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
「大家一定要輕拿輕放,不要把營養泥整掉,這樣才有利於提高栽種的成活率。」近日,永善縣林業局、細沙鄉林業站工作人員正忙著把第一批退耕還林的方竹苗運送到群眾家門口,幫助細沙鄉建設山區「綠色銀行」,助力脫貧攻堅。
細沙鄉位於永善縣東北部,最高海拔2730米,最低海拔554米,森林覆蓋率達65.85%,筇竹面積9.7萬畝,有「生態之鄉」「筇竹之鄉」之美譽,但因地處二半山區,群眾多以種植玉米、土豆等農作物為主,產業發展單一、滯後,嚴重製約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
要脫貧致富,產業是關鍵,也要因地制宜,立足本地特色與資源優勢,才能為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夯實更加堅實的基礎。2017年,永善縣人民政府組織考察團到鹽津縣柿子鎮水銀村5萬畝連片方竹基地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其育苗、栽培、管護技術和管理經驗,細沙鄉分管產業的領導,林業站站長,人大、政協、群眾代表等參與考察學習。
2017年,雲南省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細沙鄉以此次退耕還林和到鹽津考察為契機,以位於細沙鄉細沙社區從事竹筍等農產品加工的雲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為依託,結合細沙鄉氣候、土壤、海拔等實際,規劃種植方竹,讓細沙鄉的群眾早日走上產業發展致富路。同時,為了確保方竹苗的成活率,永善縣林業局、細沙鄉林業站的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指導群眾種植,講解種植技術。
「現在竹筍價格上漲,一斤在3.5元左右,一畝地產量在800-1000斤,保守估算,一畝地就有3000元左右的收益,比種包穀划算,而且還保護生態,一舉兩得。」陽堡村餘家灣一組李昌合笑哈哈地告訴筆者,他家計劃種植14畝,按現在的市場計算,光竹子一項就有三、四萬元的收入,而且「家門口」就有加工竹筍的大企業,交通運輸條件又好,不愁銷路的問題。
據悉,本次退耕還林規劃面積達11546.9畝,覆蓋細沙社區、黃金村、三堡村、石坪村、陽堡村,將惠及611戶2470人,其中貧困人口143戶606人,預計2018年3月前全部栽種完畢,群眾脫貧致富的日子不再遙遠。
文圖|鄧聲權
編輯|永善縣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