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季養生飲食三重點
秋季的氣候驟然轉涼,導致夏季儲存在體內的熱量不易散發;加上秋天雨水較少,天氣乾爽,人體容易有虛火,產生「秋燥」,而有喉嚨腫痛、臉上長痘等上火症狀。
因此,「白露」節氣前的初秋時分,可以繼續吃綠豆湯、龜苓膏、蜂蜜等降火去燥的食品。
秋季養生要注意養肺,可吃些滋陰潤肺的食物,如白木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豆漿、核桃、糯米等。
另外,秋天飲食要少吃辛味食物,例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以免傷害肺氣。
經過一個夏天,吃多了冰涼的食物,脾胃功能相對較弱;加上「白露」過後天氣轉涼,容易損傷脾胃,因此秋季飲食不能忽略健脾養胃的重要。
白色食物可補脾入肺經,這時節可吃白木耳、山藥、百合、蓮子等食物
另外可多吃五穀雜糧、富含膠質的食物,例如上述的白木耳、山藥,以及黑木耳、蹄筋類。
要養生,吃藥不如食補,可運用食材做些藥膳。例如:蓮子排骨湯、山藥排骨湯、白木耳蓮子甜湯、百合蓮子排骨湯,或炒金針花、煮蓮藕排骨湯等當令食材,都是不錯的選擇。
二、秋季養生禁忌
秋涼之後,晝夜溫差變化大,是脾胃病高發季節,特別是潰瘍患者更易復發,因此這個時節應格外注意調整脾胃。
在飲食方面,立秋後人們不宜多吃寒涼食物或生冷不潔的瓜果。所謂「秋瓜壞肚」的民諺就是指立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因此,專家提醒人們,立秋之後應慎食瓜類水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在秋季一般應當少食多餐,多吃熟軟開胃易消化的食物,減少進食油膩食物。
秋季氣候日漸乾燥,會使人皮膚和口角乾裂,口乾咽燥,聲音嘶啞。有些人還會出現毛髮脫落增多,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症狀,俗稱「秋燥症」。
一般而言,藥補不如食補,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多吃一些如生梨、甘蔗、荸薺、柚子、枇杷等具有很好潤燥功效的水果,或者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薏米、花生、鴨蛋、菠菜等食品,還可以自制諸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粥、雪梨川貝冰糖羹這樣的飲品,同樣可以達到滋陰潤肺、 止咳化痰的效果。
養生的關鍵是習慣,秋季養生格外要求人們在起居上做到早睡早起勤運動。從中醫角度講,「早睡以利養陰,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鮮空氣,能夠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加強防寒鍛鍊,可使人體的抗禦機能得到鍛鍊,從而激發機體逐漸適應寒冷的環境,有利於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
哈哈哈哈.
嘴巴別張那麼大~
偷偷告訴你
小編知道這一切的時候也是這個表情呢!
小編還要囉嗦兩句
大樂海進入睡眠狀態以後
大家別忘了還有我們的「黃帝宮御溫泉」呢
這個季節來泡個溫泉
好處多多呢!
更重要的是
掃一掃下邊的二維碼
在「銀基國際旅遊度假區」官網購票
不用等待,隨買隨用
還享有積分、優惠
是不是很方便?
快掃下方「神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