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發的災害事故現場,醫療救援力量往往是有限的,尤其在事發初期急救醫療資源可能十分匱乏。因此必須將有限的急救資源用在刀刃上,優先保證搶救重傷員。檢傷分類就是要儘快把重傷員從一批傷亡人群中篩查出來,爭取寶貴的時機在第一時間拯救,從而避免重傷員因得不到及時救治而死於現場。輕傷員由於身體重要部位和臟器未受損傷,沒有生命危險,可以在現場輪候,等待稍後的延期醫療處理。
災難現場鬆動的磚頭、裸露的電線頭、水電氣管路、殘破的地板、裂縫和孔洞、鬆動的護欄、油料、噪聲、溫度、危險的建築結構、危險的化學品、溼滑的地面等.進入災難現場前對災難現場的潛在危險
要不斷進行重新評估,確認現場安全或排除險情並做好個人防護。
現場安全永遠是第一位
哨聲的含義;一聲是停止操作、三聲是緊急撤離!
創傷的檢傷分類是災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災害現場醫療急救的首要環節。現代社會、群體傷害、現場急救的特點之一是要作檢傷分類。檢傷分類已愈來愈受到重視並實地應用,包括著者在內的一些中外專家把它也作為首要的重要的搶救措施,它的有效應用,對於整個搶救的成敗、質量起著關鍵作用,可以「事半功倍」。
如何實施簡單分類快速救治S.T.A.R.T.(Simple Triage and Rapid Treatment) ?
首先呼喊指揮可以行走的病人、標為綠色卡片(輕微傷),指引他們到安全的區域;接下來檢查PRM。
P:呼吸,如果沒有呼吸,需要開放氣道、仍沒有的掛黑色Triage Card,恢復呼吸的掛紅色Triage Card(立即治療),有呼吸的,大於30次/分,紅色Triage Card,立即治療;小於30次/分,檢查R:外周循環。
R:外周循環,毛細血管再充盈>2S,立即治療,紅色TriageCard;摸不到橈動脈,紅色TriageCard,立即治療;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2S,檢查M:意識狀態;M意識狀態:能遵從簡單指令,掛黃色Triage卡片,延遲治療;如果不能的話,掛紅色Triage卡,立即治療。
初步評估時5-10S/人,不能超過30S。立即治療時,在轉向下一病人前,只作校正氣道梗阻,或控制嚴重的出血,不做心肺復甦。
傷員分類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會不斷的再次分類評估。
根據國際災難現場救助優先排序設立傷員救治區域,傷員在檢傷分類區進行標註後送達相應的區域。這些區域分為重傷員救治區、輕傷員治療區、臨時屍體存放區、救護車停放區、救護車出發區等。
紅 色
需要馬上救治的傷員,請注意這些傷員不是以具體的受傷部位和傷情來決定的,而是呼吸循環不穩定或神智不清的那些患者。這些患者需要優先給予照顧。如果及時治療就有生存機會。
黃 色
呼吸循環穩定、神智清楚,有重大創傷,但仍然可以短暫等候而不會危及生命或導致肌體殘疾。
綠 色
可以自主行動的沒有嚴重創傷的人,這些人甚至可以作為幫助救援人員進行急救的人力資源。
黑 色
心臟沒有跳動且沒有呼吸 確認死亡的,這些傷員在資源匱乏的時候需要放棄,否則佔用醫療資源會造成紅色傷員大批死亡!只有醫療資源十分充足時下才對此類患者進行心肺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