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記者探訪中國蟑螂養殖基地:「嚇死我了!」(前方高能,慎入)

2021-02-23 參考消息智庫


在中國四川省西昌市的一家藥業集團內,有世界最大的蟑螂養殖基地。

想像一下這樣的畫面:在漆黑的房子裡,用手電筒朝四周一照,成千上萬隻蟑螂在櫥櫃裡爬來爬去,這簡直是在看恐怖電影!養殖人員來餵食時畫面更恐怖:隨著櫥櫃紙板被拿開,一大碗攪拌好的食物倒在地上,數不清的蟑螂蜂擁而出!

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記者近日走進這家蟑螂養殖基地採訪時,蟑螂從她的手臂爬到她的背上,並爬滿了她長長的馬尾辮,還有一隻爬到了她的耳朵上,有些居然鑽進她白色的實驗服裡。這把記者嚇了一跳。「一開始我也很害怕,但是慢慢就習慣了。」養殖人員平靜地說。

蟑螂的個頭都差不多大,有時它們會爬到門口,再從門框上跳到走廊的地上。「它們就像我家養的寵物,」養殖人員接著說,「它們很可愛,不咬人,並不像人們所想的那樣恐怖。」

養殖人員給記者介紹了美洲大蠊,即美洲蟑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沿著走廊的這一排房間裡,至少有36億隻蟑螂。

有關蟑螂養殖工廠的新聞報導近日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轟動。起因是一家香港報紙根據一篇研究論文,進行了略微誇張的報導,稱這家公司在用人工智慧養殖超過世界人口數量的蟑螂。細思極恐:蟑螂跑出來了咋辦?

▲蟑螂的「紙盒屋」

耿福能是該藥業集團的董事長。他邀請了費爾法克斯傳媒以及香港的新聞媒體親自來這裡一探究竟,從而了解實際情況,打破網際網路上的神秘傳說。

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政府批准的蟑螂實驗室。新的實驗室建成後,人工智慧系統將投入使用,預計蟑螂的產量會增長三倍。現在,蟑螂的幼體還在養殖室,以奶粉和雞蛋為食,長大後它們會轉到一幢陰暗潮溼的多層建築裡,以穀物和植物為食。

「最佳溫度在28到32攝氏度」,耿先生說。這裡聞起來有點像雞棚裡的味道,因此工作人員會發給記者一個面罩,以免受這裡的惡臭。任何人進入這幢建築都必須穿上白色實驗服,並戴上塑料鞋套。蟑螂必須乾淨衛生,因為是給人食用的。

▲美味的四川菜:油炸蟑螂

耿先生說:「美洲大蠊可用於治病。藥業集團為成千上萬的中國醫院和藥店提供蟑螂飲劑,以治療糖尿病潰瘍和嚴重的皮膚病。」

為了把幹擾因素降到最小,工作人員每天還會清理一次架子下的糞便。

▲在進行一天一次的清理時,會順便檢查最近一批成蟲的健康狀況。

美洲大蠊不會飛,為了防止其逃走,這幢建築周圍是一條一米寬的「河」,還放了魚在裡面。耿先生還示範了一遍,他拿起一隻蟑螂,把它丟在水裡,鯉魚會擺弄尾巴跳起來吃掉它。

蟑螂在這裡的生命周期是6至8個月。等時候到了,這些蟲子們都會受熱度的影響而聚攏到房子的一個角落。工作人員用蒸汽對他們進行清洗,再用超高溫將其殺死,期間不會使用任何化學用品。最後它們會被送到提取實驗室進行成分的提取。提取好的混合物會進行裝瓶加工,並且還會進一步消毒。這條生產線每天會裝六萬瓶藥劑。

▲費爾法克斯傳媒駐中國記者李約瑟在當地一家餐館品嘗油炸蟑螂。

相關焦點

  • 圖解|《死神的十字路口》之《中間人》:高能預警,膽小慎入
    請大家務必將公眾號置頂否則可能會收不到蝸牛的推送設為星標就好啦答應我,不要讓我失去你趕緊靠近搖了搖A,問他怎麼了,突然發現一股鮮血從A的枕頭上冒了出來前方高能前方高能前方高能前方高能前方高能前方高能好像是Perk找到了他的眼鏡,遞了過來前方高能前方高能前方高能前方高能前方高能前方高能
  • 【本地】蟑螂吃什麼?章丘這個地方養了3億隻蟑螂!每天"吃掉"15噸餐廚垃圾...
    資料圖7月18日,記者在章丘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看到,倉庫裡成堆的餐廚垃圾先被工作人員自製的製漿機運上傳送帶,被粉碎並打成漿狀後,便沿著輸送管道運至了隔壁的大型蟑螂飼養室飼養室為全密閉環境,透過玻璃,可看見密密麻麻的蟑螂在食用打碎的餐廚垃圾。山東巧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延榮介紹,這個飼養室內養殖了300噸3億隻蟑螂。蟑螂品種為美國大蠊,個頭大、吃得多、處理能力強,每天可「吃掉」15噸餐廚垃圾。
  • 蟑螂不是害蟲嗎?3億隻美國大蟑螂竟然在中國幹了不少好事
    美國大蠊蟑螂以個頭大、吃得多、處理能力強著稱,這3億隻美國大蠊蟑螂每天可吃掉15噸餐廚垃圾 , 開創了國內生活垃圾處理新模式。這時 , 蟑螂房中的投食系統就開始了工作 , 投食系統將處理後的餐廚垃圾均勻地投餵給房中的蟑螂 , 蟑螂便開始大快朵頤起來。
  • 日本人把蟑螂玩成這樣,太刺激了
    前方全程高能。蟑螂應該是世界最「沒用」的生物了,而且還人人喊打。機哥一度認為,這種生物在地球消失,生物鏈應該也不會受到什麼影響。但偏偏,風漸漸,有人在蟑螂上玩出新境界。蟑螂在移動能力,抗擊打能力,以及搬運能力都十分出眾,與其把他們消滅,為什麼不試試奴隸它們,讓他們服務人類呢。要幹活的時候,就給我麻利出來,不需要的時候,你們就給我躲在角落瑟瑟發抖。
  • 廠長直播,前方超香高能!!!
    給我也來一口!!!!!!太好吃了,感謝媽媽生了我!!!前方高能!!!
  • 頭條:日本記者潛入上海航母建造基地拍到船體
    日本向來對解放軍,尤其是海軍的裝備動向極為關注。回國後,相馬將拍下的照片放至最大,可以在工廠和起重機的右側發現一個類似船體的影子,但無法判斷那是否是航母的一部分。  相馬在造船廠周邊步行時,看見了數十名工作人員在河岸進行填埋作業。當地農民對相馬說:「據說這裡準備停靠航母,數年後將建一個大型海軍基地。」另外,高速公路右側有一處地方停放著10輛以上的大型起重機。他打聽後得知,那裡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的江南造船廠。
  • 女子用鍋蓋罩住蟑螂,沒想到20天後結果是這樣!
    懷化一女子在家裡發現了一隻蟑螂,便用透明鍋蓋將蟑螂罩了起來,企圖將其「悶」死。沒想到二十天過去了,鍋蓋裡的蟑螂還是活潑亂跳的。該女子崩潰道:「不把生存經驗教給我,我就讓它'牢底坐穿'。」這令人驚嘆的生命力,真不愧被人們賜名為「小強」。
  • 滬一小區天台下起"蟑螂雨"!樓內居民驚呆:大概有幾千隻…密恐慎入!
    下面這些詞都是形容蟑螂的↓#像雨一樣落下來##幾畚箕幾麻袋##如散落的芝麻#究竟這些蟑螂從何而來?坊友們請鼓起勇氣往下看,全程都很高能!!!唐女士:時不時會出現一兩個蟑螂,有一天晚上出現了四五個,然後我就跟我老公說,怎麼回事啊,蟑螂怎麼那麼多。
  • 笑歪了 女主播連線現場,前方記者卻被地鐵帶走了…走了…
    據湖南電視臺12月29日消息,28日湖南經視主播在棚內連線記者,畫面從攝影棚內切換到前線,只見前線記者所在的列車門已關上,緩緩啟動
  • 【前方高能】世界上最長的鬼屋——超戰慄迷宮
  • 在中國的外媒記者有多亂?性騷擾,造假新聞,聽她揭露給你聽!
    他們千裡迢迢來到中國,把中國發生的事報導給國外的讀者看。這個圈子很小,但也很複雜……這兩天,一篇文章在駐華的外媒記者圈裡,引起軒然大波。7年前,23歲的趙淇欣第一次從加拿大來到了中國,開始了她的駐華記者生涯。但是,在外媒記者圈的某些人眼裡,年輕的趙淇欣並不是他們的同行,而是……一個「獵物」…… (「To some men in my professional network, I was a target, not a peer.」)
  • 前方高能!某電臺女主播大量無碼照片流出…
    昨天解飛老師的一場高能演講show算是亮瞎了河南的廣播圈兒,還沒來得及看的可直接點擊藍色字體。
  • CoCo都可喝到一半,女子竟從嘴裡扯出了個蟑螂頭
    近日,九江市民殷女士向記者投訴遇上這麼一件噁心事,「在CoCo都可買了杯奶茶,喝到一半,發現嘴裡有個蟑螂頭,這事想想都覺得噁心。」」9月15日殷女士老公在CoCo都可九江大中路店購買了一杯焦糖奶茶和一杯芒果養樂多喝了一半她發現其中一杯焦糖奶茶有些不對勁「它當時就是一個蟲子在下面,奶茶下面是看不清楚的,我當時沒有反應過來,再喝第二口感覺有異物,趕緊吐出來發現是蟑螂頭
  • 竟是因為家裡的蟑螂!!
    劉女士說,她從來沒有養過狗貓之類的寵物,也沒吃過青蛙、蛇之類的東西,居住在二樓,蒼蠅也比較少見,不過常有蟑螂出沒。此外,還要加強滅蠅、滅蟑螂等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環境。【前方高能!!】網友自製零成本捕蟑螂神器!大熱天時,蟑螂活躍。
  • 湖南一女子做這個實驗爆紅網絡,將一隻蟑螂用鍋蓋罩住,沒想到20天後結果是這樣...
    懷化一女子在家裡發現了一隻蟑螂,便用透明鍋蓋將蟑螂罩了起來,企圖將其「悶」死。沒想到二十天過去了,鍋蓋裡的蟑螂還是活潑亂跳的。該女子崩潰道:「不把生存經驗教給我,我就讓它牢底坐穿。」這令人驚嘆的生命力,真不愧被人們賜名為「小強」。在百度百科上搜索「一隻蟑螂不吃不喝能活多久」,得到的結論從三個星期到兩個月不等。
  • 比鬼更嚇人的,是南方的大蟑螂!!!
    ▼溫馨提示:飯點慎入
  • 公司動態:農墾摯友種貂養殖繁育有限公司
    天鵝絨咖啡貂 該基地建於2008年,坐落於交通便利,風景怡人的新華農場35作業站。是集種貂繁殖、飼料加工、貂皮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咖啡貂養殖繁育基地。該基地秉承「顧客至上,銳意進取」的經營理念,實施「規模化養殖,產業化發展」戰略,努力打造東北地區最大的丹麥咖啡種貂養殖繁育基地。 該基地一期工程建設佔地面積2.1萬平方米,總投資700餘萬元,種貂存欄1.2萬隻,年出欄商品貂4.8萬隻。年利潤900餘萬元。員工29人,其中安置下崗職工21人。與帽兒山種貂繁育基地、河北裡縣皮毛交易市場等地籤訂了長期銷售合同,產品供不應求。
  • 這種蟑螂竟被當寵物來養,犀牛蟑螂有何特別之處?
    蟑螂作為「四害」之一,是一種衛生害蟲,還會傳播疾病,是人們非常厭惡一種昆蟲害蟲,也有一些人工養殖蟑螂可以清理垃圾
  • 科學養殖助力蒙古牛「牛」起來!
    內蒙古農業大學獸醫學院院長曹金山、旗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巴雅爾圖、政府副旗長張軍為內蒙古農業大學獸醫學院鄂託克旗合作基地蒙古牛研究試點揭牌。合作協議籤訂後,內蒙古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將在引導農牧民開展蒙古牛的純種繁育,蒙古牛人工授精、疫病防控及飼料配方等方面提供技術指導。
  • 東至十萬養殖野雞無處可「飛」(圖)
    記者從東至多家野雞養殖場了解到,養殖量在萬隻以上的養殖戶約有15家,其中大部分都陷入了同樣的銷售困境。東流鎮的張中林今年養了1萬隻,目前還有近7000隻難覓銷路。他說,每隻雞每月的養殖成本在5元左右,1萬隻的成本就是5萬元。  據估計,東至縣今年的野雞養殖量比去年翻了一番,很多村鎮採取「合作社養殖」的方式,即大戶帶小戶。張中林和史曙光等帶頭人尚難自保,更不用說規模小的散養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