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一輪爆出驚天大冷淘汰天王之後,今天科基納吉斯再一次成為焦點。這場他與沃達斯科的比賽以西班牙人決勝盤搶七獲勝告終,但重要的已經不是比賽,而是又一波口水戰。這是本屆比賽梅德維德夫和西西帕斯兩個小毛孩子幾乎打起來之後,一老一小又幹上了。
他們的比賽打到決勝盤火藥味漸濃,局間休息科基納吉斯向裁判抱怨說對手發球時有不當行為,沃達斯科則表示他只是針對那個球員包廂裡戴帽子的。科基則大聲回應:「哪個戴帽子的,哪個戴帽子,那就他媽我爹!!」
儘管沃達斯科當時口頭道歉說以為那是他教練,並在推文上也這樣表達過,但澳洲好基友基裡奧斯第一時間不嫌事大跳出來罵架助陣,引來一陣他與沃達斯科更加狗血的劇情。網球專欄作家蘿拉·華格納在引用推文的時候,忍不住加上三個「Beef」大加感嘆。
Beef這個詞通常是牛肉,但如果有人對你說過這麼一句話:「I have a beef with you.」,那麼恭喜你,你剛剛聽到了一個壞消息,因為說這句話的人不是想請你吃牛排。相反,他們是想說,「我對你很不滿。」 「beef」在這裡有「complaint」,即「不滿、抱怨」的意思 ,它既可以做名詞,也可以做動詞用。
為什麼牛肉會變成口角和不快呢,詞源學網站Etym on line認為,做動詞的「beef」最早可能出現在1888年的一篇英文報紙上,來源不詳,有可能是源於19世紀後期,當時有不少美國大兵抱怨國家定量供應的牛肉數量太少,質量太次。久而久之,牛肉身上攢滿了美國兵的怒氣值,終於就養成了新技能——變身為動詞,表達「不滿、抱怨」。
beef來源的第二個故事要好玩兒一些,來自英國小偷。英國有一個口語表達「cry of hot beef」,意思是「抓小偷!」。想像你自己正身處一個人潮擁擠的菜市場。攢動的人群裡突然有一個小偷拼命穿過擁擠的人群,背後一個陌生人邊追邊喊:「Stop!Thief!抓小偷啊!」。但這會兒人多眼雜,誰也不知道誰是小偷,也不會理會。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最好的方法或許應該是喊點兒別的,比如:「Hot Beef!讓一讓讓一讓!小心燙牛肉!」久而久之,「Hot Beef!」這個表達就衍生出了「引起警報,喊叫」的意思,beef這個和「complaint」八桿子打不著的名詞也就慢慢地有了「抱怨,發牢騷」的含義,動詞beef表示「抱怨」的含義也因此而來。
在網壇報導中,Beef是一個經常會見到的詞,也是中外吃瓜群眾喜聞樂見的事情,比如那個澳洲壞小子就是到處結怨,拋灑「牛肉」的闖禍精,是juicy dad beef(湯汁淋漓的壞牛肉)和tennis toilet beef(網球臭牛肉)的不定期製造者。在創造了與老實人瓦林卡關於女友粗口這個最大塊「牛肉」之後,仍然不改惹事本色。(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黃子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