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麴黴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劃定為I類致癌物(肝癌),多見於發黴的糧食、糧製品及其它黴腐的有機物上,在水、土壤等環境中都存在,黃麴黴毒素經常能在玉米、花生、棉花籽、以及某些乾果中被檢測到,其中特別是以花生和玉米汙染最嚴重。
1.儘量不要在自家裡儲存過多的乾果和穀類等食物。如確實需要儲存要注意通風、乾燥,防止黴變;2.淘米時用手搓洗三四遍,可有助於去除大部分的黃麴黴毒素;3.購買堅果、花生等儘量選擇小包裝,打開時嗅一下味道,一旦有變味情況立即整袋扔掉,以免抖開後黴菌孢子飛散出來,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吃到的堅果是苦味的,那麼這種情況需要立刻吐出來,然後漱口,因為這種嘴裡感受到的苦味,其實就是黃麴黴毒素導致的;4.黃麴黴毒素耐熱性非常強,一般烹調甚至油炸都難以完全破壞它,所以建議將有黴味的食物堅決丟棄,而不是去掉發黴的部分加熱吃掉剩下的部分;5.多吃各式青菜、水果等能有效降低黃麴黴毒素對人體的毒性;6.3-6個月更換筷子:木製筷子清洗過後沒有及時晾乾或者筷子上殘留的一些食物殘渣以及澱粉等物質未完全清洗乾淨,會滋生黃麴黴素,因此使用筷子前一定要注意觀察上面是否會出現一些異樣,如果有的話就需要及時的更換筷子,不能夠再繼續使用了。「民以食為天」但我們一定要避免「病從口入」,預防食物中毒:
1)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以預防蘑菇食物中毒;
2)不自製葡萄酒,因為自釀過程如果處理不當,會產生甲醇等有害的副產物,導致自釀葡萄酒中毒;
3)扁豆(豆角)煮熟燜透,預防扁豆(豆角)食物中毒;
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做到:清潔衛生、生熟分開、燒熟煮透、注意存放、食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