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指導發現自己的朋友圈裡有個妹紙Po了一張圖,然後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高鐵沒有E座位捏?」
於是指導特別想要科普一下,為什麼高鐵的作為只有A、B、C、D和F,而沒有E。
其實吧,說得好聽一點叫「國際慣例」,說得更通俗一點的就是模仿航空。早期的飛機多是單通道的,一般每排有6個座椅,分別是A、B、C、D、E、F,這樣呢就形成了,AF靠窗,CD靠走廊,BE是中間位置,久而久之,A—F這六個字母就不是單純的表示順序的意思,還有靠窗、過道與中間座的區分,成了一種慣例。高鐵作為後來者,每排的座椅又不會超過6個,所以就延續了這種傳統。
高鐵二等座,採取的是「3+2」的座椅排列,兩個靠窗、兩個過道、一個中間座,所以就只有A、B、C、D、F,沒有「E」;一等座採取「2+2」座椅排列,兩個靠窗、兩個過道,就只有A、C、D、F了,沒有代表中間座的「B」與「E」;如果你坐商務座的話,就只剩下A、C和F座了。
那麼,普通車(Z、T、K和無字母開頭)是怎麼看買到的是靠窗座位還是靠走道的座位呢?回復[25]獲取普速列車座位表*(對部分列車不適用)
中國那麼大,你想去看看?
測測你最適合去哪裡玩?
回復「目的地」了解吧!
長按上圖↑識別圖中二維碼
或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