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東明負責的片區主要在永康市皇城北路885號-905號,科源路以及東城街道,包括10餘家工廠、8家公司,1個小區。
每天一圈跑下來大約8公裡,工廠和公司各有約200票的快遞需要派送,而公司件絕大多數是文件,得按要求放在前臺,工廠件則需要放在傳達室。
曹東明給客戶打電話通知到件,他們會立刻跑出來領取。已經在這個片區工作三年多,曹東明和他的客戶們早已養成這樣的默契,「我的微信號裡有400餘名客戶,碰上電話打不通的,發個微信也能聯繫上。」
曹東明
而他的主要戰區在小區,派送的對象不是居民,而是小區內一樓的商家店鋪,有賣模具的、汽車配件、指紋鎖的各類五金店鋪。雙11期間,這裡一天要派上600餘票,因為地點集中,一家店鋪就可能有上十上百票快遞,替他省了不少時間。
不過每到雙11,小區跟著熱鬧起來,主路上到處都是車輛,他不能跟往常一樣把車開到店鋪門口,不得不找個偏僻的地方停,再把快遞一件件扛到店鋪。而一箱快遞的重量在8公斤上下,對他的體力是不小的考驗。
就散件而言,曹東明坦言自己一天最多也只能派送300票左右,其他快遞員日均派件也在200票左右,「除了一票票送到客戶手上,沒有捷徑能走」。
能夠分到五金店鋪集中的片區,曹東明笑稱有運氣的成分,「一個幹數控工具機幹膩的,碰到一個幹快遞幹膩的」。曹東明是江西景德鎮人,出生於1989年,大專學的是數控編程,2007年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家輪胎廠,做輪胎模具的設備控制。
一幹就是8年,2015年他離開工廠時,月薪已經達到1.1萬元,不過曹東明卻厭倦了這份工作,不自由,工作久了沒有突破。
他的同學在申通幹快遞,聽說曹東明想找份自由的工作,就告訴他自己現在幹得也不錯,每月能有1.5萬元,要不要過來試試。
於是,曹東明背井離鄉跑到中國五金之都——永康,2016年年底他正式成了一名快遞員,而負責帶他的老快遞員恰好也厭倦了幹快遞,就把自己的片區留給了他。
曹東明正在掃描整理快遞
這幾年,片區內搞電商的企業多了,有做保暖杯、剃鬚刀、電吹風、電熨鬥、剃毛器等各類電動產品的小企業,也有一天能發3000票件的超級大電商。
2016年前,不少電商企業把倉庫設在義烏,他們看中義烏價格窪地的優勢,直接從義烏髮貨,而永康這邊只有領導和辦公室,像個臨時辦公地。隨著永康的快遞價格優勢顯現,不少電商把倉庫搬了回來,曹東明感慨自己吃到了這波紅利,陸續有了固定的大客戶。
平時他的月收入在1.8萬元左右,碰到雙11這個月,收入能達2.5萬元以上。
編輯 陳晨
專注網際網路商業的權威新聞媒體,記錄網際網路商業的人物和故事,提供天貓和淘寶商家集培訓、營銷、實戰於一體的系統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