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已過,清明將至。中江縣倉山鎮三合碑村的大葉甜龍竹筍種植基地裡,返鄉創業人士趙海泉正在查看竹苗的生長情況。同時,他耐心地指導著來這裡務工的村民,教他們為竹鬆土施肥的注意事項。
據悉,大葉甜龍竹筍是竹筍中含糖量最高的優良品種之一。其筍體潔白粗大,鮮筍切片即可生食,味甘甜、清香,具有嫩、脆、香、甜四大特徵,被冠以「筍中極品」「筍中之王」等美譽。除了食用價值,大葉甜龍竹筍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作為一種低脂肪的綠色食品,能促進腸胃消化和排洩,常吃可減少有害物質在體內滯留和吸收,具有消渴、防癌、助消化等功效。
去年,在倉山鎮政府的支持下,三合碑村開始規劃發展現代農業產業。趙海泉就是在這個時候回到三合碑村,流轉土地200餘畝,種植大葉甜龍竹筍。
經過一個冬天的土地整理和幼苗栽種,基地已發展大葉甜龍竹150畝,投入資金150萬元,後期50畝的種植用地也正在積極整理中。眼下,大甜龍竹已發出了翠綠的嫩芽。
「現在,基地的大甜龍竹已經進入了規模化發展階段。」大葉甜龍竹筍種植基地負責人趙海泉介紹,預計3年後,基地就可大規模採筍,畝產可達4000斤左右,按照市場價2元每斤計算,200畝竹筍的收入可達160萬元,純利潤可達32萬元。
同時,為實現大甜龍竹種植產業「零排放」「無公害」綠色發展,趙海泉還建了一個年存欄量100餘頭的生豬養殖場。豬場產生的糞便可為竹筍的生長提供優質的有機肥,節約了成本的同時,也能提高竹筍的品質,實現生態種養循環發展。
「我們將全力發展這種無公害、零排放的有機綠色農業產業,在為消費者提供優質農產品的同時,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趙海泉對基地的未來信心滿滿。
隨著基地逐漸步入正軌,趙海泉也時刻記著自己回鄉時的承諾——帶動全村村民共同致富。在基地建設階段,趙海泉就優先吸納本村村民到基地務工,無償給村民傳授種養技術,「共同致富不是一句口號,按保守估計,之後基地的年用工量可達1000餘人次,光是務工就能為村民們增收6萬餘元。同時,村民還有土地流轉租金收入。」趙海泉說道。
「一直以來,我鎮支持有技術、有經驗、有能力的人員返鄉創業。」倉山鎮鎮長吳中華表示,「接下來,三合碑村計劃引進更多優秀業主,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模還將繼續擴大,迎著鄉村振興的春風,唯有實幹,唯有行動,綠色田野才能有新希望、煥發新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