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習近平
2018年8月1日,嘉峪關機務段武南運用二車間機車司機李新華的女兒李春收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個消息讓平日裡低調沉穩的老李一下子成為了車間的焦點。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走進這位大車司機,了解這對父女的「北大夢」,共同分享他們的喜悅。
的路也罷,我不會擔心長
路漫漫,因為有父親母親的支持和鼓勵,這是照亮長路的明燈。
——女兒李春
言傳身教——爸爸是我最好的老師
今年51歲的李新華是嘉峪關機務段武南運用二車間的一名機車乘務員。在許多人眼裡,老李言語不多,但他在工作中卻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他對工作兢兢業業,認真執行各種規章制度,工作28年,安全行車120餘萬公裡,相當於繞行地球30餘圈。
他用自己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給孩子樹立了表率。他發黑的眼圈、瘦弱的身體、一天天駝起的身影,成了孩子愈加奮發學習的不懈動力。
無論是深夜凌晨,還是正午時分,在確認叫班後,老李每次整理好著裝,背起那個對於孩子來說神密而又碩大的乘務包,去完成一趟又一趟列車牽引任務。
「好好學習,少吃零食.」每次出乘前,老李都溫馨不舍。
「爸,值乘途中順利嗎?」只要自己在家,李春看到爸爸出乘回來,都會主動上前問一句工作的事情,並幫忙取下已經不再鼓鼓的乘務包。
月月如此,年年依舊.
李新華用自己在崗位上的堅守和執著,給女兒李春做了最無聲也是最有力的言傳身教。「爸爸,是我最好的老師。」李春說。
在孩子眼裡,陪伴她最多的是媽媽,去學校看望她最多的也是媽媽。因為從事乘務工作的緣故,父女倆能在周末相見的次數不多,更多的時候,利用微信視頻聊天。然而即使這樣,在李春看來,父親仍然是他心裡最偉大的。
「我並不強求,也不逼迫你一定要考最好的大學,你盡力就好,給自己一個交待,給未來人生命運一個交待.」父親語重心長的話語,深深地烙在了女兒李春心裡。
記得那是李春離開家寄宿學校的第一個學期,中秋節李春回家團聚,父親問了她的月考成績。
「我當時成績不是太理想,然後就找了很多比如不適應新學校環境、考試題目太偏之類的藉口。」李春回憶道,「本以為爸爸會狠狠的批評我,可是沒有。看到爸爸失望的表情,我當時感覺還不如讓爸爸狠狠地抽一頓。」
「但是爸爸從來都捨不得罵我一句,更別提抽了。」李春一直沒有忘記父親那失望的眼神,也深深的理解了父親當時的心情。
圓夢北大——以後還要靠自己
父母強大的精神支持和辛勤付出,給了孩子莫大的鼓勵和支持,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不能讓爸爸失望,要給自己的人生一個交代。
「小時候,家裡窮,沒有條件繼續上學,所以很早就休學上班了。」老李翻來覆去看著女兒的錄取通知書有些激動,「能上大學曾經也是我的夢想,能上北大可是我不敢奢望的夢想,現在終於在女兒這裡圓夢了。不過以後還要靠自己,繼續深造。」
看著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孩子笑了,李新華和妻子也笑了。
往期回顧:
供 稿:蘇 剛
編 輯:徐凌波