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心臟協會期刊,美國心《循環》雜誌刊發一篇科學聲明稱,美國有近60%的青少年心肺功能不佳,他們的心肺適應能力(CRF)指標低,未來健康風險大。研究人員呼籲美國社會,尤其是中小學要重視這一問題,採取措施改善現狀。
《聲明》撰寫委員會主席、美國密蘇裡大學兒科教授、心臟病專家吉薩·拉格胡弗博士表示,CRF(身體在運動期間向肌肉提供氧氣能力的指標)對於兒童及其成年後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是能夠顯示兒童心肺和血液循環狀況的一個指標,比體重、血壓、膽固醇和血糖水平等指標更能反映整體健康狀況。有研究表明,CRF指標較低的孩子,罹患早發性心臟病、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較高,成年後因心臟病和中風而過早死亡的風險也較高;CRF指標高的孩子,不僅身體健康,思路也清晰,心理更健康。同時,《聲明》還指出,兒童久坐時間長與其心肺功能降低存在明顯關聯。
「60%的數字確實很震撼,這些美國孩子今後的健康水平令人堪憂。」首都兒科研究所心血管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李曉惠表示,我國目前沒有兒童青少年心肺功能的相關統計數據,孩子入學體檢中,只把血壓納入了檢測指標,心肺功能檢查並沒有普及。所以,我國孩子的心肺功能狀況如何,不好妄下結論。不過,我國有些地區學校體育課時間得不到保證,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兒童青少年肺活量水平下降。臨床發現,超重和肥胖孩子的比例有增高趨勢。
李曉惠說,從孩子的角度講,心肺功能受先天和後天兩方面因素影響。先天因素是遺傳性疾病導致,後天因素與久坐、肥胖以及運動量不足有關。現在的孩子,尤其是生活在都市的孩子,與同齡夥伴一起遊戲的時間不多,加上智能電子產品普及,他們的娛樂時間幾乎被手機、電腦佔據,導致久坐時間增加。同時,繁重的學業佔用了大量時間,戶外鍛鍊時間被嚴重擠壓。而這些帶來的後果就是肥胖率上升,由此帶來的健康風險加大。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說,兒童肥胖是當今最嚴重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全球5歲以下兒童超重人數超過4100萬。
「隨著營養狀況改善,如今的孩子身高明顯超過過去,但活動量不足可能導致心肺功能受限,體質變差,健康風險也隨之而來。」李曉惠呼籲,必須讓孩子們動起來,並通過改善生活方式來提高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