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學科開展災害檢傷分類工作坊

2021-02-23 護夢雅苑

護夢雅苑,溫暖同行。這裡是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護理部微信公眾平臺。我們將在此與您分享二院的護理新聞,護理故事,護理經驗。感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來稿!

微信名:護夢雅苑

微信號 : xyeyy-nurse

投稿郵箱:799361165@qq.com

      災害與事故總是不期而至,不幸在造成經濟的損失外,也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無論在災害事故現場,還是在大量傷病患者湧入的院內,檢傷分類都是災害救援的重要流程。為了更好地了解災害檢傷分類,11月26日下午,急診醫學科通過「理論學習+桌遊推演」的形式,開展工作坊學習活動。

      此次工作坊的學習,由門急診片科護士長曾立雲及急診醫學科護士長張慧琳進行指導,男護朱磊和趙志東進行授課,科室護理骨幹及進修護士共40餘人參加此次學習。

      首先通過理論學習,講解了災害檢傷的定義、目的和意義,並詳細介紹了簡明檢傷分類法START和SALT檢傷分類法,兩種分類方法的具體操作步驟。隨後,通過模擬搭建災害現場救援區遭遇大量傷病員湧入的場景,在醫療資源不足以收治所有傷員情況下,採取現場報名方式選擇16名學員,將其分為兩組,每組推選一名組長,代表本組發言。兩組採取計算各組救治人數及得分情況的競賽方式,對傷病員進行檢傷、分流、處置的桌面遊戲推演。推演完成後,各組分享了桌面推演的過程。整個過程中,大家積極參與,各組間的交流與討論氣氛熱烈。

      最後,科護士長曾立雲和護士長張慧琳,先後對整個工作坊的學習進行指導和總結髮言。張慧琳老師指出:通過「理論學習+桌遊推演」這種新穎形式,可以進一步強化護士災害應急處置意識,提高護士對突發災害事件的檢傷分類和救援處置能力。確保一旦發生災害事件,能夠快速反應、高效檢傷分類,最大限度救治傷病員。曾立雲老師強調災害現場檢傷分類,始終是災害救援至關重要的環節。不論是發生群死群傷的事故還是大型自然災害,初期特點總是大量的傷員與醫療資源之間的不均衡。作為醫護人員,這時只有秉著科學的檢傷理念和分類方法,才能保證後期傷員救治的快速性、準確性和有效性,從而挽救更多傷患的生命。

作者: 趙志東  朱磊

相關焦點

  • 現場傷員檢傷分類
    因此必須將有限的急救資源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醫療資源用在那些最有希望被救活的傷員身上,現場傷員分類按三個層次展開,現場分類和醫療分類及轉運分類。檢傷分類就是要儘快把重傷員從一批傷亡人群中篩查出來,爭取寶貴的時機在第一時間拯救,從而避免重傷員因得不到及時救治而死於現場,這就是現場傷員分類的意義。
  • 國際救助優先原則(簡明檢傷分類)
  • 我院急診醫學科舉行青年醫師急危重症指南解讀演講比賽
    為提高青年醫師危急重症診治能力,1月19-20日,我院急診醫學科在總院門診五樓多功能廳召開了一場以青年醫師急危重症指南解讀為主題的演講比賽
  • 國際標準下檢傷分級,來看澳大利亞怎麼做?
    ,介紹澳大利亞急診部門的檢傷分級程序。如果在檢傷分級級數在一級,像是心律非常緩慢、患者意識不清、昏迷,則會當下就立即性的處理與治療。如果是分級在二級,像是心律在正常範圍之內、神智清醒、但有心絞痛現象、或是腎結石疼痛等級非常厲害,渾身大汗,也都會分在二級。因此急診分診護士會依據經驗,以及指標的判斷,例如心律超過100,血壓低於80、體溫超過38-39,這些分數相加就會比較高,便會在十分鐘內必須接受醫師護士的治療。
  • 2017,成大急診,與您一起前行
    (圖為2016年5月,成大附院急診醫學科出診接回獨自一人外出,突發大面積心肌梗塞的朱先生。急診醫學科主任梁隆斌說:「他剛才醒了一會,對我們豎起了大拇指」,患者的信任使醫務科長岐宏政放下種種顧慮,為患者在手術同意書上鄭重的籤上自己的名字,患者康復出院後所贈錦旗。)
  • 雲南省急危重症護理質量管理研討班暨普洱市護理學會急診急救護理專業委員會成立在我院舉行
    為促進普洱市急診急救護理專業的發展,發揮學會作用,團結廣大護理人員,搭建急診急救護理專業學術探討、溝通和交流的平臺,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 急診年會,領略人醫風採
    2020年9月11日至13日由顧彬導師代表泰州市人民醫院參加了第「十一屆浙江、江蘇兩省急診醫學學術大會」。
  • 【三院新聞】我院急診科與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急診科聯合開展急診搶救應急演練
    12月12月3日下午,我院急診科與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急診科聯合開展以「突發心跳呼吸驟停搶救」為主題的應急演練,演練地點設在我院門診綜合樓。講座講座上,張偉主任向大家介紹了急診醫學的特點與工作要求,並就院前急救120、急門診、搶救室和急診急救病房四個部門的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進行了重點講解,對我院急診科的工作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 23名急診醫生集體辭職,這家醫院恐遭降級!
    是什麼引發大量急診醫師辭職?對此,長庚醫院發言人李學禹表示,可能有以下原因:1、醫院調整了急診流程。因為急診連年虧損,院方為了減少急診專科醫師進駐,所以限制了急診的多元化發展,讓員工感到不被尊重。2、受到急診科 2 名主管離職,才引發了 " 主管要走,大家一起走 " 的狀況。
  • APEX 名師工作坊:教學風格展示與總結
    」建設項目開展了第七階段活動。本階段活動基於前期的教學風格凝練,以三位工作坊學員的教學風格展示課為基礎,開展案例研討及教學風格總結研討。參與本階段活動的包括北京師範大學的周鈞老師、於莉莉老師及名師工作坊學員甘立佳等十餘人。主要由任慧欽(初中物理)教學風格展示、分享與研討,劉旺(高中政治)教學風格展示、分享與研討,馬勤勤(初中音樂)教學風格展示、分享與研討,工作坊學員教學風格分享與總結四部分構成。
  • 古田縣醫院120急救中心:急診人生 一生至愛
    1999年9月29日,時任縣長林鴻為古田縣120急救中心揭牌,古田縣的急診急救事業翻開了新的篇章。20年的風風雨雨,我們堅守崗位,從不言棄。每當疾病突發、災害事故,人們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時,一輛救護車呼嘯而至,為生命健康護航。二十年風雨兼程 ,從青絲到白髮,我們回首往事,心情澎湃,青春無悔,古醫急診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讚美,所有的堅持終不被辜負!      在首任主任黎賜惠言傳身教,身先士卒,急診人親如兄妹,團結一心,踏踏實實,埋頭苦幹,披襟斬棘,從無到有,為120急救中心打下堅實的基礎。
  • 昆明各大醫院元旦急診照常 其他門診請看指南
    為方便患者在元旦小長假期間就診,昆明各大醫院對假期期間的門急診情況已經做好不同安排。各大醫院在元旦小長假期間急診都24小時應診。元旦期間看病指南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昆華醫院)1日、3日門診不開診,急診24小時應診。2日門診正常開診,B超、化驗、放射、磁共振、心電圖等各項醫技檢查正常進行。
  • 回顧 | 垃圾分類有秘技,來看我們如何製作環保小樂器——百姓學堂「樂繪時空·社區普及工作坊」精彩分享
    11月9日廣州市文化館·百姓學堂「樂繪時空·社區普及工作坊」——環保樂器show」如約而至帶您走進垃圾分類變廢為寶響應垃圾分類,樹立環保觀念暢享綠色生活,建設美好家園這不僅是中國城鄉14億居民當下的潮流體驗,也是每一位中國公民都應該了解和身體力行的責任義務。正當全社會在熱切關注和宣傳普及全面實施垃圾分類舉措之際,廣州市文化館牽手星海音樂學院的師生志願者團隊及聯合海珠區多家單位,共同舉辦這次具有教育意義的社區藝術普及工作坊專場活動。
  • 兒童青少年急診激越:處理流程圖及藥物用法用量 | 指南共識
    數據顯示,急診接受精神科治療的年輕人中,有6%-10%需要軀體約束。在美國,已有至少30名兒童死於約束相關事故,直接導致監管部門限制約束在急診的使用。相比於成人群體,針對兒童青少年急診激越的指南或標準化處理流程很少,尤其是藥物幹預,進而造成了臨床實踐中「有藥不敢用」、「有藥不會用」的狀況。
  • 法國社會團結與衛生部部長一行訪問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皮膚科
    2018年1月9日上午,法國社會團結與衛生部長阿涅斯·布贊女士一行,在國家衛生計生委、北京市衛生計生委相關領導的陪同下,訪問了國家兒童醫學中心
  • 臨城縣人民醫院順利完成國家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PCCM)規範化建設線上評審
    臨城縣人民醫院順利完成國家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PCCM)規範化建設線上評審。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PCCM)規範化建設項目」是由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中國呼吸專科醫聯體、國家呼吸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共同發起,推動我國呼吸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重要舉措。該項目旨在從科室業務流程、人員安排、設施規劃、管理體系及文化建設等方面設立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標準化建設體系。
  • 市三醫院門診、急診搬遷 要去就醫的要注意啦!
    小康妹兒了解到,為了進一步改善就醫環境,給市民提供更為優質的醫療服務,市三醫院將開展南擴工程建設。現需拆除現在位於青龍街的門診、急診樓,本周五也將正式啟動門診、急診搬遷工作,搬遷期間,就診照常進行。我們之後看病怎麼辦呢?別怕,小康妹兒這就告訴大家▼▼▼
  • 我們這樣的急診:解放軍南京總醫院 急救醫學科(三)
    提高急診預檢分診正確率——南總攜手圈在行動 撰文:解放軍南京總醫院急診醫學中心
  • 致敬抗疫英雄:疫情下的中醫院醫學檢驗科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團隊,他們同樣白衣執甲,身著三級防護服,但在公眾和病患面前,他們幾乎連背影都未曾閃現,他們同樣肩負著抗疫的重擔和使命,與病毒「貼面」交鋒,是距離病毒最近的人,卻默默做著「隱形戰士」,他們就是臨城縣中醫醫院檢驗科醫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