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關於黎巴嫩的12個事實的歷史往事。
俄羅斯一位人士,對關於黎巴嫩的12個事實,作出了介紹和評價,以下為具體內容:
事實一、
黎巴嫩,是瀕臨地中海的中東國家。該國在北部與敘利亞接壤,在南部與以色列接壤。
在1975-1990年內戰之前,黎巴嫩是一個經濟較為發達和繁榮的國家。內戰之後,該國的經濟開始處於落後地位。
事實二、
雪松,位於黎巴嫩國家旗幟的中心,是該國六千年歷史的象徵。數百年來,雪松一直是黎巴嫩的主要出口商品。雪松在黎巴嫩國家旗幟上的位置很重要。
黎巴嫩國家旗幟上的紅色條紋。這象徵著人們面對困難的堅忍精神。
事實三、
在該國土地上的第一批城市,是古代歷史上的腓尼基人建立的。
在中世紀時期,黎巴嫩與歐洲(尤其是法國)之間建立了密切的聯繫。後來,這些聯繫得到保持和加強,尤其是在18世紀,這是建立現代黎巴嫩的基礎。
二戰後,黎巴嫩從法國分立,開始獨自發展。
事實四、
黎巴嫩菜餚,是地中海地區的美味食物。
皮塔餅麵包,是黎巴嫩知名的食物。黎巴嫩居民,也非常喜歡鷹嘴豆。
大米,在許多黎巴嫩菜餚中出現,因為這種穀物是該國的主要農作物。
另外,黎巴嫩人經常煮義大利麵。在肉類中,雞肉更常見。
這個國家的食物與家庭有關,黎巴嫩人幾乎從不獨自吃飯。
事實五、
黎巴嫩人,非常善於交際。他們經常在市場,公園和其他人群密集的地方,度過日常的時光。
法國禮節,對黎巴嫩的舉止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在衣著,溝通和飲食習慣方面。
黎巴嫩人尊重陌生人,交流時經常使用法語禮儀短語,如「 bonjour」,「 bon soir」和「pardon」等。
事實六、
如前所述,這個國家以前因雪松樹而聞名。
但是,由於許多年來的砍伐,另外放牧的山羊也以雪松樹苗為食,所以,今天該國只有5%的土地面積,被雪松覆蓋。
事實七、
黎巴嫩的人口非常多樣化。
根據2018年的人口普查,黎巴嫩有6,100,075人居住。這個國家的大多數居民是阿拉伯人,約佔人口的95%。
大部分人口,居住在這個國家的城市地區(約85%)。該國人口最多的城市,是首都貝魯特。雖然這裡的面積只有20平方公裡,但是約有30萬人居住。
事實八、
歷史上,黎巴嫩最早使用的語言是迦南語。然後使用了阿拉姆語,希臘語,拉丁語,阿拉伯語和法語。
黎巴嫩從法國分立後,阿拉伯語成為官方語言。但是,許多黎巴嫩人能說流利的英語和法語。
事實九、
黎巴嫩,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網際網路的阿拉伯國家。網際網路,最早出現在這個國家的首都貝魯特。
事實十、
在該國的氣候條件下,你可以觀察到鮮明的局部對比。
黎巴嫩,屬於地中海氣候區。這個國家的氣候通常是亞熱帶的,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潮溼。每日溫度,通常從7月的30度到1月的10度。在1月,最低氣溫為2度。
事實十一、
在黎巴嫩,有相當數量的大型野生動物生活於此。其中較常見的,是生活在山上的熊。
至於小動物,較常見的是貂,野兔,刺蝟,松鼠。
該國也有相當數量的鳥類,包括火烈鳥,鵜鶘,野鴨,蒼鷺,獵鷹,貓頭鷹,杜鵑,啄木鳥等。
事實十二、
雖然黎巴嫩是一個小國,但是擁有自己的武裝部隊,由陸軍,空軍和一支海軍艦隊組成。
本文旨在發掘歷史,解讀歷史,以史為鏡,以史鑑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