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證過程中,洛杉磯警方似乎在每個環節上都犯了錯誤,例如沒有儘快封鎖現場保留完整的證據以及在沒有搜查令的情況下搜查了辛普森的家等等,那麼按照美國司法制度,這些證據的可信性將被大大降低,以及根據Peratis的供詞兩個關鍵證據上的血液來源都存在疑慮,這才有了對Fuhrman的質疑。
如果一開始這些在取證環節沒有任何問題,那麼即使Fuhrman是一個極端分子,也不會有後來「無罪」的審判結果。所以美國司法體系中的「程序正義」,是辛普森殺妻案最終產生「無罪」結果的基礎。這場世紀大審判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美國的司法制度,完善了警方對案件現場取證的過程;物證在法庭上受到了更多重視,而非完全聽從警方的專家之言。
其次,關於使用種族主義影響輿論走向,Johnnie Cochran提出的推論扭轉了整個案件的審理方向,把案件從對辛普森的審判,變成了對Mark Fuhrman的審判。在案件結束之後,Mark Fuhrman丟了工作,也成了唯一一個由於辛普森殺妻案被判刑的人。
警方在取證過程中犯的錯誤,美國司法體系的程序正義,被有意的種族主義影響的輿論走向,最終使得辛普森被判決無罪。
有一個陪審團成員後來在採訪中談起這起兇殺案時表示:辛普森被判無罪,她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但是就這麼做了。在審判結果出來後,檢察官說,這就是對黑人這幾百年從奴隸制到種族隔離所受到的不公的「復仇」。辛普森用了自己前半生的成就來和黑人劃清界限,融入以白人為主流的上層社會,卻在人生的轉折點上,因為膚色和自己所排斥的種族贏了這場官司。
從二十幾年後的今天往回看,「復仇」真的成功了嗎?
根據當年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70%的黑人因為辛普森被判無罪而慶祝他們這場「復仇」,而70%白人卻因司法體系放過一個殺人犯而感到悲哀憤懣。辛普森殺妻案後,美國社會其實變得更加割裂了。
直到今天,二十幾年過去了,即使歐巴馬成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任黑人總統也順利連任,「歧視」「種族隔閡」依然是美國社會最敏感的話題之一,「政治正確」已經是在美國社會裡為人處世須遵守的潛規則。近幾年裡,白人和黑人之間的矛盾依然在,有的甚至引起了地方性騷亂。前幾年哈佛大學與Affirmative Action法案相關的招生政策因為給亞裔學生設置更高的錄取門檻而被告上法庭涉嫌歧視;奧斯卡獎上,黑人主持人可以在頒獎典禮上吐槽奧斯卡「白人優先嫌疑」的笑話,但是亞裔卻成了最終受歧視、被調侃嘲諷還不敢發聲的群體。
「歧視」依然是美國社會最敏感的話題之一,然而,再也不會有這樣一樁跌宕起伏的辛普森殺妻案,再也不會有一個這麼矛盾尖銳的歷史節點,再也不會有這樣一場正義而非正義的「世紀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