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沒注意到吧?《經濟學人》剛剛開了個新專欄!

2021-02-28 高翻考研

這是 高翻考研 發出的第 213 篇文章

胡學長按:今天分享一篇內容翔實的好文,原作者是Eric張海露。Eric更新文章速度特別快,熱點新聞、讀書筆記等等,都會寫在公眾號「英語學習筆記」(ericzenglish)裡面,推薦關注。以下為正文:

熟悉《經濟學人》的朋友應該知道,除了特別報導和名人撰文外,這份報紙的文章是不署名的。不過,為了照顧每期都會在固定板塊寫報導的作者們,《經濟學人》為他們特設了專欄。

例如評論美國政治的專欄叫Lexington,評論英國的叫Bagehot。沒有特別情況的話,每期的作者都是同一個人。如果要換人的話,他們一般也會特意寫篇文章告別和說明一下。

5月12日那期的《經濟學人》中,金融專欄Buttonwood的作者作了告別。從2006年起,這位記者在這個專欄寫了12年,550篇文章。他說這個專欄是時候該發生點兒變化了,給年輕人些機會。

漫畫中,作者拿著的植物就是Buttonwood

5月26日這一期,《經濟學人》上線了新專欄,在封面上醒目地宣布:Bartleby, a new column on life at work

一個專欄前腳剛換人,後腳就開了一個新專欄,這其中有沒有什麼聯繫啊?

其實是有的。

雖然《經濟學人》的文章不署名,不過想知道這些專欄是誰寫的還是可以很容易就找到的。我在《經濟學人》的官方網站和Twitter上發現,原來新專欄的記者和剛作告別的那位其實是同一個人:Philip Coggan。

Philip Coggan在兩個星期前轉發了自己寫的告別文章,並宣布自己要去做一個新專欄。沒幾天他就把Twitter的頭像也換了,從植物Buttonwood換成了人物Bartleby。


為什麼新專欄叫Bartleby呢?

和所有的專欄一樣,《經濟學人》在起名上還是費了一番心思的。在文中作者說,Bartleby這個名字來自Herman Melville的短篇小說Bartleby the Scrivener,余光中先生曾把它譯為《錄事巴託比》。

這個短篇講的是Bartleby的故事。他在華爾街為一位律師工作,話不多,本分老實,活兒幹得也很漂亮。不過突然有一天,他開始拒絕做老闆給他安排的任務,後來甚至就在辦公室裡呆著,拒絕任何工作。他拒絕的方式也很奇葩,軟硬不吃,每次都幽幽地、語調乏力地說:I would prefer not to (恕難從命)。

YouTube上的電影版Bartleby The Scrivener

In the short story by Herman Melville from which our new column takes its name, Bartleby was a scrivener—a dying art, nowadays. When hired, Bartleby at first worked extremely hard at his job, copying and checking documents. But suddenly one day, asked to perform a task, he replied: 「I would prefer not to.」 His manager pleaded, remonstrated and threatened him. But the scrivener simply repeated the same five words, with no explanation for his conduct. Later Bartleby started sleeping in the office, refusing either to leave or to undertake any work at all. His exasperated manager eventually moved office to escape Bartleby’s melancholy presence.

https://www.economist.com/business/2018/05/26/introducing-bartleby-our-new-column-on-management-and-work

作者認為這個故事可以反映出兩件事。一是老闆對員工的管理有問題,二是員工對工作本身的態度有問題。

隨著社交媒體、科技的進步,管理和工作的方式也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例如工作中有什麼不滿的地方,過去你可能只能忍聲吞氣,現在你更有可能會在朋友圈上吐槽幾句,還有可能第二天就成了讓公關團隊頭疼的頭條新聞。再例如,AI的出現一方面可以幫助員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AI也對許多工作造成了威脅,讓員工們焦慮不安。

這些現象都值得我們重新思考和定義「工作」和「管理」,考慮如何優化資源的同時也讓員工們活得有尊嚴。如果你已經步入職場,不管你是大學剛畢業的新人還是久經沙場的PR、HR工作人員,強烈推薦以後看《經濟學人》的時候一定讀讀這個專欄。最好推薦你的老闆也一起讀。

《經濟學人》中有哪些常見版塊呢?他們的名字是怎麼來的?以5月26日這期的目錄欄為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英國專欄:Bagehot (上圖中的英國板塊中並沒有出現Bagehot,不過它一般都會有)

Bagehot來自《經濟學人》的一位編輯Walter Bagehot。他被稱為是《經濟學人》史上最強主編,是他奠定了這份雜誌的獨特風格,讓《經濟學人》不僅涉及時事、商業、金融和經濟,也會涉及到科學、科技和藝術等領域。順便說,Walter Bagehot也是《經濟學人》創辦人James Wilson的女婿。

從2017年4月1日到現在,寫這個專欄的記者是Adrian Wooldridge。在這之前他是企業管理專欄Schumpter的作家,也寫過Lexington。

歐洲專欄:Charlemagne

Charlemagne取自法蘭克帝國皇帝查理曼。

美國專欄:Lexington

1775年4月,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聲槍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的Lexington傳打響,拉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Lexington因此成為美國自由獨立的象徵,堪稱美國自由的搖籃。

Lexington的現任作者是David Rennie和James Astill,兩人之前都寫過Bagehot。

拉丁美洲專欄:Bello

Bello取自19世紀委內瑞拉思想家安德烈貝略 (Andrés Bello)。

亞洲專欄:Banyan

2009年4月,《經濟學人》推出亞洲事務專欄Banyan。他們認為banyan這種樹最能代表泛亞形象,是亞洲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雙重象徵。例如佛教的菩提樹(Bodhi)就是banyan的又名;印度古吉拉特商人會在banyan樹下做交易。

企業管理專欄:Schumpeter

2009年9月17日,《經濟學人》上線了Schumpeter專欄,取自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 (Joseph Alois Schumpeter)。《經濟學人》雖然不完全同意他的經濟觀點,但是認可他他鼓勵創新、企業家精神,重視人在商業活動中的價值的核心思想。

圖中的樹就是buttonwood

金融市場專欄:Buttonwood

有沒有發現,《經濟學人》特別喜歡以字母b開頭的樹作為專欄的名字?Buttonwood是「梧桐樹」,這個名字是《經濟學人》向讀者徵集來的,和華爾街有關。

1792年5月17日,24個在街頭買賣股票的經紀人聚集在華爾街68號門前的一棵梧桐樹下,經過討論達成協定,籤訂了《梧桐樹協議》(Buttonwood Agreement)。

語言專欄:Johnson

Johnson來自於現代英文字典之父Samuel Johnson。Johnson出現在Books and arts板塊,討論和語言有關的話題,小到一個詞一個語法點,大到寫作風格語言現象。對語言學習者來說,我也強烈推薦讀一讀Johnson專欄,又好玩又有用,分分鐘漲知識。


最後和大家分享兩個「資源」。查詢《經濟學人》各板塊作者的信息的話,可以在這裡查 http://mediadirectory.economist.com/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讀了多篇有關專欄介紹的文章,也讀了Bartleby the Scrivener的原文,看了它的老電影。如果你也對《經濟學人》的專欄有興趣的話,要不也讀一讀。

我把這些文件放在了網盤裡,需要的話可以下載:

pan.baidu.com/s/1zpqtwsz6ZSoPyLFv-oiWVg  密碼: x612

我掐指一算,能真正讀的人應該不會超過3%... 祝你好運。

對了,別忘了提醒你身邊也讀《經濟學人》的朋友們,有新專欄上線了!你也可以把這個專欄分享給你那位英明神武/秀外慧中的大Boss,大家一起共創輝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英語學習筆記」(ID:ericzengling),作者張海露。已獲轉載授權,版權歸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

 推 薦 閱 讀 

這個英文專欄不錯,之前你可能沒注意看

 廣 而 告 之 

胡學長團隊的6月份

高翻考研課程可以加入了!

每周7種課程 每月4周

共計28節視頻直播課程

戳此了解

👇

6月份課程

高 翻 考 研

ID: MTI_China

本公眾號雖然名為高翻考研

但分享有關語言翻譯的一切

知乎@胡海濤  微博@古月兩青水

相關焦點

  • 經濟學人社論 || 美國修復之路剛剛開始
    聽力|精讀|翻譯|詞組Morning after in America美國修復之路剛剛開始英文部分選自經濟學人20210123期Leaders版塊The Biden presidency 拜登總統任期Morning after in America
  • 戰鬥民族的禁藥雞尾酒|經濟學人英文精讀
    《經濟學人》這兩段文字既高度概括了此事件,又用靈動、精到、地道的文字進行描繪和點評,值得鑽啃、背誦、內化。通讀首先先把文章的精華摘錄進行通讀,重點關注加粗的部分,沒有完全理解不要緊,後面我們將進行講解。這篇文章很簡單,閱讀壓力小,但勝在話題熱度極高,而且很多小詞兒和地道表達都很實用,值得學習。
  • 經濟學人寫作:拜登就職後,「美國優先」還能走多遠?
    【參考譯文】儘管即將卸任的川普政府剛剛標明中國對新疆維吾爾族人民做的事是「種族滅絕」,他們還是需要同中國進行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 Outgoing 大家看到Outgoing的時候一定不陌生,平時自我介紹可能也會說I’m an outgoing person,是外向的意思。
  • 經濟學人:「男女平等」依然是個幻象嗎?
    今天,我選擇了《經濟學人》本月剛剛發布的2019年玻璃天花板指數的數據解讀,語言和內容都很不錯,一起進入今天的內容吧。有29個經合組織(OECD)國家參與每年的調查。因為中國並非經合組織的成員國,所以這裡沒有中國的數據,但我們依然能夠從日本、韓國這樣的文化背景相近的東亞國家的表現得到啟示。OECD是在一個《經濟學人》裡存在感奇高的組織,所以這裡很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
  • 圖說廊坊丨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從此路過,趕緊幫我把車抬開!
    ~更嚇人的還有啊因為你要減的肥還沒減下來從春天減肥減到秋天該減的肉一點兒沒減,還TM要貼秋膘但是說起開車技術開共享單車這位司機,一定比不上下面這位▽▽▽一輛私家車橫在非機動車道上而且還卡在了馬路牙子和護欄中間此時此刻,司機一定是這樣想滴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從此路過,趕緊幫我把車抬開呀
  • 初到日本時必做的三件事,一定要注意!
    我們拿到經管籤證獲批函之後,初到日本應該先做哪些事情呢?
  • 經濟學人寫作:美俄核協議續約,遏制核擴散前景仍然堪憂?
    我們來看一下channel作動詞的幾個例句,注意介詞的搭配: Most of his energy was channeled into writing and lecturing.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到寫作和講課上。 The famine relief money was channeled through the UN.
  • 經濟學人 | 在臺灣,出軌是要坐牢的!
    (本文選自《經濟學人》20200516期)背景介紹:臺灣是位於中國東南部的一個省份
  • 經濟學人精讀:高考延期!趁著年輕,好好追夢 | 外刊雙語
    固定表達:a break from school是固定表達,意思是「學校放假」,注意是school,不是schools,而且school前面不加冠詞,正如「go to school上學」中也沒有冠詞。如經濟學人例句:Almost half of those who sat the exam were unable to solve elementary maths questions and a third failed a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參加考試的人中幾乎有一半沒能解出初級數學試題,三分之一未能通過閱讀理解測試。
  • 這個小舉動一定要注意
    可能被判交通肇事罪女乘客楊某就因為下車前沒看後面,而是直接推開了車門,結果導致一輛電動自行車撞上車門,騎車人經搶救無效5天後死亡。你開車門的時候是怎麼開的?別小看這個小動作做不好分分鐘很危險導致慘劇發生這種事情已經不少見了
  • 《經濟學人》裡出現過哪些經典雙關?
    自兩年前外刊群上線以來,我們一起精讀了百餘篇《經濟學人》文章。在製作筆記的過程中,我也收集了一些其他出現在《經濟學人》裡的很巧妙的雙關。借著今天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多積累雙關及其使用語境,如果能夠靈活地運用到英文寫作翻譯中,會讓我們的語言增色不少。
  • 經濟學人寫作:律師拜登勝選下的美國未來
    我們先來看個NPR音訊的例句: In the public glare, its leaders tone down their language. 我們寫作的時候並不一定要字字對應中文,因為中文句法和英文句法有很大差異,習作的時候可以想想用英文可能會有哪些表達,我們可以寫幾個版本對照著看。或者平時練習回譯,即將翻譯過來的句子反過來譯成原來的語言,看看有什麼不同。
  • 冷凍餃子用沸水煮,你一定也做錯了!過年了 分享到你朋友圈
    感謝添加微信號:13864696159,進壽光旅遊圈兒~~~電話:0536-5200825  以前我們煮冷凍餃子的時候,一定要把水煮沸了,才把餃子放進去,認為這樣餃子才不會煮爛。煮的時候,還要適當的加一些冷水。可萬萬沒想到,這個方法居然是錯的,只是針對剛剛包好的水餃!
  • 春節老同學聚會的十大禁忌,仙桃人一定要注意!
    大家聚在一起互相問候、拉拉家常可本是一件愜意的事如果稍不注意也很容易鬧出尷尬和不愉快所以,老同學聚會這十大禁忌一定要注意!!賣車賣保險的,特別是微商,一整年的朋友圈都借你了,過年就歇一歇吧,千萬別當面推銷。不然下次同學聚會你就是透明人了。
  • 經濟學人 | 濃縮咖啡 |Justin Bieber新專輯靈感源於妻子
    開始悅讀吧1. Justin Bieber新專輯「Changes」【參考注釋】1. rise to fame 成名【寫】2. scroll through YouTube 滾動瀏覽YouTube【寫】3. click on … by mistake 無意間點擊到…
  • 經濟學人 | 日本正在消失的鄉間鐵路
    (本文選自《經濟學人》20200912期)背景介紹:2018年4月1日,又到了每年櫻花盛開的季節
  • 《經濟學人》精讀筆記 | 中西緊張關係影響新聞業
    看本篇(第 19 篇)《經濟學人》報導,注意掌握關鍵詞句。如有任何英語問題或發現任何翻譯錯誤,歡迎小夥伴們留言討論或指正哦。
  • 什麼人開什麼車,看看你周圍都是什麼人吧!「Morning.H 奇葩」
    下次看到下面我們看看這都是哪門哪派的吧~寶馬:100%是暴發戶 奔馳:10%是領導,30%是暴發戶,60%是酷愛裝逼的小資馬自達3:開「三」車的不一定都是小三,但漂亮女青年居多是事實  帕薩特:如果車裡坐的不是縣領導或者鎮黨委書記,一定是某個小私企老闆,小到只是承包了一片河灘。
  • 春節到了,請讓血糖過個年吧!
    馬上就要過新年了,新春佳節期間,人們吃得多,動得少,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這種生活方式容易導致血糖不穩定,那麼,糖友該怎樣過春節、讓血糖也過個年呢? 過年與親戚朋友在一起聚餐,一定少不了,糖友可以大大方方地亮明身份,不必難為情,聚餐吃飯時,點兩個自已可以吃的萊,其餘的由其他客人選。
  • 注意!以後複印身份證一定要加這三行字,否則……
    1.辦銀行卡洗錢   不法分子拿著本人身份證和被盜身份證可以方便地「代開」銀行卡,然後將被盜身份證、銀行卡一起賣給需要的人。   2.辦信用卡詐騙   部分被盜身份證被不法分子用以代開信用卡,從事金融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