物中毒,造成2名進食者死亡的事件
  • 【895美食】大嘴和李小辮兒提醒:愛吃螺絲的人要注意
    今天有條重要消息要告訴愛吃螺絲的各位:  近日,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專門發布了預防織紋螺食物中毒風險警示  提醒民眾不要購買和食用織紋螺,誤食織紋螺後,如發生中毒症狀的,應當立即自行催吐,併到醫院就診。
  • 山西一企業發生集體中毒事件!37人疑是中毒,已造成3人死亡
    前段時間一上市公司的總裁被毒殺的新聞,讓人們心有餘悸,不禁感嘆為了個人的利益,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竟然用這種惡劣的手段傷人性命,而近日山西這個企業的中毒事件,又推上了熱搜。12月27日,山西一個公司遭遇集體中毒事件,有37人中了毒,而其中3人不幸身亡,事件也是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 「酸湯子」中毒事件致8死!廣西人最愛吃的米粉,也可能產生這種致命毒素!
    人不幸身亡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中毒事件的「兇手」也可能會藏在你最愛的米粉裡廣西也曾發生過類似中毒事件!食用受米酵菌酸汙染的食物後,2~24小時即可引起急性中毒,人體多個重要器官都會被嚴重損害。這類中毒具有發病急、多臟器受損、病情複雜、進展快的特點,且目前尚無特效解毒藥,病死率高達30%~50%。施向東表示,澱粉類發酵製品、變質的銀耳和木耳等食品,最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
  • 這種假「跳跳魚」千萬別吃,已有人中毒身亡!
    在沿海城市的市場和餐館,常常可以見到一種叫做「花鰷」(又叫跳跳魚、彈塗魚)的身影,很多人喜歡吃!但是如果你買到或捉到這種「冒牌彈塗魚」,趕緊扔了!!這種魚害了不少人,甚至曾奪去一人性命:一、1964年,臺灣省基隆市發生數起食此魚的中毒事故;二、2007年3月,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西連鎮發生了多名村民因進食海魚「雲斑裸頰蝦虎魚」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16人出現症狀,其中
  • 「酸湯子」中毒事件最後一名傷者去世,廣西人愛吃的米粉也可能產生這種致命毒素!
    10月19日中午,黑龍江雞西「酸湯子」中毒事件最後一名傷者,經多日救治無效,不幸去世。
  • 吃柿子喝酸奶中毒?真相原來這麼嚇人
    眼下又到了柿子上市的季節,柿子香甜可口,又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所以很多人都愛吃,但是柿子與很多食物都不能同吃
  • 春節了,這幾類水果再好吃也不能多吃,小心會中毒!
    前不久,#南寧一女子因為吃車釐子導致中毒#的新聞,登上了微博熱搜,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據報導稱,重慶的王女士回家過年的時候,因為親朋好友給她送了2箱車釐子,王女士便把這2箱車釐子洗好後,又用袋子裝好,準備帶在路上吃。結果沒過幾天,王女士就出現了腹痛,和拉出「血便」的症狀。
  • 國家食藥監總局:近期慎食赤潮地區貝類海鮮,或可產生麻痺性貝毒!
    近期,部分南方海域發生赤潮。赤潮生物第一優勢種為鏈狀亞歷山大藻,該藻種可產生麻痺性貝毒。麻痺性貝類毒素毒性極強,尚無特效的解毒方法。建議消費者及餐飲單位儘量避免購買來自赤潮地區的貝類,如發現誤食,出現中毒症狀,請儘快就醫。近期,部分南方海域發生赤潮。
  • 【福安科普】注意,這種秋葵請別吃!已有人中毒!
    老人這些奇怪的舉動,可能是因為吃了這種蔬菜!見病人有高血壓病史,當時還發著熱,一開始,接診醫生譚醫生還懷疑是腦炎或者腦血管病等,於是就將老人送到了神經內科。但經過仔細詢問,譚醫生發現,這個病人很可能是食物中毒。
  • 招遠人注意!近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頻發,已有多人「中招」
    據煙臺市120急救指揮中心統計,1月30日8時-2月1日8時兩天時間,全市120共接呼救電話3285個,調度派車743次,救治各類危重傷病員683人,其中煤氣中毒急救23人,呼吸系統疾病急救48人,均處在較高的發病水平。
  • 草烏附子真的別再隨便吃了!昆明發布中毒防控預警!
    近期,為加強宣傳教育,避免因食用草烏等毒性中藥材引發中毒事件,昆明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期發布了防控預警。關於草烏中毒,很多人存在一種誤區——認為「草烏附子雖然有毒,但只要煮得好,食用後也不會中毒」。擅自加工食用草烏、附子等毒性中藥材,會導致出現消化道症狀,如口腔和咽部灼燒感和疼痛,繼而流涎、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消化道中毒症狀。另外,還會引起神經系統症狀,多表現為全身麻木和蟻走感、頭昏、頭疼、口舌麻木、肌肉緊縮感。皮膚感覺先減退後消失,瞳孔先縮小後擴大,出現復視、耳鳴,嚴重者出現意識神誌異常。
  • 再次提醒:這種生魚片別吃!寧波已發現4例
    很多人愛吃生魚片,但如果生食淡水魚一定要當心。
  • 義大利多人中毒報警:中國食品店的大米是塑料做的..
    報導稱,這是該地區第二起疑因食用中國商店大米中毒入院事件。據義大利ilsecoloxix.it網站消息,13日,該女子吃完飯後突感不適,便懷疑是從中國食品店購買的大米有問題。後來,她在網上查到有提醒注意中國大米有可能是塑料做的傳言,然而她卻深信不疑,認為這就是她感到不適的原因。於是,她抓了一把中國店買來的大米,便趕忙前往醫院急診室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